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经典研习

温病可分为温热和湿温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院
摘要:温病的分类就是将温病范围内的众多病种,再划分为若干类别,以利于临床辨证论治,根据病因性质可以分为温热和湿温两大类。考证其分类之源流有助于认识温病学科的发展历史。由于历代医家对温病概念的认识不尽一致,所以温病包括的范围也有大有小。许多文献都指出,温病是多种外感温热病的总称。...

点击显示 收起

  温病的分类就是将温病范围内的众多病种,再划分为若干类别,以利于临床辨证论治,根据病因性质可以分为“温热”和“湿温”两大类。考证其分类之源流有助于认识温病学科的发展历史。

  由于历代医家对温病概念的认识不尽一致,所以温病包括的范围也有大有小。许多文献都指出,温病是多种外感温热病的总称。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指出:“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光绪年间的《温病指南》中记载山阴娄杰与其门人肖吉甫主要依据吴氏《温病条辨》一书,参考其他温热专著和自己见解,以温病之兼湿与否,将其明确划分为“风温”与“湿温”两大类别,并以此概括所有温病的辨证证治。他认为温病“名目甚烦,而究其治法,只须细审温邪之兼湿与否,及‘湿’、‘温’二邪孰多孰少,以为用药之差别。今以温邪之不兼湿者,统归‘风温类’,列为上卷。温邪之兼湿者,统归‘湿温类’列为下卷”。

  近人谢仲墨氏对此备加推崇,认为“娄氏此论,简明扼要,是温病治疗的大纲。”在他撰写的《温病要义》(1958年)一书中,即采用娄杰的分类方法,参考吴氏条辨原文,“分温热、湿温两部分叙述”,并提出“不兼湿的风温篇可称为温热篇,以与湿温篇相对,今按照《温病指南》另一印本,将风温三篇,改题为温热三篇。”由此,将“风温”、“湿温”的提法,正式更易为“温热”和“湿温”。

作者: 许冠恒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