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外感热病统一论治的探讨

来源:《中医药信息》
摘要:所谓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常见于现代西医学的感染性疾病的范畴,其诊治方法历来争议很大,各具特色。主要可分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的“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等,虽然其对象皆为外感热病,但两者在论述其病因、病机、治法和用药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点击显示 收起

所谓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常见于现代西医学的感染性疾病的范畴,其诊治方法历来争议很大,各具特色。主要可分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的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虽然其对象皆为外感热病,但两者在论述其病因、病机、治法和用药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往往使初学者颇感疑惑。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要统一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使我们对这一宝贵的中医学遗产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应用。

1外感热病统一论治的由来

    外感热病辨治奠基于我国第一部医学全书——《黄帝内经》,它对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等做了较全面的论述。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的诞生,建立了辨证论治方法,提出了六经辨证,它以中医基本理论如邪正、阴阳、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段等为依据,对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脉证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确定为某一经病或某一经兼变证,据此确定治法、处方、用药,为我们诊治外感病提供了可靠的材料,然而,随着时间、气候等方面的变化,人的体质、疾病的种类可能不断变化,医学也在随之不断改进。宋代以后,医家们感觉仅依靠仲景的六经辨证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于是,有王安道的《伤寒立法考》,刘河间主火,朱丹溪养阴等学说,开创了伤寒与温病的辨别,为温病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清代,以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的温病学家在《伤寒论》的基础上提出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成为另外一种外感热病著名的辨证方法。而对于外感热病,究竟应该按照哪种辨证方法治疗,看法不一,于是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分歧就此产生。时至今日,寒温分论理论仍在影响着临床外感热病的辨治。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对外感热病的研究做出了不同的贡献,但由于所处时代、地域、认识水平的不同,学术上难免会有偏颇,因此,自清代中期以来,许多医家开始了寒温统一的尝试。诸如丁甘仁辨治外感病将伤寒六经辨证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融为一炉,能灵活运用时方,为“寒温一体”说之先导…。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吴坤安的《伤寒指掌》等,从寒温统一的认识出发,对外感热病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和阐发,反映了外感热病辨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外感热病统一论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对外感热病进行统一论治是很有必要的

无论是中医教学,还是临床实践,寒温之争都给初学者或临床经验较少、理论方面不是十分丰富者带来疑惑。很多学生学习完《伤寒论》,再学《温病学》,感觉两者是理论、适用范围截然不同的两门课,不知道以后在临床实践中应该遵循哪一种辨证方法。但最为重要的是本身寒温之争到现在也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而我们必须在肯定伤寒、温病的成就的基础上,尽早结束寒温之争,寻求它们的共性,深入探讨它们的个性,这样才能使人们对外感热病的认识更系统完整。否则外感热病内容分散、割裂的局面继续下去,势必使中医学对外感热病学的研究停滞不前。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整体化,要求运用综合的方法,使原来不相联系的概念和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成为各门学科的共同语言、共同概念和共同认识方法。伤寒、温病同属外感热病,就更有必要统一起来,使多种外感热病所产生的证候,通过统一的辨证方法求得一致的认识,以便运用规律性的治法与方药,提高疗效,总结经验,促使外感热病学朝着现代化的要求发展。对于外感热病的各种辨证方法大多数医家认为应该统一起来,但有的学者认为:目前,将两者融为一体还为时尚早,如周永学认为勉强统一必将影响两种学说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目前对于外感热病各个方面还需深入研究,要通过积极大量的、系统的科研新成果、新理论,这样,伤寒温病的统一,将会水到渠成。说明每一种辨证方法都有其独到的一面,都有其不足。 

22首先伤寒、温病所研究的对象皆为外感热病,它们的理论都来自《内经》,理论根基相同,只是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后世医家认识角度不同,造成了寒温之争。再则,虽然《温病学》一再强调伤寒与温病的不同,但其具体的应用,却并不都与伤寒相背,两者相似、相同之处很多。无论是从病因上、病邪入侵途径上、传变的方式上、对外感病的认识上、治疗原则上等等基本观点都是一致的。例如:伤寒和温病都是以感受外邪、发病急骤,并以发热为其主要特征。中期里热阶段,伤寒和温病在临床表现上却没有什么明显不同,治疗上皆使用白虎汤、三承气汤、小柴胡汤等,这时区分伤寒和温病是比较困难的。到后期都有伤阴与伤阳之征。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伤寒和温病是外感热病中的两大类型,它既有区别,又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所以,我们完全有可能总结出一套它们的统一辨证纲领。两者合之则全,分之则偏。如果说温病学说的产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实践的不断深入,临床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的话,那么,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的统一成为完整的中医外感病学,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必然趋势。伤寒、温病,均由外邪人侵,由表及里,这一点是相同的。但由于受寒邪或受温邪之异,所以临床表现在开始时即有不同,伤寒太阳病与温病卫分证同属表证,但一为表寒,治当辛温发表;一为表热,治当辛凉解表;症状、治法都不同,实际上都各自反映了外感热性病初期一个方面,两者结合,正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外感热性病初期的证治体系。现行中医内科学当中,外感热病初起的分类就是这两种辨证方法的综合运用。由此可见,尽管伤寒与温病有着历史性的纷争,但是它们讨论的基本内容都是当时临床最多见的热性病,它们理论的基础同样是辨证论治,它们的思想方法同样是从整体观点出发的,所以它们的实质精神是一致的,两者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能结合在一起则会使外感热病的论治更为全面。

3近现代统一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

建国后,许多医家意识到伤寒与温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主张统一寒温论治的文章逐渐多见,但是直到目前,对于如何统一外感热病的治疗仍然是各抒己见,没有统一的认识。总结各医家对于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31  以传统的外感热病辨证方法统一

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基本上还是遵循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很多医家主张可以用六经辨证或卫气营血辨证统一论治。

311六经辨证统一

郭氏认为统一三种辨证方法,应以六经特定的结构层次和生理功能的特点及病理演变为依据,提出各型证候可在六经主证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也可不受伤寒六经提纲的局限,而是补充卫气营血、三焦体系中主要证候的措施。

312以卫气营血辨证统一

荣远明等将外感热病分为卫分证、卫气同病、气分证、热人营血等四个证型。其中卫分证又分为风热、风寒、冒暑、温燥四个分型;气分证又分肺热、胃热、腑实、胆热、大肠湿热、膀胱湿热等六个分型;热入营血又分热灼营阴、热人心包、热盛动血、血热动风等四个分型。姜建国认为,创新不易,完全可以从以上三个辨证纲领中比较选择,六经辨证从实质内容上突破了外感病的范围,并非为单纯的外感病的辨证纲领……卫气辨证与三焦辨证相比较,卫气营血辨证是由表及里的辨证,这种横向层次的辨证,更能从本质上体现外感病的演变规律,因此,用卫气营血辨证统辖外感病的辨证较为适宜。

32以八纲辨证统一

万友生认为:八纲是热病辨证论治的总纲。热病作为一个研究整体,又存在共同规律。从辨证的角度,不论外感热病或内伤热病,都不出八纲范围,因为八纲是一切疾病,尤其是热病证治的总纲。对多种发热性疾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认为以八纲统六经、三焦、卫气营血和脏腑的辨证论治体系,能适应当前热病临床实践的需要,能启迪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33以脏腑气血辨证统一

沈凤阁认为,六经辨证的精髓充分体现了八纲的具体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要旨是辨病邪之在气在血;三焦辨证的核心是突出了以脏腑为病变中心。三种辨证基本病机变化是脏腑气血的功能失常,因此用脏腑为纲,以气血为辨,以八纲为用的脏腑气血辨证统一之。

34以分期法统一

渐江省西医学习中医试用教材编写组编写的1973年版的《中医基础学》中主张以《温热论》的卫气营血学说为基础,适当吸收《伤寒论》中六经病学说的主要部分,把外感热性病证候分为三个阶段:1.邪盛正实阶段(包括表卫、里热阶段)2.邪衰正虚阶段(包括阴虚阶段、气虚阶段)3.邪去正复阶段。王明海等将外感热病分为病邪初人期、邪盛表里期、邪盛里实期、邪盛正衰期和邪退正虚期五期,下分三十三个证型。内容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切合临床应用,对外感热病具有指导意义。黄宝中在外感热病的生理、病理及辨证方法上,以八纲的表里为纲,以卫气营血为核心,不断充实六经、三焦辨证内容,按照热病由表及里、由上到下、由轻到重的发展规律,将外感热病的全过程依次划分为邪在表、邪在半表半里、邪人里三个病程阶段,同时针对每个阶段又分为不同的证型。

35以其他的辨证方法统一

各地的方案,虽然对新的辨证命名不同,但其指导思想都是一致的,都认为应该综合吸收《伤寒论》六经病辨证法及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法的优点,贯穿八纲辨证的精神,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上,融为一体。邹克扬提出“七定辨证”,是指定病因、定病位、定病性、定体质、定发病节气、定传变、定病证。认为这种辨证方法兼有三种辨证与八纲、病因和体质辨证之长,具有原有三种辨证不具有的长处,既可用于伤寒、又可用于温病的辨证。刘兰林等三维辨证,即辨病期、辨病位和辨病性。旨在探索出一种融会六经、卫气营血及三焦统一的辨证体系,目的是欲突破原有辨证理论的框架,从三维方面收集充实临床资料,从而更全面地进行外感热病的辨证。

4结论

    综合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对于外感热病不同的辨证方法皆是对同一种疾病不同方面的认识,每一种辨证方法既然能够长期的被应用,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当代的中医药工作者应该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综合运用各类辨证方法,而不该一味推崇某一种,而否定另一种。各种辨证方法对于外感热病的认识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有不足,尚不能较全面地认识和诊治外感热病。对于我们应该吸收各种辨证方法的优点,从不同角度对外感热病进行全方位的诊治。各种统一论治外感热病的方法,无论应用何种方法进行,最终都离不开对于疾病病因、病机、病性、邪正的盛衰等方面的确定。因此,笔者综合各家辨证方法,主张应用“四步辨证法”来统一外感热病的治疗,即确定病邪、病位、病性、传变。确定病邪即确定邪气是六淫中的哪种,或哪几种相兼为病或是否为疫疠邪气;确定病位即确定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确定病性即定病的寒热虚实;确定传变即定疾病的预后,外感热病传变与否,向何处传变。这种辨证方法不仅包括了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病因、八纲、脏腑辨证亦在其中,充分吸取了各种辨证方法的精华,使外感热病的诊治更趋合理、全面,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另外,中医治疗急性感染的实验研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展了,目前其研究更为深入、全面,也为研究中医药治疗急性感染提出了一个新途径。

作者: 鲁美君 姜德友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