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基础

邹诗鹏:中医学的文化自觉——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演讲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文化自觉初期往往是某种文化传统遭受外来强势文化传统的冲击,接下来自身文化价值危机化,然后是文化传统的自我分裂,再次是文化主体性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并借助于所在民族或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真正实现文化自觉,转化为文化复兴活动。●中医的文化自觉首先要破除所谓科学范式的惯性思维。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

点击显示 收起

●文化自觉初期往往是某种文化传统遭受外来强势文化传统的冲击,接下来自身文化价值危机化,然后是文化传统的自我分裂,再次是文化主体性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并借助于所在民族或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真正实现文化自觉,转化为文化复兴活动。

●中医的文化自觉首先要破除所谓科学范式的惯性思维。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中医学本质上是对中国哲学与人文传统的领会。阴阳五行等中医辩证法渗透了中国人的生命智慧,这种智慧是一种高级的实践智慧,并非特定时期教科书中被处理成低级思维形式的朴素辩证法所能概括。

●中医与西医的区分不只是理论与技术层面上的,本质上是哲学及文化上的,是中西方两种哲学及文化传统区分的典型表现。在这一意义上,对中医理论的把握和阐释,更不必诉诸西医科学,也不必完全诉诸系统论、协同学以及复杂科学之类现代科学。

●全球时代的文化样态必然是不同文化传统的沟通与对话。全球化时代的医疗保健体系,必然也是不同医疗文化体系的对话与互补。当代中国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必然是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优势互补、通力合作的成果。

因为曾经做过几年中医,贵校邀我做一报告。我很荣幸,也有些不安,毕竟近20年不做中医本行了,怕讲不好。我不妨先提出些问题,供大家批评讨论。今天,我将尝试借用已故社会学及文化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帮助大家进一步深化对中医文化的理解。

关于“文化自觉”

任何一种文化传统都需要经过文化自觉,并体现为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才能真正成为现代性的积极要素。

理解中医文化为何需要提到“文化自觉”这样一个概念?这里我就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文化自觉”的几个最基本的判断。

首先,文化自觉一定是文化开放的结果。封闭的文化传统谈不上文化自觉,具有开放的外部条件但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文化传统也谈不上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其初期往往是某一种文化传统遭受外来强势文化传统的冲击与刺激,接下来是自身文化价值的问题化乃至于危机化,然后是文化传统的自我分裂,文化主体性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在此条件下,借助于所在类群、民族或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并将其转化为实践层面的文化复兴活动。

其次,不同的时代,文明的主题不尽相同,文化自觉的价值定向也各不相同。大略说来,古代社会的价值定向是自然,文明的象征是图腾;中世纪的价值定向是超验者——超自然的上帝,文明的象征是宗教;现代社会的价值定向是科学,文明的象征是技术与工业,由此也形成了现代性的基本格局,并构成了当代文化自觉的基本语境。文化自觉,同时也是现代性不断积累、反思和重构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对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的反思,一种后工业或后现代的文化模式正在形成。这一模式的文化意义在于,科学技术不再被看成是一种衡量文化传统之存在的全部条件,多种文化传统及其价值观念,都需要得到新的考量,并确认为现代性的构成要素。与此同时,对于以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性的反思批判,构成了当今时代哲学与文化的主题。

再则,任何一种文化传统都需要经过文化自觉,并体现为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才能真正成为现代性的积极要素。文化自觉,正是旨在形成一种涵容文化多样性的文化生态。任何延续至当代的文化传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因而,一方面,对于已经或正在经历现代化的文化传统,其现代性资质显然需要从文化自觉的意义上进行把握;另一方面,那些在现代化过程中尚未进行自我批判的文化传统,包括把自身同一于现代性的现代西方文化传统,都需要展开文化批判。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同样是全球时代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

中国文化传统在历史上并不封闭,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强势。在某种意义上说,被梁漱溟概括为具有“早熟”特征的中国文化传统,不断延宕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文化自觉。因而自近代以来,面临西方文化传统的强势冲击,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化、危机感以及激进程度均空前强烈,文化传统的自我分裂也增加了更多的剧痛与变数。但是,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已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包括文化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通过消化、反思和批判西方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性文化模式,通过强化中华文化的族群意识及身份认同,通过克服既往现代化过程中那种被动的“刺激-反应”模式,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现代性文化的重构,中国文化传统正在实现其面向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

中医科学化的思考

“中医是科学”这一说法总也难以自圆其说。但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论证“中医是不是科学”,而在于中医现代化的科学化语境本身值得思考。

说到中医的文化自觉,我觉得,首先就要破除所谓科学范式的惯性思维。长期以来,中医现代化一直是以中医科学化为前提的,但“中医是科学”这一说法总也难以自圆其说。中医界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即中医是经验科学,好像这样就可以使中医成为科学。但现在看来,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说,因为经验科学与科学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

科学有着严格的规定。首先,科学不仅基于经验,还必须基于实验。经验与实验的区分则在于,经验是日常的,有时候是意会性、不可描述的,而实验是人工的,具有理想性,是可以并且也要求得到准确描述的。其次,科学是一套知识化的逻辑推理系统,其概念范畴是实体性的,而不是自相关或可以自我解释的。第三,科学基于假说,并依赖于一定的理论范式,可以证伪,也可以通过推翻假说或进行范式革命的方式实现科学的进化。

中医的经验常常就是意会性的和不可描述的,把中医的经验进行实验研究不是不可能,但那样一来,就远离中医的个体经验了。中医理论也没有一个终极的实体性的概念术语,更没有一套贯彻了形式逻辑的概念演绎与理论结构。中医的确具有一套高度关联的“自然-人体”关系结构,但这套结构的存在,并不依赖于证实或证伪方法。

这里当然没有否定中医的科学性,因为任何现成经验都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把中医直接看成是科学。中医科学化的主张当然有其现实的考量,因为中医如果不能科学化,那么中医在现代的存在意义便是可疑的,并因此是可以取消的。事实上,百余年来直到近几年,一切主张废弃中医的主张及思潮,基本上都是打着“中医不是科学”的旗号,这反过来更加重了中医科学化的诉求。

但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论证“中医是不是科学”,而在于中医现代化的科学化语境本身值得思考。前面已谈到,把科学看成是主导性甚至是全部的价值观念,并由此判定所有文化价值的存在合法性,其实只是早期现代性的做法。现代性无疑是由科学技术直接支撑起来的,但当现代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其问题也会暴露出来,对科学技术的反思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题。与此同时,当代思想正在形成一种多样性的文化传统及其交往观念。这一状况反过来也要求反思科学化。说白了,即使中医不是所谓科学,并不意味着它在现代社会就不能存在。其是否存在,更为根本地取决于其所依赖的中国文化传统。正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全面复兴,决定了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精华的中医文化将继续存在并发扬光大。

西医的主要问题

近代以来,西医实体化、技术化的特征日益明显,这也直接导致了医患关系的不断物化、医学分科体系的高度细化及科层化倾向。

在中西医对话过程中,人们习惯于从西医来批判并否定中医。实际上,西医科学范式及其现代性问题同样值得反思批判。而且,在中西方文化并不对等,且医学界依然为西方中心主义所主导的今天,对西医的批判更应恰当地理解为中医文化自觉的前提。

西医同样有其古老的经验文化基础。它所依从的科学,有古希腊哲学与文化的根基。近代以来,特别是随着、解剖学、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中医学本质上是对中国哲学与人文传统的领会。我深信,把中国哲学引入中医学,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医学的理论本质,而且更有益于领会中国文化传统的实践智慧。比如,《黄帝内经》中阐述的阴阳五行学说,其理据正在于周易及先秦老子诸学的宇宙论思想,而将宇宙论学说引入身体系统,正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些年中医学界有一个主张,即废止阴阳五行学说,而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直接把握为脏腑关系学说。这种主张也许更符合现代医学思维,却割裂了

作者: 2009-1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