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实行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以来,
原料药企业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竞争考验。
2004年1~12月,我国医药
保健品进
出口总额为22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6.24%。其中,出口额为119.7亿美元,同比增长28.34%;
进口额为101.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84%。
各大类出口商品中,化学药出口65.04亿美元,同比增长22.88%;
中药类出口7.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60%;医疗器械和设备出口27.78亿美元,同比增长35.25%;医用敷料出口4.4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3%。数据显示,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国,抗菌素、维生素等是出口的主要大宗品种。单个品种出口金额最大的是维生素C,总值达3.14亿美元,占化学原料药出口总额的5.06%。在医药出口品种中,化学原料药的出口毛利率非常低,对价格优势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对汇率的变化非常敏感。而现今,汇率的改革将那些依靠价格优势,在国际上有强大竞争对手的产品推向更巨大、更残酷的国际竞争舞台。
具体来说,医疗器械、医用敷料、中药材、提取物和中成药受到的影响则不是很明显。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出口主要是以低档次的
手术器械为主,近几年医疗器械进出口呈现高增长趋势,主要是GE将生产基地向国内转移所致;中成药出口则因为有定价权这个“盾牌”护身而免遭冲击。
而如青霉素、维生素E、柠檬酸等大宗产品就没那么幸运,其毛利率均低于20%,无法支撑汇率变化带来的资金压力,将进一步加剧从微利滑向亏损的境地,相关企业如浙江医药、丰原生化等将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业绩下滑态势。
通过对出口业务相对较庞大的13家公司2005年业绩(净利润)修正值的分析来看,对片仔癀、华海药业、天津药业、海正药业等毛利率相对比较高的企业来说,利润损失仅在3%~8%左右,对企业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对于低附加值的公司,如华源制药、丰原生化、浙江医药和新华制药等,形势将不会太乐观。
事件回放
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
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二、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三、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四、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本版股评文章纯属作者个人观点,非本报立场。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资本版
医药经济报2005年 第99期
作者:
西南证券 张仕元 20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