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人物

浓茶人生

来源:www.cyy123.com
摘要:曾荣获湖北省优秀企业家称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全国医药行业优秀企业家称号、中国改革功勋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现任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他行事低调,作为一家较早进入A股市场的医药企业的董事长,他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与企业在核黄素领域的龙头地位显然并不相称......

点击显示 收起

  何谧,生于1940年,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曾荣获湖北省优秀 企业家称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全国医药行业优秀企业家称号、中国改革功勋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所主持的“核黄素新菌种工业化生产新工艺”项目获199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任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他个子不高,精力充沛,从那灵巧的身材及平和但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的言谈中,你会感到一位60多岁老者的睿智;他行事低调,作为一家较早进入A股市场的医药企业的董事长,他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与企业在核黄素领域的龙头地位显然并不相称;他秉性节俭,当你来到光线昏暗、显得有些狭窄的办公室,看到油漆脱落、有些斑驳的办公桌,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它们与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本期要向广大读者推出的人物——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谧。

  何谧至今将自己定位为技术人员,他每天必做的“功课”不是看公司的销售报表和二级市场上股价的涨涨落落,而是到实验室“看一看”、“转一转”,足见他对技术工作的重视。就连办公地点也选在了公司的专家楼。在这栋只有三层高的小楼里,一楼和三楼供来公司工作的专家使用,而二楼则成了他的办公室兼宿舍。也难怪,广济药业不正是靠着技术上的进步和领先优势坐上全球核黄素行业的头把交椅吗?

  何谧坦率地告诉记者“我最爱喝茶”,而且是很浓的茶。在专家楼二楼会议室里,何谧一边喝着浓茶,一边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记者注意到,在采访过程中,工作人员频繁地为他加水、倒换茶杯。而聆听这位68岁老者的创业故事,也让记者产生一种感觉,仿佛在饮另一种浓茶,醇厚而清香。

  至此,记者想象的翅膀开始飞翔。三国时神医华陀在《食论》中云“苦萘久食益思意”;唐朝陈藏器《本草遗》说“止渴除疫,贵哉萘也……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可见,茶乃健康之尤物,与之为伴者将受益终身。茶其实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元素,正如何谧的处世哲学“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在生活习惯上,何谧很有规律,每天跑步1小时,散步80分钟。在他拥挤的办公室内,居然安放着一台跑步机。而当记者问及他“退休后可以做些什么”时,他的回答令记者侧目:“退休后我就去种两种树——菩堤树和银杏树。”六祖说“菩堤本无树”,既无树,又何以种?仔细想后记者才恍然大悟:他要种的其实是一种境界!何谧说:“这可能是受了我两个叔父的影响。我的两个叔叔一个信佛,一个爱好书法。”

  作为一个企业家,仅仅个人拥有健康的“浓茶人生”还不够,企业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在企业内,何谧最痛恨的是“窝里斗”,因为它不是一个健康企业所应该拥有的现象。1985年,由于厂里存在“窝里斗”,他离开了广济药业,调任武穴市造纸厂厂长,但代价是赢利几十万元的广济药业第二年就亏损100多万元。无奈之下,市委、市政府再度派他“出山”,市长更是三次召见他。于是,何谧再次到自己倾注了几乎全部心血的广济药业走马上任。他凭借市里授予他的“组阁”权选贤任能,择优汰劣,将那些真正想干事又能干事的人选拔出来,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体。这是广济药业健康发展的根本组织保证。
   今年3月,中共湖北省武穴市委下发文件,号召全市开展向广济药业学习的活动,学习他们“上下求索、敢为人先”的企业理念、“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锲而不舍、克难奋进”的顽强毅力、“干群一心、厂兴我荣”的团队精神。其实,这种精神正是何谧创业历程的真实写照。

  何谧早年毕业于黄冈农业学校,1969年11月,他作为技术负责人,同几十名来自各方的创业者汇聚到武穴市城东的一片贫瘠之地,创建编号为九二0的广济赤霉素厂。在那里,他与创业者们怀揣年轻的理想,硬是用土罐、瓦缸、脸盆等家什,开发出植物剌激素赤霉素(简称九二0)。随后,他在创业之路上不断前行,相继推出土霉素钙盐、肥猪菜、5406等产品,从而使“广济赤霉素厂”这块牌子牢固地矗立于武穴市这片古老的土地上。1973年,他以独特的眼光将企业基础产品定位在世界医药工业中尚不被人关注的核黄素——维生素B2上。他亲自带人到当时我国唯一生产VB2的天津一家制药厂学习。同年9月,他们成功地生产出VB2晶体成品。也就在这一年的年底,广济赤霉素厂正式更名为广济制药厂。经过何谧等创业者的努力,广济药业从一度濒临倒闭的小企业发展为大型医药上市公司、实施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GMP整体认证企业,连年跻身全国医药50强、湖北企业100强,其核黄素原料药产销量更是居世界第一。

  谈到核黄素的研制和技术升级历程,何谧记忆犹新。为了实现企业产品升级,上世纪80年代,他亲自挂帅成立了跟踪世界高、新、尖技术的信息机构——科技情报站,捕捉国外最新科技动态和新产品动向。经过大量的搜寻和认真研究,何谧决定引进一种高产菌种新技术。但在当时,这种技术仅在个别发达国家实验室研究成功,在工业化生产中尚无一例成功。1990年,何谧会同有关人士前往某国寻找研究该菌种的专家。起初,这位专家对他们避而不见,何谧通过关系,打听到这位专家的郊外别墅,随即驱车前往。这位专家被何谧等人的诚心打动,同意转让该技术,但要求预先支付3万美金,而且还不给收条。何谧想,对方的要求也许并不算过分,如果自己连这点信任都没有,今后怎么合作?但毕竟这样做在财务上是不符合规定,而且要冒很大的风险。怎么办?为了引进这项技术,经过请示市里的领导后,何谧决定搏一搏。所谓“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久,这位专家真的来到厂里,与何谧商谈技术转让事宜。经过长达3年多的科研攻关,1996年3月,新技术工业化生产在30吨大罐中转化成功,使VB2发酵单位比原来增加了3倍,发酵时间缩短了一半,工序仅为原来的1/3。这项成果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对企业取得的成绩,何谧说,在武穴这个小范围内可以算是比较成功的,但放在全国,只能说“存在”。记者再一次被他的低调所打动。(医药经济报)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