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病机理论研究的思考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病机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不仅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而且还包括对疾病发病环境和发病途径的判断。兹就中医病机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作一肤浅分析,为深入研究抛砖引玉。病机理论与辨证论治最能体现中医诊疗特色的是辨证、识机和立法三个方面,而辨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识别病机的过程,制定治法和方法又是根据......

点击显示 收起

    病机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不仅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而且还包括对疾病发病环境和发病途径的判断。兹就中医病机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作一肤浅分析,为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病机理论与辨证论治
  最能体现中医诊疗特色的是辨证、识机和立法三个方面,而辨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识别病机的过程,制定治法和方法又是根据病机设计确定的,因此,中医辨证过程中,审识病机乃是关键的环节。《内经》倡导“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并提出“病机十九条”作为范例;《神农本草经》谓“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六经、脏腑的病机变化为依据,对外感和内伤病进行辨证;清代叶天士、吴鞠通创立了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辨证识机体系。
  辨证论治运用正确与否,取决于医者的理论水平、临床经验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因为辨证是手段和思维的过程,识机是目的和思维的结论,所谓“圆机活法”就是要求医者在临证过程中,能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灵活把握疾病发生的变化,掌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转化,从中审察疾病的病机所在,而施与适宜的治法,决不可随心所欲,胶柱鼓瑟。
  病机理论与中医学术创新
  病机理论是中医继承、发展、创新的突破口,中医药发展史表明病机理论的创新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金元医家刘河间的脏腑六气病机学提出,阐发了火热病机,补充了燥邪致病因素;张从正“气血流通为贵”的论述;李东垣“火与元气,不能两立”的提出;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湿热相火”的阐释;吴又可瘟疫病机的发明以及王清任瘀血病机的发挥等等,都引发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进步。
  病机理论的创新,不是单凭主观臆测所能得到,必须经历临床实践、反复检验、不断总结。一个新的病机假说融入中医理论,成为辨证论治遵循的思路,大致需要经过几个阶段:临床发现新的问题并提出病机假说;应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后再经多次检验得以证实,最终形成新的病机理论。
  病机理论研究设想
  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离不开继承,只有正确的传承,才能有健康的发展。中医病机理论研究也必须在梳理历代中医病机文献的基础上,才能有真正发展。针对目前有关中医病机理论研究资料不多的情况下,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气血病机、基本病机以及病机演变规律等内容进行研究,从中找到突破口,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发展成为现代中医病机学。
  1.气血病机的研究
  气血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的本质在于气血,离开气血就无所谓生命,而气血失和不仅是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多种病变的基础,而且也是分析和研究各种临床疾病病机的基础,所以《内经》有“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之说。
  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编码》中,气证类别有69个证名,血证类别有89个证名。从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来看,气血病证在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皮肤、骨骼系统疾病中大量存在,说明气血病证既有广泛性,又有复杂性。众多疾病发病情况和病机变化错综复杂,但在复杂的病机中大多涉及气血;另一方面,气血失调也会产生多种病变,因此可以说,气血失和是机体病变和脏腑失调的集中病理反映,它与任何一脏一腑的病理变化都可发生关系,气血失和,循行受阻,就会导致脏腑功能低下,进而出现功能失调和病理障碍,引起脏腑病变,疾病丛生。所以从气血角度辨证,可以把握疾病在人体中的整个病机,可谓“得其要者”。
  2.基本病机的研究
  基本病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而言是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或影响所产生的基本病理反应,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等,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也是分析具体疾病病机的基础,而狭义的概念乃是指具体疾病的基本病机。人体由若干脏腑、组织、器官所组成,五脏六腑各有其不同的生理功能,当这些脏腑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不同的病机,临床疾病多种多样,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征候,各有其特殊的基本病机。疾病的基本病机大致有以下特点:从疾病开始即存在,并自始至终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对疾病的病机演变起主要影响;针对基本病机治疗,可以使疾病好转或治愈。
  深入研究疾病的基本病机,确立治疗原则或治法,有利于把握治疗原则性和方向性,从而使辨证论治既能解决疾病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能兼顾疾病的全过程,有效地指导辨证论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病机演变的研究
  许多疾病,特别是复杂的疾病,从病因作用于机体,到某病特征性症状出现,以至疾病的发展,其病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正邪相搏,脏腑相传,气血虚实变化而出现不同的病机。正确的辨证论治方法就是要根据疾病基本病机不同阶段的演变特点进行分期,在每一个阶段再根据病因病机侧重点不同而进行论治,所以必须重视病机演变规律的研究。
  病机演变规律研究要求认识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并掌握贯穿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基本病机变化,抓住其证型之间的演变规律,这种动态辨证观,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和内涵,尽管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可出现许多不同的证型,然而却都有其内在联系,这是因为这些证型变化都受到基本病机的制约和影响。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就在于它紧紧抓住疾病在某一阶段病机变化特点而用药,而不是始终用一方一法治疗。而目前比较流行的分型论治,其弊病在于把灵活的辨证审机论治套上了固有的枷锁,使它失去灵活应用的神采之处。

作者: 颜乾麟 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