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人物

记通化东宝药业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专家冷春生

来源:通化日报
摘要:2008年6月,一位从事胰岛素研究30多年的乌克兰资深生化专家参观了刚刚竣工的通化东宝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二期工程,给出的评价是“震撼”二字。他没想到中国人能生产出世界尖端技术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更没想到中国人能攻克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工业化、产业化这一世界性难题。因为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很少有这么先进的世界一流......

点击显示 收起

  2008年6月,一位从事胰岛素研究30多年的乌克兰资深生化专家参观了刚刚竣工的通化东宝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二期工程,给出的评价是“震撼”二字。他没想到中国人能生产出世界尖端技术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更没想到中国人能攻克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工业化、产业化这一世界性难题。因为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很少有这么先进的世界一流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生产线。中国通化东宝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闯入世界三强,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高端产品领域的长期垄断和定价权。这位乌克兰专家将通化东宝和丹麦诺和诺德两种胰岛素分析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质量完全相同,而中国通化东宝的人胰岛素价格要便宜得多。为此,乌克兰放弃了发达国家的产品,全部采用了通化东宝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这位攻克了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工业化、产业化世界难题,使中国自主创新人胰岛素品牌跻身世界三大品牌的人,就是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冷春生。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基因工程技术,因其投资大、技术复杂,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胰岛素工业化的一家欧洲企业,至今没有试车成功;前苏联投入十几亿美金从事基因重组胰岛素研究,至今仍停留在实验室里。实现基因工程技术工业化、产业化成为让许多人望而生畏的世界性难题。  



        

  2005年5月,冷春生这个31岁的年轻人,挑起了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制剂工业化、产业化的重任,向这一世界性难题发起了挑战。填补了一项项空白领域,攻克了一道道世界难题,跨越了一个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使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成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冷春生能够带领自己的科技团队攻克这一世界难题,靠的就是一股“钻”劲,一种拼命精神,他一次次挑战自我,闯进了一个个未知领域,成为掌握多种学科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1974年9月22日,冷春生出生在集安市头道镇米架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小学是在村里念的,中学是在镇里念的,大学读的是吉林化工学院。他走进生物制药领域实属偶然。1997年3月,即将大学毕业的他去通化的一家化工企业进行面试,途中客车在通化东宝门前抛了锚,于是,冷春生来到了通化东宝。“这用不用人?”“我们这里暂时不需要人,但是我们的合资公司通化安泰克公司有个甘博士,你问问他用不用人。”  



        

  于是,冷春生找到了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专家甘忠如博士。甘博士打量一下这位愣小伙,“搞高效液相,一个月给你六百块钱,行吗?”冷春生眼睛一亮:高效液相?一定是个尖端技术。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行!”但是,家在农村,家境贫困的冷春生还是战战兢兢地问了一句:“有宿舍么?”“公司给你租一套。”  



        

  为了这份他自己看中的工作,他放弃了其他的工作机会,直接回到了学校。高效液相纯化技术,是一门上世纪70年代才刚刚兴起的学科,只有国外一些高科技公司才在应用,在中国还只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并没有被真正应用于生产。然而,他却没有望而生怯,他开始上网查,查不到;上图书馆找,找不到,后来偶然的机会他在教师图书馆找到了相关的书籍,于是他软磨硬泡,天天钻进教师图书馆,一学就是一天,终于了解了高效液相的一部分基础知识。  



        

  1997年7月13日,从吉林化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毕业、年仅23岁的冷春生,带着对事业的追求和成功的渴望,来到了通化安泰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他告诉父亲说他进了大公司通化东宝,却隐瞒通化安泰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只是个研究机构,不能解决人事档案和户口的事实。



        

        他一头扎进了这个对他充满吸引力的崭新领域,每天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一天,查资料,读文献,做实验,反复研究,他梦想着自己能够独立完成高效液相纯化这项工作。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一道负责这项工作的同事国庆节结婚,他跃跃欲试地找到了甘博士试探着说,“样品刚刚给到我们部门,你看怎么处理?”“你自己做行么?”“应该没问题。”“那你就做吧”。梦想成真了,他兴奋地从办公室跑了出来。



        

  当晚,他一个人在五、六千平米的大楼里上下奔走,在二楼进行胰岛素样品纯化分离,又拿到三楼进行样品分析检测。当胰岛素分离完成,分析检测的结果出来时已经是凌晨三点了。他兴奋得难以入睡,一直等到早上甘博士来上班,将实验的结果告诉甘博士后才放心地离去。



        

  就这样,从了解高压液相的理论知识到完全独立操作,常人需要两年的时间,而冷春生仅用了6个月。



        

  1998年6月,甘博士让他了解培养基的配制,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又要闯入一个能解除糖尿病患者痛苦的崭新的领域了。他热血沸腾,彻夜难眠。他为自己将要参与这样一个科研项目而感到自豪和欣喜,也为自己能否担起这份重任,而感到担心和忧虑。他的脑海里不时浮现着一个信念: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才智,刻苦钻研,为基因生物工程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次日,甘博士拿出一张纸画了个圈,问他:“你懂不懂质粒?”冷春生瞪大了迷茫的眼睛。甘博士说:“今天,你可以先做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实验,而培养基的配制,是分子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表达就是将胰岛素的基因连接在质粒上,然后将质粒转入细菌体内,让细菌为我们生产胰岛素。”他大脑一片空白,“什么是质粒?什么是基因?”这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概念,犹如听天书一般。他暗下决心:必须尽快了解这门学科。



        

  冷春生在医药科学的前沿领域开始了艰难的起步和艰辛的探索。他利用出差的机会,在长春新华书店,买了两本分子克隆的书,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一一对照,按甘博士的安排做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实验。分子生物学最大的难点是整个操作过程肉眼根本观测不到,因为DNA分子是用百万分之一克的纳克来计量,3至5天一个工作周期下来才能看到细菌的表达,才能知道这次克隆是否成功。这是一个别人无法替代的漫长的令人煎熬的过程,而且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操作要求极高技巧,常常是4至5天后,实验没一点进展,就得从头再来。于是,冷春生干脆把“家”搬进了实验室,常常几个月白天黑夜地猫在实验室里。‘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的一天夜里,第一批菌种终于培育出来了。早上,他兴奋地拿给甘博士看,甘博士说:“这是你的处女作,很有纪念意义。”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训练,他开始了具体的实验。分子生物学中,最复杂的是设计,而他自己参与了整个周期的设计过程。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专业学科,很少有不懂专业的人涉足该领域。在大学接受这种训练一般要一年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有一年的实验课程,而他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学的专业学科。



        

  冷春生的拼命钻研是出了名的。通化东宝副总经理程春红说:“他阅读能力惊人,厚厚的书,很快就看完吃透了。”



        

        他的同事说:“2000年他在北京搞研究,每天下班后坐上两个小时中巴到天津大学上课,晚上赶回研究室继续做实验,边实践边学习读完了天津大学生命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他不断地学习,一个月一个样,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不断地提升着自己。哪有新东西了,哪有新技术了,哪出现胰岛素新剂型了,他都会立刻知道,并通过小试后,第一时间在设备上改造。”



        

  1998年,美国一家公司要把通化东宝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引入美国的市场,并派了一批美国专家常驻通化安泰克公司,对其质量体系进行认证。这些专家分布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医学博士、分子生物学博士,也有化学博士。冷春生对科学事业的执着和认真打动了这些博士。他们都喜欢把各自学科的实验交给冷春生去做,为此,冷春生接触了许多世界新领域的尖端科技,他了解了免疫学、蛋白质学、结构鉴定、质谱分析、抗体实验等许许多多的至今在教材上学不到的知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历练自己,提升了自己,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领域,在这所没有校园的“研究生院”,研修掌握了当代国际最先进最尖端的技术。



        

  当前学术界,各个学科,各自独立,很难交叉。基因重组胰岛素工业化、产业化,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学,细胞工程学,酶体动力学,分析化学,制剂学,要实现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工业化、产业化,就需要对这些学科全方位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而冷春生这个生物制药领域的“门外汉”却用他执着的“钻”劲,奇迹般的跨越了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实现了对这些学科前所未有的交叉和跨越。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众多学科的知识。



        

  可能谁也没有想到,冷春生,这个非名校、非高学位、非专家的年轻人日后会给中国基因重组胰岛素工业化、产业化带来一场革命性的改变!





  同事们眼里的冷春生:他敢于冲破束缚,放宽思维,顽强探索,像冲锋陷阵的战士,攻克了前进路上的一道道堡垒;  



        

  专家们眼中的冷春生:他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挑战世界难题,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打破西方国家在高端生物科技领域的垄断。  



        

  也许是由于冷春生独到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他的思想里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他让思想的火花尽情碰撞、跳跃,敏锐地在科研一线发现难题,又在不停顿的思考和研讨中,激发出一个个创新灵感的火花。  



        

  冷春生发现,由于没有有效的分析检测方法,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只能在产品生产出来后才能检测其质量是否合格。他认为这是不能允许的,生产过程中应该每一步都有检测手段,对生产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测。然而当时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并没进入中国的药典,国外的两家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生产厂家的检测方法完全保密,所以建立过程分析方法尤为重要。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他锁定挑战探索目标,开始主动出击了。他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一种叫高氯酸钠的试剂,有可能在胰岛素生产过程检测中提高灵敏度,他想做这个实验,但是他跑遍了吉林省都买不到这种试剂。最后他终于打听到在沈阳虎石台的一个化学试剂商店里有卖。1999年正月十五,单位需要到沈阳购买一批氩气,因为过节,谁都不愿意去,冷春生想到去沈阳正好可以把自己梦寐以求的高氯酸纳买回来,便自告奋勇跟车去了沈阳。就在装氩气的空当,他赶紧打车去了几十里外的虎石台,来回花了一百多块钱的车费,只为了买一瓶二十元的试剂。  



        

  他用高氯酸钠试剂添加到检测的溶液中,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用这种方法在胰岛素生产过程中随时监测,可以清晰揭示每一个纯化步骤的真实情况,杂质超不超标,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有了这个发现,冷春生试图发明一种新的纯化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对胰岛素进行杂质分离、优化改进。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他通过精密计算和无数次严谨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能把胰岛素和其他杂质有效分离开的纯化方法。  



        

  探索和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探索创新成果的采纳也常常是一波三折。冷春生坚持用自己的方法,却遭到同事们的反对,同事们劝他:原来的方法已经使用3年了,而且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采用新的方法,就要承担风险。而冷春生宁可承担风险,也要使用新的纯化方法,使生产工艺达到最优化。1999年6月,第一批采用新的纯化工艺生产出的胰岛素经过检测,质量和效率远远高于旧的纯化方法,达到了欧美产品同样的质量标准。这一长期困扰胰岛素生产质量的老大难问题被冷春生攻克了。  



        

  至此,仅仅工作了两年、25岁的冷春生创造了一种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新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检测方法,填补了我国空白。他开发的高效液相纯化技术的运用,使东宝生产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纯度达到99.4%,高于欧美药典98%的标准,为产品打入欧美市场奠定了基础。  



        

  冷春生在探索的路上艰难跋涉,在无数次失败的煎熬中奋力前行。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胰岛素市场,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年产3000公斤胰岛素原料药工程建设,按照现有工艺,需要订购价值近500万美元的离心机。可冷春生却说:“用不着这些设备。”冷春生不为现有工艺所束缚,他说结论要在实践中产生。实验结果证明,不用这些设备完全可以,而且效果更好:旧的生产工艺需要40多个小时,并且产品裸露在空气中,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而冷春生用新的工艺方法,30多个小时就完成了全部生产过程,而且流体完全在封闭管道里,缩短了生产时间,节省了劳动强度,实施了卫生操作,提高了药品质量。仅这一项,就为企业节约资金4000多万元。



        

  冷春生瞄准了目标,就义无反顾的走到底,每攻克一个难题,都给他带来无比的欣喜。冷春生发现,在胰岛素的生产发酵过程中染菌率较高,产出率低,他决心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发酵对于冷春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于是他决定全程跟踪,寻找问题的根源。从发酵开始到结束,整个周期需要50个小时,冷春生常常整个周期在现场观察,从操作步骤到生产工艺的合理性,从灭菌时间、灭菌路径到管道走向,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这段时间,冷春生满脑子装的全是发酵步骤。2006年清明节,冷春生脑海里突然迸出灵感,他立即拿起电话通知相关人员,马上召开工艺改进会议。在会上,他提出:发酵过程中有几个步骤是多余的,不仅造成生产时间和人员的浪费,还减少了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必须去除。“改变传统工艺能行吗?”虽然大家心里打鼓,但还是按照冷春生的要求改进了。果然,新的发酵工艺不仅大大降低了染菌率,还把原来2天的发酵周期缩短为一天半、产能提高了25%。



        

  冷春生一次又一次地锁定目标,积聚力量,向这些难题和障碍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地进攻,他用执着的探索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据统计,冷春生进行大的创新改进共12项,为企业节约资金近亿元。



        

  2000年,美国的胰岛素生产商派来专家组到通化东宝进行考察,并带回了一些东宝生产的胰岛素样品,他们化验的结果是:通化东宝的产品和他们的产品质量上没有任何差距。



        

  2005年5月,冷春生挑起了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制剂工业化、产业化的重任,向这一世界性难题开始了挑战。



        

  当时,企业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生产中的酶主要依靠提取,想要达到3000公斤胰岛素的产量需要很多蛋白酶。有人提出在国内较大的屠宰场附近建厂,在猪胰脏中提取胰岛素生产用的蛋白酶。他认为这种做法大大增加成本。他提出,利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自行研发基因重组工程蛋白酶。他抽调了几名技术员,临时组成了一个团队,进行重组酶实验。他白天黑夜在实验室摸爬滚打,在无数次科学计算和方案的修正中找到答案。经过几个月的数百次试验,终于提炼出了基因重组工程蛋白酶。不仅降低了几百万元的生产成本,还使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产品绝对无动物源,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一研究,使俄罗斯、德国、波兰、墨西哥等国的胰岛素采购商感到非常惊讶和敬佩。他们翘起大拇指说:“冷春生,了不起!通化东宝,了不起!”



        

  通化东宝董事长李一奎提出将通化东宝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定位于国际化品牌,建设二期工程,目的就是让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用上中国生产的胰岛素。这就要求,胰岛素二期工程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质量体系都要与国际接轨。然而,将原来的5000升生物反应发酵罐扩大到30000升谈何容易,全世界都少有先例,整套生产工艺国内外设计院从未设计过,生产设备全都是非标准化的,出现问题都要自己解决。为了使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能够扩大产能走向世界,冷春生豁出去了!



        

  “一定要拿出中国创造的全新的设计方案!”他暗下决心。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二期工程要求自行提出设计方案、工艺路线,而国外的胰岛素技术是完全保密的,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资料。他认为没有实践基础的设计只能是空中阁楼,他坚持二期设计的每一个参数,都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为了设计出世界一流的生产工艺,他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两点,在原有的中试生产线上指挥生产、查找参数,下午两点到晚上九点多,坚持在二期工程的现场,几乎是每天连轴转。他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排查,摸索出相对参数,计算出最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路线。经过半年的规划设计,终于自主研发了能够稳定安全生产,并且操作简捷的世界领先的全新设计方案。



        

  为了打造世界品牌,使产品和国际接轨,他们从二期工程建设开始,就按照国外最先进的质量体系进行管理,按照欧洲和美国的FDA标准建造,不惜花费上千万的资金,聘请欧盟咨询公司参与整个规划设计及工程安装,最大限度地保证质量体系满足欧美FDA的要求。至今国内没有一家生物制药企业能够提出这么高的标准。新设备按世界一流的标准设计,全部采用了卫生级的隔膜阀,就连欧洲的供应商对于通化东宝采用这么高的技术标准都很吃惊。



        

  冷春生亲自与国外设备供应商一起绘制施工图纸,自己设计生产工艺纯化条件,亲自动手安装调试设备。在几十米高的不锈钢大罐现场,冷春生跑前跑后,调度指挥着数十个高鼻梁蓝眼睛的国外工程师,现场安装,他挥舞着手势仿佛向世人宣告,在自主创新的路上,中国人追上来了,并且一定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幕牢牢的印在记者的脑海里。新的生产设施终于如期建成了。



        

  然而,事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原来使用的5000升的发酵罐,现在一下被放大到30000升。菌种能否适应扩大了的发酵规模,是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难题,即使在5000升的规模上,生产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2008年春节,远在瑞士出差的冷春生突然接到电话:菌种不适应现在的环境,正大面积死去。冷春生意识到,失去菌种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因为实现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工业化,必须筛选出质量稳定高效的菌种。在返程的路上他反复修订着解决方案,回国后他家也没有回,就一头扎进实验室。他请教了中国许多业内的专家,结论是必须将发酵停止半年后再生产。这个回答令他失望。生产停止一天,企业就将蒙受巨大损失,企业就可能失去市场。他一连多少天睡梦中总觉得双肩在扛着很重的东西艰难地向前走。那个春节是怎样过来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一天,他突然想起,有一次,他和李一奎董事长在湖边散步,发现水面飘着许多因为缺氧而死掉的鱼,李一奎董事长问:“这些鱼怎么都死了?能有活的吗?”冷春生说:“一定有活下来的,而活下来的就是生命力最顽强的。”这时一个灵感诞生了:“菌种中活下来的不也是生命力最顽强的吗?”他就加大了筛选强度和条件,利用一周的时间,培育出最稳定、最高效的生产型菌株。这一研究成果为通化东宝胰岛素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冷春生却累得病倒了。



        

  2008年6月30日,建筑面积53000平方米,年产人胰岛素冻干粉3000公斤,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生产流程一次性试车成功。这个生产流程只用了16步生产工序,比美国礼莱公司的装置少了17道工序,简化了生产程序,却丝毫没有降低品质。当年10月,通过了GMP证书,成为国内惟一的实现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工业化生产的厂家,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丹麦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可以工业化生产基因重组胰岛素的国家,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2009年9月末,冷春生主持设计施工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针剂项目顺利达产,形成了年产卡式瓶4000万支、西林瓶3000万支的生产能力,大大缓解了国内人胰岛素供应不足的问题,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项目施工同时,冷春生提出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要。他自行设计安装了回收装置,将生产胰岛素产生的辅料提取,将乙腈、乙醇、尿素回收。他的同事兴奋地拿着计算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3000吨的胰岛素冻干粉顺利达产,仅这三项回收每年就为企业节省资金7400万元。



        

  至今,建成的人胰岛素生产车间已经接待了几十个国家的现场验收,得到了国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国内著名的生物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刘兴垣院士在参观通化东宝人胰岛素生产车间后,赞不绝口,连声称道:“没想到,没想到,中国最大的生物工程生产基地诞生在通化,诞生在这个小山沟里”。



  冷春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非凡还在于能够团结、凝聚一支科技团队的力量,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带出了一支与国外博士团队抗衡的一流创新团队,打造中国自主创新品牌,为中国人争了光。  



        

  2000年,外国公司想要收购通化东宝的胰岛素生产技术,他们对董事长李一奎说:“你们留着这项技术没有任何意义,这个产品我们已经生产了20年,即使这样,也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有一支强大的博士团队作技术支撑,你们通化东宝根本不具备实现产业化的技术力量。”李一奎果断拒绝:“胰岛素被欧美垄断了十几年,你们挣中国人太多的钱了,我们一定打破你们这种垄断,参与国际竞争,走自主创新之路,挣你们外国人的钱。”  



        

  冷春生每提起这件事,都会这样说,是李一奎点燃了他心中的梦想,现在,中国人把牙签做到全世界,全世界很多低端产品都印着madeinchina,中国国内的许多生物制药,都在低级的仿造,重复的建设,我很难过。国外对我们中国的产品要求门槛很高,中国的产品很少有堂堂正正走出国门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产品,参与世界竞争,打造国际品牌。  



        

  冷春生要向外国人证明,中国人不仅有能力自主研发胰岛素,更有技术力量支持胰岛素的工业化、产业化生产。  



        

  然而,自主创新的道路并不平坦,试车成功只是走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设备超大,造成首次胰岛素生产产率极低,冷春生赶紧找到国外设备的维修工程师,他们摇着头无可奈何地说:“这么大的设备,没接触过,厂家派人来大约得半个月。”冷春生判断,是柱塞板出现了问题,国外工程师并不认同,但他们也束手无策。停产半个月将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冷春生等不及了。他把几名纯化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员叫来说:“他们不敢拆,我来拆!”他们担心器械拆卸损伤层析柱内壁,1吨重的柱塞板,就靠双手一点点拆分,把拆分下来的零件一一记录,犹如给设备做一场大手术。六个人足足拆了四个多小时,累得满头大汗,才把柱子拆开。果然,和冷春生的判断一样,柱塞板密封圈漏了,树脂堵住了柱塞板。他们马上对柱塞板进行清洗,重新对柱子进行组装,一连装了十几个小时才完成。测试结果完全达到理论指标。几名外国工程师心服口服地说:“东宝的技术力量太强了,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根本就用不着我们的工程师。”一些国外工程师闻讯来到东宝考察,肯定了东宝使用和解决设备问题的能力是世界一流的。  



        

  正如外国专家所料,胰岛素的生产过程伴随着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纯化用的高效液相设备在调试过程中封密圈出现了泄漏,等待外国加工封密圈需要15天的时间,而设备上游产品马上就要到达这道工序,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冷春生一边派人去购买生料带,一边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拆卸柱子。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封密圈被重新缠好,耐压泄漏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保证了首次试车的顺利完成。  



        

  冷春生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具体产品的研发者,而且是一线工艺生产的指挥者,而大多数搞基因工程的企业,研发项目之所以停留在实验室,就是因为他们仅仅是基因项目的研发者。  



        

  冷春生不仅自己奉献着智慧和汗水,而且带出了一个智慧的群体,释放着整体的能量。冷春生带领的这支与国外博士团队抗衡,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创新团队骨干力量有20多人,70%是大学本科学历,还有部分中专学历。对此冷春生说:“我们这个团队具备随时排查、随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支最有价值的团队。”他认为技术是可以学的,但没有创新和敢打硬拼的精神就不行了。他的下属说:“冷春生就像个发光体,把我们这些人都照亮了。”“他不是博士,可他能够带着我们整个团队攻关,靠学习弥补缺陷。”他的下属吕圣林说:“他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独立思考问题。与冷春生探讨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必须有三种以上的方案,否则就得挨批。”带头人的作风,决定了团队的作风,冷春生将不畏难、不畏强、不服输、努力钻研、大胆开拓、永不放弃的精神注入了他的团队。他说:“我的这支队伍,在生产实践中足以与美国的专业化博士团队抗衡,是中国最有希望和前途的团队。”  



        

        这些平均年龄才32岁的敢打敢拼的年轻人说:“我们学会了技术就要超越,我们做了上百上千次的实验,我们是在无数次失败中一点点克服困难,总结教训,成长起来的;博士团队能做到的,我们照样能做到,而且比他们做得更好。”当他们克服了工业化、产业化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生产出来第一批胰岛素干粉时,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兴奋,高兴地就像奥运冠军获得奖牌一样。



        

  走自主创新之路,打造自主创新品牌,让千千万万个糖尿病患者用上中国人自主研发生产的胰岛素,是李一奎的梦想,是冷春生的梦想,是冷春生创新团队的梦想,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想。



        

  是什么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和他在一起朝夕相处同事们说冷春生为了梦想,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他们称他为“实验迷”、“工作狂”、“夜猫子”。他们清楚地记得,有时冷春生蹲在实验室里几天几夜,甚至是一两个月不回家,饿了啃方便面,渴了喝口矿泉水,连续的奋战使他“上火”牙痛,竟一次拔掉了两颗牙;为了不间断胰岛素的研究,在爱人生孩子的时候,他没能陪在妻儿身边;在研究基因重组蛋白酶的关键时刻,儿子突然发起高烧,他抽出时间带儿子去医院打吊瓶,凌晨两点,儿子的烧退了,他又回到实验室,解决了生产疑难后已经是凌晨四点多,疲惫不堪的他竟躺在车里睡着了;在二期工程中,值班技术员总会在半夜设备生产的关键时刻接到冷春生的电话,即便他人在家,心仍在生产线上;冷春生的爱人徐树翼说:“只要看到他的眼睛发直,我们就知道他又在思考了,所以我们都不去打扰他,夜里,他常常是一有灵感就马上爬起来赶到单位。”在实现胰岛素生产工业化的关键阶段,他连续数月奋战在指挥现场,累了就躺在随身携带的海绵垫上打个盹,试车成功的那一刻,冷春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支持冷春生这么顽强拼搏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回首十几年来的奋斗历程,能够获得自主创新的成功,冷春生感触良多。他说:“人之初,本无志,只有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打磨,才能从无志变为有志,确定人生的方向。”冷春生说:“我始终忘不了,李一奎董事长派我研发这个项目时说过的一句话,中国没有几个自主品牌了,一些自主品牌也被外国收购了,我们就是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创造世界品牌,为了这个梦想,我已经投入了十几个亿了。我想,中国有超过9200万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且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凭借掌握的高端技术,长期进行价格垄断。我就是要创造出世界品牌的重组人胰岛素。中国完全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不但能做出来重组人胰岛素,我们还要比外国人做得更好。”



        

  “我为我从事胰岛素研究这样一个时代主流的课题感到庆幸。我看到国内的很多患者用上了咱们自己研制生产的重组人胰岛素之后,生活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心里的高兴劲无法形容,不是卖胰岛素能挣多少钱,而是一种幸福……”



        

  冷春生从事的医药事业是国际一流,国内空白的领域,随着冷春生和他的团队一次次的攻克难题,如今这些昔日“空白”的领域中,一次又一次地刻上了“中国通化东宝”的名字,使这个坐落在长白山深处的医药企业,在业内声名鹊起,领袖世界科技前沿。通化东宝基因重组胰岛素的研发成功,给中国的自主创新增加了信心,大长了国人的志气,提升了中国制药企业的国际声望!现在的通化东宝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已经完成了世界上近40多个国家的注册和现场检查,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甘舒霖”的品牌已经被国外许多国家所接受。截止到目前,重组人胰岛素冻干粉及制剂“甘舒霖”的出口已为国家创汇4000多万美元。2009年7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吉林省视察时,充分肯定通化东宝的生物制药,有胰岛素这样一个拳头产品,走出去的这条路是走对了。



        

  “探索、攀登、创造、奉献”是冷春生为自己的青春岁月写下的无悔战歌,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2002年,他作为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研发者之一,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7年,他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和奋发的创业精神被授予通化市劳动模范;2009年他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2009年他主持的《年产3000公斤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项目》获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评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



        

  2010年,他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荣誉和鲜花面前,冷春生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走自主创新之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中国自主品牌新药,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让全世界享用到更多的具有中国自主品牌的灵丹妙药,成了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说:我们虽然掌握了世界领先的技术,但不意味着永远领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使我们的技术始终占据世界前沿。



        

  冷春生依然带着他的创新团队不断优化着现有工艺,不断探索着新领域,不断研发着新品种,不断攀登着新高峰。
作者: 2011-4-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