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自我保健

背宜常暖

来源:铁杆中医网
摘要:中医学认为,背部位属阳中之阳,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其分布背部之穴道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太阳经首当其冲。若不注意背部保暖,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损伤阳气,甚至从表入里(透过体表入侵体内脏腑)而致病,或使旧病复发、病情加重和恶化。...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学认为,背部位属阳中之阳,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脊柱为督脉之所在,总督一身之阳经;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其分布背部之穴道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太阳经首当其冲。若不注意背部保暖,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损伤阳气,甚至从表入里(透过体表入侵体内脏腑)而致病,或使旧病复发、病情加重和恶化。

  常见的风寒表证有感冒引起的恶寒、发热、流鼻涕、咽喉痛、疲倦、肢冷;或因风寒而诱发过敏鼻炎、气喘、胃肠溃疡、心绞痛等宿疾旧患,可见暖背御寒十分重要。

保暖得当 全身舒畅

  从解剖学观点看,身体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及尾椎连接形成,由椎管内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有臂丛神经,控制上肢、头颈肩部感觉及运动功能;胸部的脊神经负责胸前背后的肌肉收缩与皮肤感觉,还联系内脏;通向下肢的有腰骶神经丛,直接关系人体的行、卧、坐、立。这些神经与背部穴道之功能相似,根据热胀冷缩原理,风寒刺激常使颈肩腰背肌肉收缩、痉挛,不但引发肌肉酸痛、关节僵硬、活动不灵,还通过神经反射,出现头部或上下肢的症状。冬季,老年人穿件棉背心来加强保暖实有需要。

捶背后仰 祛病养生

  笔者在《挥别亚健康状态》一书中曾提出亚健康者的病理性体质属“上实下虚、头重脚轻”。“上实”意指横膈以上的头、颈、肩、背和胸部出现紧、硬、胀、绷等实证症状;“下虚”多为腰、腹、腿、足的虚弱疲软等虚证症状。其原因除了用脑过度、营养过剩、缺乏运动外,还与日常姿势持续固定在弯腰屈背、低头缩颈,使人体背部长时间处于前弯的姿势有关。若加上冷气直吹,风寒刺骨,“上实”的症状则更形加重。

  人们可以通过捶背、撞墙及后仰等动作配合保暖御寒,消除上半身紧张状态,减缓上述病理性体质的恶化。

  捶背功:捶打的方法分自身捶打及他人捶打两种,自身捶打坐立皆可,双手握拳至背后,由上而下沿脊背轻轻捶打。捶打时身体稍稍前倾,捶至可能达到的最高部位时,再自上而下至腰部,如此为一次,连续捶打5~10次。

  他人捶打可坐可卧,卧时取俯卧位。捶者手握空心拳,以腕发力,刚柔快慢适中。捶击速度以每分钟50~100次为宜。捶背用力大小,以捶击身体震而不痛为准。手法的轻重快慢不同,引起的反应亦各有差异,轻而缓的手法可使肌肉、神经产生抑制,适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者;强而快的手法能使肌肉、神经兴奋,适用于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工作效率低下者。

  撞墙功:立姿,以背对墙,足跟离墙根约一足距离,先调节呼吸3次,使心平气和。然后呼气时头颈前倾,以上背部撞向墙壁,撞击时力道应若有若无,忌猛力冲撞,注意以背撞而非头撞。视各人体质需求及耐受度,每天撞墙20次甚至更多。

  此法对头颈肩背长期紧张、僵硬、酸痛者特别有效,原理是撞墙的动作及撞墙的反作用力,可舒缓上背部肌肉痉挛,加快血液流动及代谢产物(如肌酸、尿酸)之分解,其震荡力还能从背部肌肤向深层的脊椎、神经、血管和内脏传导,恢复各器官组织之细胞生命力。

  后仰动作:多做后仰动作,对脊柱过度前屈的伤害有平衡功用。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