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

来源:中医药报
摘要: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类疾病,以腰背疼痛症状多见。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超过60%。那么老年人为什么容易患上骨质疏松呢。使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能力明显减退,骨质的吸收总量超过了骨质的重建,所以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易患上此症。...

点击显示 收起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类疾病,以腰背疼痛症状多见。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超过60%。那么老年人为什么容易患上骨质疏松呢。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种慢性疾病增多。进食量减少,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同时活动量减少。使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能力明显减退,骨质的吸收总量超过了骨质的重建,所以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易患上此症。此外绝经期妇女因为雌激素的减少。原有雌激素促进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生长的作用明显减退。故老年妇女更易患上骨质疏松。

  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一般采用补充钙剂、抑制骨吸收剂、激素等治疗,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有的还有明显的副作用。而中医药疗法以人的五脏整体思想为基础,抓住老年人肾气不足这一关键病机。采用补肾益精、培补元气的中药治疗,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已日渐成为国内治疗骨质疏松的一个理想选择。

  近年来国内中医加强了对骨质疏松的研究,提出肾气虚是本病的基本因素,同时还有脾虚、血瘀、肝血不足等病理因素,故治疗上以补肾为基本方法,配合健脾、活血、补肝等中药共同治疗。临床上常分为:1、肾阳虚损型,常用药有熟地、巴戟禾、淫羊藿、鹿角、肉桂等;2、肾阴亏虚型.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药、首乌、黄精等;3、睥胃虚弱型,常用药有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白芍、陈皮、升麻等;4、肝血不足型,常用药当归、白芍、川芎、枸杞、木瓜、仙鹤草、熟地等;5、气虚血瘀型.常选用黄芪、赤芍、红骨、骨碎补、地龙、丹参等。

  中药治疗的同时也可配合食疗,介绍二方如下:

  1、生地黄芪炖鸡:源于《普济方》,用生地120克、食糖60克、乌鸡一只.炖熟。吃肉饮汁,能起到滋阴补血,填骨益髓之效。

  2、羊脊骨羹:源于《太平圣惠方》,用羊脊骨500克、羊肾1只,羊肉、粟米各60克,葱姜适量。将羊脊骨煲汤取汁、羊肾、肉炒熟。即入葱姜五味,骨汁、粟米煮成羹,空腹食之。能起到补肾壮骨之效。

  在以上药补、食疗的同时,我们还建议平时增加适量的运动,可以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套路。不仅能促进药物的吸收,还有活血通筋、通利关节之效。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