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温志鹏:从五脏相关学说重新认识阳痿

来源: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1、五脏相关和阳痿的涵义1.1五脏相关五脏相关学说是我国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于1988年正式提出,是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医生理、病理观,是中医整体观念在脏象学说中的具体体现。五脏相关学说认为,在人体大系统中,心、肝、脾、肺、肾及其相应的六腑、四肢、皮毛、筋脉、肉、五官七窍等组织器官分别组成五......

点击显示 收起

  1、五脏相关和阳痿的涵义

  1.1  五脏相关

  五脏相关学说是我国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于1988年正式提出,是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医生理、病理观,是中医整体观念在脏象学说中的具体体现。五脏相关学说认为,在人体大系统中,心、肝、脾、肺、肾及其相应的六腑、四肢、皮毛、筋脉、肉、五  官七窍等组织器官分别组成五个脏腑系统。在生理情况下,脏腑系统内部、脏腑系统与系统之间、脏腑系统与人体大系统之间,脏腑系统与自然界、社会之间,存在着横向、纵向和交叉的多维联系,并且相互促进、制约,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协调机体的正常活动。在病理情况下,五脏系统又相互影响;简而言之日一五脏相关。五脏相关学说继承了中医五行学说的精华,提取出其科学内核一相互联系的辩证法思想,又赋予它现代系统论的内容,可以说五脏相关学说是中医五行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五脏相关学说体现了现代中医对人体生命现象的功能系统观、脏象联系观和天人整体观三个理论层次的整体认识。人体以五脏为核心,以五脏相互间的生理病理联系为疾病发生发展及表现的内在基础,每一种疾病都是五脏相关的局部体现。

  1.2阳痿

  阳痿,一作阳萎,又称阴痿、不起、阳不举等。现代医学称勃起功能障碍(ED),指阴茎勃起硬度不足以插入阴道,或勃起维持的时间不足以圆满地完成性交,且其发生的频率超过性行为的50%。阳痿在男科临床上既可以是患者的主要病症,也可以是五脏病变的症状之一。阳痿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夫妻和睦乃至家庭稳定。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男性的ED总患病率为26.1%,而40岁以上男子ED的患病率为40.2%一73.1%。以万艾可为代表的5一磷酸二脂酶抑制剂是目前世界公认有效的西药,但由于其不能增强患者的性欲,并存在头痛、脸红等不良反应,加上价格不菲、多数患者认为不能治本等原因,使其推广受到限制。中医学对阳痿的认识很早,并根据脏腑、气血、阴阳状况以辨证施治,该病历来列中医男科病症论治之首。

  纵观阳痿治法发展,古代医家多以补肾壮阳之法以求“肾精充盈,肾气有余”。但近年来有学者依据“肝主宗筋”的理论,对阳痿从肝论治的理法方药做了系统总结和整理,不仅发展了阳痿的中医传统治法,而且拓宽了中医对阳痿的治疗思路。

  我们认为,五脏之病皆能令人痿,非独肾也。阳痿的发生绝不仅仅是“肾虚元阳损弱,命火无以发动”如此简单,阳痿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无不与肾、心、肝、脾(胃)、肺等脏腑系统密切关联,即与五脏相关,因此,就有必要从五脏相关角度来全面重新认识阳痿,以便能更好地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阳痿的辨证论治。

  2、阳痿与五脏的关系

  2.1从阳痿与肾的关系论治

  阳痿的从肾论治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基本治疗法则。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在窍为前后二阴。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阳具自然痿软,故历代医家对阳痿多归咎于命门火衰,提倡用补肾壮阳法。如邹汉茂用鹿寿鸳鸯汤治疗阳痿,总有效率96.8%。另有学者认为,肾虚阳痿既非单为阳虚或阴虚,而是阴阳两虚,这源自于《诸病源候论》的“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痿弱也。诊其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连连如蜘蛛丝者,阴气衰”。张景岳还列出了补肾壮阳、培养心脾、精火坚肾和滋阴补肾4种方法。其三法都是从肾人手,而培养心脾也是为了培补脾肾。因而,认为阳痿当阴阳双补,方如二仙三子汤、补肾起痿汤等。现代中医则认为,冲任之本在肾,肾气一天癸一冲任这个“性轴”,对于激发和维持性机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该“性轴”与现代医学中“下丘脑一垂体一睾丸轴”极为相似。随着中医的现代化,目前已认识到补肾治疗阳痿,不是单纯提高性激素水平,而是通过对性腺轴及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实现双向调节的结果。

  因此,临床上治疗阳痿应注重于肾阴、阳、气等各方面的调理,正如古人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2.2从阳痿与心的关系论治

  古代医家认为“心气至则热”,说明阴茎的勃起与心的功能有密切关系。首先,心神得安,君火得生,相火随动。《灵枢·邪客篇》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所以,从“任物者谓之心”出发,可以认为,心司阴茎之兴举,阳具受心神的支配。人类的情欲亦有赖于心神的启动,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心火一动,相火随之而动,方有阴茎勃起、交媾等行为。资料表明:阳痿属精神性者有85%一90%实为心神不专所致。故从心论治阳痿都要贯穿着调理、宁谧神机这一主线。其次,心气充盛,血脉畅通,阳道始热。心在体合脉,主血脉,阴茎以经脉为体,以气血为充,若宗筋经络正常,气血通畅,则阴茎欲举而能勃起。而若心气虚日久,无力推动血运而并发血瘀,经脉闭塞,以致宗筋失去濡养,日久更痿软不用。故只有气血运行通畅,宗筋充盈,阳物才能振奋。再则,心志不宣,心阳受遏而阳道不兴。清·陈修园在《灵枢节要潜注》中云:“心之所之谓之志,神生于精,志生于心。”如所愿不遂,心志不宣,久之则可致气机郁滞,经脉不通,心阳不升,宗筋失养。《辨证录·卷九》云:“肾中真火原奉令于心,心火动则肾火应之,心火抑郁而不开,则肾火虽旺而不能应。”我们在临床亦可见许多病例因夫妻感情不和,丈夫欲求欢而不能,久之成阳痿之疾。

  总之,阳痿的从心论治,可参考1999年刘信江等提出的相关论治:劳心过度者宜补益心气,宁心安神;心肾阴虚、心火上炎者宜养阴清心;心脾两虚者,治宜补养心脾。

  2.3从阳痿与肝的关系论治

  《灵枢·经筋篇》云:“足厥阴……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经筋上循股阴,结于阴器,络诸筋……。”首次明确指出,肝之经筋结于阴器,并在该部位与诸筋相连。若房事不节,经筋失于濡养,可导致阴器不用,阳事不举。肝藏血,主疏泄,有调节血量之功能,血液充足则宗筋振奋。肝藏魂,阴器振奋有赖精神情志活动的调节,故其证与情志变化有关。这与现代医学认为心理性因素是阳痿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的观点不谋而合。故肝气郁结亦能致宗筋失常而发阳痿,如阳痿发生于青壮年者,就多与情志有关。另《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明确指出:由于湿热下注以致宗筋驰纵,阳事不举。李博鉴就曾撰文指出:“阳痿之人,非皆因肾虚而成,肝、胃有热,亦可成阳痿”,提示治疗阳痿,当以其气血和畅条达,阴平阳秘为贵。

  1985年,王琦教授本着“肝主宗筋”的思想,提出“阳痿从肝治”的观点,并从肝与宗筋、肝藏血、情志所伤等生理病理方面阐述了阳痿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1991年他又补充阐释,认为肝伤所致阳痿可分肝经自病、邪客肝脉和他脏相病,提出阳痿从肝论治9法。在治法上,若肝郁气滞者,常用四逆散加味,气滞血瘀者加桃仁;肝经湿热下注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2.4从阳痿与脾(胃)的关系论治

  脾胃之疾也可致痿。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阳痿》中云:“阳明虚则宗筋纵,盖胃为水谷之海,纳食不旺,精气必虚,况男子外肾,其名为势,若谷气不充,欲求其势之雄壮坚举,不亦难乎!”,前阴为宗筋之所聚,脾胃为后天之本,其所化水谷精微输布周身而养精充气,先天需要后天滋养,命门相火亦不例外。1989年,石志超等就明确提出“阳痿治从阳明”的观点,并从生理病理及治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年稍后,周彦认为,阳痿之成,始于胃虚,而胃虚有阴虚、阳虚之别。1997年王开林《阳明阳痿论》的面世,使阳痿治从阳明胃脾的理论趋于完整。综合各家经验,阳痿的脾胃辨证多从阴阳虚实之思路。如常建国等就分5型论治阳痿:①脾胃气虚型;②胃阴亏虚型;③脾胃虚寒型;④胃络瘀阻型;⑤脾胃湿热型。

  总之,阳痿从阳明论治可参考如下:脾胃阳虚,治宜温中散寒,方如理中汤;脾胃阴虚,治宜养胃生津,方如益胃汤;脾胃气陷,治宜益气补中,方如补中益气汤;痰浊困脾者,治宜宣化痰浊,方如二陈汤;脾胃湿热者,治宜清热利湿,方如三仁汤;热灼胃阴者,治宜滋阴清热,方如麦门冬汤。

  2.5从阳痿与肺的关系论治

  阳痿从肺论治,其理有三:①“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肺藏魄。肺之魄与人体的本能活动有关。肺气虚而不能藏魄,则人之本能反应失常可致阳痿发生。②主气者肺。肾为气之根,肺气虚损,母病及子,故肾气亦虚,则阳事不兴。③肺主宣肃,朝百脉,宣发气血精津以养周身。阴茎勃起有赖气之推动,血之充盈。肺气亏损,辅助心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的能力下降,阴茎则不能正常充血,以致勃起不能,痿弱不用;宣降失司则气血精津运行障碍,宗筋失于充养;肺失通调水道之功能则聚水之邪,致湿热下注宗筋而致阳痿。曹安来等医者就对阳痿从肺论治的理论基础、治法等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可谓发前人所未发,其用三仁汤治疗肺热失宣,湿热下注的阳痿患者一例,服40余剂,疾病告愈。阳痿治肺,乃下病上取,尽当围绕恢复肺的宣发输布这一关键环节人手。其运用有三,一者补肺气以强宗筋;二者开肺气以通下焦;三者宣肺气以疏肝郁。如李氏用通宣肺气法治疗顽固性阳痿30例唯一例无效。

  3、讨论

  五脏相关学说是中医学的精华之一,邓铁涛认为可用五脏相关学说代替五行学说,是对中医五行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近年来,五脏相关学说在中医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如李培武、林木灿等从肝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方面阐述了五脏相关理论。赵益业、邹旭等认为,五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五脏相关的实质是该网络内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李古松运用五脏相关理论治疗外疡疾患,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从各个方面探讨了阳痿与五脏的关系,证明阳痿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无不与五脏系统密切关联。从五脏相关学说,能够更好地从整体的原则上认识和掌握阳痿的辨证论治,笔者认为,这是当前中医药在治疗阳痿中能取得某些突破的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

 

作者: 温志鹏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