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分析与评论

只有创新才能圆制药强国梦 两类企业值得思考

来源:医药经济报
摘要:当大部分企业都形成了以规模取胜的思维定势的时候,新和成等一批江浙新型原料药企业的兴起给人们带来了另一种思路。可以想象,假如当初新和成和其他中小制药企业一样,固守原来的普通产品,不进行技术突破方面的努力,可能现在仍然混迹于大批的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企业中,攫取微薄的过度竞争利润。如果对原料药生产企业......

点击显示 收起

  当大部分企业都形成了以规模取胜的思维定势的时候,新和成等一批江浙新型原料药企业的兴起给人们带来了另一种思路。可以想象,假如当初新和成和其他中小制药企业一样,固守原来的普通产品,不进行技术突破方面的努力,可能现在仍然混迹于大批的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企业中,攫取微薄的过度竞争利润。

  如果对原料药生产企业进行分类的话,可能会分出好几类。由于思路不同,这些企业所处的境况也截然不同,其中有两类企业值得比较和思考。

  一类企业是规模取胜型,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其产品领域的技术和工艺透明,依靠规模取胜,人们记忆最深的就是华星制药。笔者曾经前往河南华星制药厂参观,该企业就是选定一个工艺成熟的大宗产品——青霉素,通过不断扩产,依靠规模优势,拖垮对手。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低廉的成本优势,而非创新能力。

  后来又传出华星制药迫于环保压力准备转产另一个万吨级原料药VC的消息,可见其在发展思路上的鲜明特色:紧紧抓住规模与成本两大优势。

  类似的企业有很多,因为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从整体上看还是传统产品多。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原料药企业的产品都集中在60种传统的原料药上,由于一味追求规模竞争,导致供过于求的局面,很多企业被迫进入残酷的价格战中,连年进行的维C以及青霉素价格大战可谓蔚为壮观。

  这些企业通过努力,将部分产品做到了世界第一,使得我国拥有了世界原料药大国的称谓。

  去年以来,由于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升迅速,许多企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一些以原料药为主的上市公司业绩下滑明显。

  当大部分企业都形成了上述思维定势的时候,新和成等一批江浙新型原料药企业的兴起给人们带来了另一种思路。有资料显示,该公司2003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为9.5亿元,主营业务利润2.03亿元,净利润为6926万元。

  申银万国的报告显示,VE提价15%,将增厚新和成每股收益0.27元;VA价格上升20%,会增厚新和成每股收益0.14元。中投证券也相应提高了对新和成的盈利预测,2008年EPS(每股收益)从前期的1.66元调高到2.46元,远远高于其他原料药生产企业,原因何在?在了解公司的发展史后发现,有一个关键的事实不能忽视——技术创新。该公司先后在1996年、1998年在国内率先实现维生素E中间体三甲基氢和异植物醇的工业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大公司对于该项技术的垄断,维生素中生产难度最大的维生素H也于2001年在该公司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其奠定了在国内维生素行业中的核心能力,成为位列罗氏和巴斯夫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维生素生产企业。

  可以想象,假如当初新和成和其他中小制药企业一样,固守原来的普通产品,不进行技术突破方面的努力,可能现在仍然混迹于大批的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企业中,攫取微薄的过度竞争利润。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第一类企业的发展思路就是错误的,只是想说,目前这类企业太多,而第二类企业太少,中国要想成为制药强国,还需要更多的像新和成这样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只有创新思维才能圆制药强国梦。

  (本版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作者: 陈国东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