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从阴虚湿热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理论探微

来源:www.th55.cn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不可逆损害,以尿毒素潴留、水电解质紊乱、肾性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等为主要表现的~组综合征。笔者依据导师孙升云多年治疗CRF的临床经验,结合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居民生活饮食习惯,从阴虚湿热探讨CRF的辨治,现试述如下。1阴虚与湿热的关系关于阴虚与湿热之间......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不可逆损害,以尿毒素潴留、水电解质紊乱、肾性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等为主要表现的~组综合征。虽然透析和肾移植疗法的普及已显著提高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对于早中期CRF患者来说却不十分适用。因此,对CRF如何早期预防,延缓其进展,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中医治疗CRF虽已取得了可喜进展,但因本病呈动态发展变化,辨证分型不统一,影响临床疗效。因此,探讨CRF发展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对指导临床用药非常重要。笔者依据导师孙升云多年治疗CRF的临床经验,结合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居民生活饮食习惯,从阴虚湿热探讨CRF的辨治,现试述如下。

1  阴虚与湿热的关系

关于阴虚与湿热之间关系的专门论述,历代医籍记载较少。本文所提及的阴虚是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多由素体阴虚、久病劳损或误治引起,属内伤杂病范畴。至于热病之后,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亦可使阴液暗耗而使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而致阴虚,则不属于本文论述范围。热往往依附于湿,本文所指湿热分内外两种:一为内生湿热所致的湿热内蕴;一为外部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阴虚湿热证是指阴虚与湿热两种病理因素同时存在的一类病证。

1.1阴虚与外湿

外湿为外感六淫之湿邪,阴虚则为阴液的亏少。素体阴虚,久病劳损或失治误治而致阴虚之人,常易招致六淫湿邪的入侵。究其原因。若从脏腑论之,多与脾之运化水湿、肾之主水、肺之通调水道,包括肝之疏泄功能的失调有关。《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大致说明了人体内水液的来源、输布、运行、排泄及疏通调节的各个环节。阴虚之人本已阴液亏少,平衡水液的系统失调,不能产生身体必需的津液,此时则为外湿的入侵预留了位置,外湿强占了津液之位,却并不能发挥津液所具有的濡润滋养等作用,成为祸患。《外感温热篇》有“湿胜则阳微”之说,意指湿邪易伤阳气。在笔者看来,通过简述阴虚与外湿的关系,湿邪亦可伤阴气,盖因阴虚之人已为湿邪留有居所,其焉有不来之理?

1.2  阴虚与内湿

外湿,顾名思义由外部而来,既由外来,则人可以“趋利而避害之”,而内湿的产生则是人避之不及的,盖因内湿的产生与人体气血津液的化生有关。《金匮要略心典》日:“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津液的丢失,导致了气的耗损。而本文所言之阴虚即指精血或津液的亏损。《灵枢·本神》云:“阴虚则无气。”亦说明了津液足方能化气,气才能行津,津液能载气,所以津液少则气少,气少则津行障碍,影响气机运行。如此循环往复,痰饮瘀血由内而生,复阻气机,更生内湿,有碍津液化生,令阴虚更甚。“津血同源”,故《灵枢·营卫生会》有“夺汗者无血”之说。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足则血有源而生,血亦属于津液范畴,如津液与气的化生类似,津液与血也同样存在着化生障碍时产生内湿的结果,强调了阴虚与湿热的关系。同理,“气行则血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气与血的关系,亦即气与津液、阴虚与湿热的关系。

2阴虚湿热证的形成机制

2.1成因

阴虚湿热证的成因非常广泛,如岭南地区、江浙一带、四川盆地等地属湿温之乡,其人多感受湿毒暑热之邪。热通常依附于湿,湿与热易兼夹共犯人体,湿与热合,胶结不解。

本文以岭南地区为例试论述阴虚湿热间的关系和阴虚湿热证的成因。岭南地区地处热带,常年气温较高,炎热时间长、雨水多,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年受偏东或偏南暖湿气流影响,炎热多雨,空气相对潮湿,加上地下水位较高,使地表层含有大量水分,较之其他地区湿热更甚,暑热易伤津耗液,所以,当地居民多湿热体质。另外,岭南地区处在沿海地带,经济繁荣,人们的工作压力也大,经常身有旧疾仍奔波劳顿,或应酬不断,烟酒膏粱厚味恣食,或曲意经营,劳心劳力,且岭南人多贪凉饮冷、喜食生冷瓜果、多食鱼虾等阴柔多湿之品,伤及脾胃,日久暗耗阴血,内虚更易招致湿热之邪的侵袭。再者,现代医学对湿热证认识不足,不合理的治疗用药也成为这一病症常见的诱因,如本已是体虚运化无力之证,大量输液之后,导致水湿内停,久之郁而化热,徒增湿热之邪;或本为湿热内蕴之候,又经手术、放化疗等损伤,耗伤脏腑阴阳气血,加重湿热内蕴之势,使湿热更难祛除。这些情况均可导致病症的蔓延,病机的转变,从而产生阴虚湿热之证。

2.2病机

2.2.1  肾阴虚与湿热肾脏又有“水脏”之称,如《素问·逆调论》所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主津液集中体现在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鉴于本文内容,只讨论肾阴对津液代谢的作用。肾阴,或称为“真阴”、“元阴”、“真水”,为人身阴液之根本,具有滋养、濡润各脏腑组织,充养脑髓、骨骼,并制约阳亢之功。‘肾阴不足,则阴不制阳,虚火亢盛则生内热,此时若感受湿邪,湿与热结,则阴虚湿热证成矣。

2.2.2肺阴虚与湿热肺为娇脏,性喜清润,职司清肃,五脏中肺最易阴虚。肺处上焦,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外合皮毛。肺阴不足,虚热内生灼肺,肺津不布,使其宣降失调,水液外不能达于肌肤皮毛,上不能濡润肺卫鼻窍,下不能输于膀胱,聚集而成水湿痰饮。肺卫不固,皮毛腠理开阖失司,湿热之邪则从肌表侵入人体。

2.2.3肝阴虚与湿热  肝性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是脾胃气机疏通畅达、脾升胃降的一个重要条件。肝之阴液亏损,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令肝郁,或肝之阴虚火旺横逆犯脾,均可影响脾胃对水液的运化,导致水液停聚中焦,内湿由此而生,阴虚之人生内热,此亦可为阴虚湿热之证。

2.2.4脾阴虚与湿热脾阴之说在古今医学典籍中都少有提及,但正如肾阴与肾阳在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中的作用一样,脾的运化功能亦非全由脾阳主宰。脾统血,脾阴虚则统血失职,导致血溢脉外而加重阴虚,阴虚则气不足,故水液内聚不能运化而阻于中焦。阴虚则内热,湿邪阻于中焦久而化热,因而阴虚湿热之证乃成。

2.2.5  胃阴虚与湿热胃居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为水谷气血之海。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除受胃气推动、温煦作用外,还需胃液(阴)的濡润滋养,故素体阴虚或久病误治致津液不足、胃阴亏虚之人,阴液已伤,此时若复感外湿,或脾虚而生内湿,则湿热之邪居中焦之位,湿热中阻。此为六腑中胃之阴虚湿热证。

3从阴虚湿热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在中医古典医籍中,虽无CRF病名,却有很多类似本病的症状描述,如临床常见的倦怠、恶心、呕吐、贫血、水肿等,故属于中医学“关格”、“水肿”、“癃闭”、“虚劳”、“溺毒”、“肾风”等范畴。

者认为,本病之形成或由急性原因引起,或由其他各种原因长期累积而致,久病迁延,机体虚损,属本虚标实之证。此处之“虚”,无论气阴两虚或是脾肾阳虚。皆可从上述所论之“阴虚”,即久病之后,精血、津液的亏损辨治之,从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如贫血、蛋白尿、水肿等可见之,因此,本虚证贯穿疾病始终。至于标实之证,除痰瘀、浊毒之外,湿热乃是其主要的兼夹之证,如王氏等通过对372例CRF急性加重诱因的分析中发现,有331例以湿热证为主要表现。尤其在岭南地区,此阴虚湿热证尤为普遍。盖因CRF湿热证主要是由各种慢性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来。在CRF的演变过程中,多与肺、脾、肾、肝功能失调及三焦气化失司密切相关,尤以脾肾虚损为病机关键。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肾虚气化不利,水湿不得下泄,升清降浊之功能紊乱而致湿热内蕴。湿热作为病理因素虽然源于正虚,但其留滞停蓄,又会进一步加重正气(精血或津液)的耗损,使病情恶化。总之,在CRF病程中,阴虚可引湿热前来,湿郁化热,湿热内蕴,又可加重阴虚。

治疗此类病证,一般来说,阴虚者当补其阴,湿热者当祛湿热;但若治不得法,滥用补阴之药可致太过滋腻而助湿,或过用祛湿之品而燥伤阴血。故补阴而不留湿,祛湿而不伤正,是考验医家水平之关键。治疗上,临证可根据湿热的轻重,在益气滋阴增液的基础上酌加黄芩、黄连、苍术等清化湿热之品,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这与《景岳全书·杂症谟·非风》“阴虚水泛为痰者,六味丸,八味丸酌而用之,或为汤亦妙”治疗阴虚湿热的学术思想相合。

4典型病例

患者,女,65岁,广州人,2003年5月初诊。病史:糖尿病20年,高血压15年,蛋白尿伴双下肢水肿6年。自患糖尿病以来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血糖、尿糖控制时好时坏,但降压效果欠满意,血压波动在150~170/10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6年前自觉腰酸疲乏加重,伴见咽干,口苦,恶心,欲吐,心烦,失眠,双下肢轻度水肿。刻诊:大便溏,便不尽,小便量少,舌紫黯、胖大、舌边有齿痕,苔黄腻,脉细弦。查:尿蛋白+++,空腹血糖11.7 mmol/L,血肌酐440.16 pmol/L,尿素氮17.78 mmol/L,血红蛋白90g/L。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浊毒内停,兼心脾肾气阴虚挟湿热。治疗在以往常规降糖降压基础上,拟益气养阴、养血活血、泄浊解毒、清热除湿。处方:党参20g,麦冬16g,生地黄15g,丹参12g,益母草20g,山茱萸6g,茯苓12g,牡丹皮9g,赤芍9g,女贞子20g,墨旱莲12g,当归15g,羊藿叶25g,大黄8g,薏苡仁9g,车前子9g,炙甘草9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8.6 mmol/L,血肌酐365.24 mol/L,尿素氮15.78 mmol/L,尿蛋白++,守方随证加减调治。2008年3月复查患者血肌酐已控制在200 pmol/L以下,尿素氮在7.1 mmol/L以下,患者病情稳定,肾功能不全无进展。

功能不全无进展。

作者: 2010-6-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