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ST中西何时能够摆脱历史遗留问题的阴影、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这一问题,从官方到控股股东、直至ST中西本身,恐怕没有一个人讲得清楚。
近日,ST中西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一致通过了关于拟对应收申银万国证券的有关股票抛售款项继续计提坏帐准备的议案。公告介绍,上述款项帐面原值12000万元,已计提坏帐准备额为7045.26万元,截至2003年12月31日,帐面余额为4,954.79万元。此次本着审慎的会计原则,决定在2004年度对4,954.73万元余额全额计提坏帐准备。
而此前ST中西曾发布与此事项相关联的涉诉公告称,鉴于2001年1月曾提起诉讼的申银万国证券擅自抛售公司持有的岁宝热电股票357.58万股、以及01000420国债38,600手一案,至今仍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公司以该案已提请上海国资委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为由,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日前,法院裁定准许本公司撤回起诉。
如果将上述两则公告内容联系起来,那么至少有这样一些事实摆在投资者面前:一、ST中西在最黑暗的“吕梁时代”终结时引爆的连串历史遗留问题,4年过后仍然未了;二、法院对于申银万国证券“擅自抛售”ST中西持有的股票及国债引发的诉讼似乎同样棘手,该案变成“悬案”;三、在2003年勉强扭亏后,因资产重组方案迟迟未获批准,加上此番对申银万国擅自出售股票、国债应收款余额全额计提,ST中西再次巨额经营亏损已成定局。
谁说“天下无贼”
当年,由“吕梁们”掌握的中科系通过收购股权入主ST中西时,正值困境的ST中西以为遇上了“救星”,满心指望中科系凭借其背景和人脉,能够对ST中西来一番脱胎换骨的再造。
可是,“吕梁们”在ST中西虚晃一枪之后,将大笔资金以及担保借款投入证券市场,或是操纵股票价格,或是出入债市投机,而把ST中西
管理层企足期待的引进项目、资产重组完全摆在一边。ST中西所谓“岁宝热电股票357.58万股以及38,600手国债”,即是“吕梁们”操纵市场行为败露后浮出水面的。而事实上,“吕梁们”在证券市场上呼风唤雨,所摧残的何止一个ST中西,直接蒙受经济损失的就有数家上市公司,至于间接对证券市场冲击、造成市场大跌、市值缩水的损失,难以估计。
迄今为止,申银万国证券旗下营业部作为证券管理和股务机构“代客”发售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未经ST中西授权擅自出售股票、国债?以怎样的价格出售?均是未解的谜团。这且按下不提。试问,既然卖掉了股票和国债,为什么不“原银奉还”当事人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说“吕梁们”是将ST中西拖下水的元凶,那么负责管理股票债券的证券公司及其营业部,或许可以说是间接把ST中西打入深渊的“帮手”。
敢问路在何方
资料显示,“吕梁们”“人间蒸发”以及ST中西再遭“仰融事件”冲击后,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药集团)重组接手ST中西控股权。以往债权债务重组,ST中西继2000年、2001年和2003年连续三年亏损后,好不容易赶在半年宽限期内,即2003年半年报时实现扭亏为盈,保住了全年净利润343.52万元。
2003年11月,由上药集团主持的ST中西资产重组方案出台,ST中西将旗下农药事业部包括存货在内的资产、将对上海中
西药业制药厂等企业的股权和债权,转让给上药集团旗下上海医药工业有限公司;ST中西及子公司上海中西医药有限公司受让上药集团持有的上海远东制药机械总厂全部股权;ST中西以部分物业与上海医药持有的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90%股权进行置换。
这一涉及资产、债权债务、以及主营转型的重大资产重组,对ST中西恢复生机至关重要。然而,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该方案至今未获批准。从2004年ST中西各季报看,经营亏损的阴影重新笼罩ST中西,而此次对4954.73万元股票国债应收款计提,无疑会加大ST中西年度经营亏损金额。
现在看来,ST中西“否极泰来”并非没有可能。如果上海国资委在ST中西与申银万国证券之间协调顺利,ST中西资产重组方案获得批准,或者将两桩事项结合起来进行处理,那大概就是ST中西开始走出黑夜、迎接曙光的转折时候。
(本版股评文章纯属作者个人观点,非本报立场。据此投资 ,风险自负)
资本版
医药经济报2005年 第37期
作者:
习文 200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