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藏医药学对神经性疼痛的认识及治疗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摘要:l藏医学对神经性疼痛的认识神经性疼痛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此症是各种医学研究的重要病症之一,藏医也不例外,问世于公元8世纪的藏医学奠基经典《四部医典》专书一文论述此类病,但医典中称白脉病。凡是剧烈活动引起伤热扩散,或疫疠、中毒、热证等病邪落于脉道,或箭镞矛......

点击显示 收起

l藏医学对神经性疼痛的认识

    神经性疼痛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此症是各种医学研究的重要病症之一,藏医也不例外,问世于公元8世纪的藏医学奠基经典《四部医典》专书一文论述此类病,但医典中称白脉病。认为所有白脉源自大脑,因此大脑被称为白脉海洋,脊髓是白脉分支的主干,因其色白故称之为“白脉”。白脉是隆运行之主要通道,故又称为“隆脉”。白脉五源属水,水元素性质湿润,有滋养、湿润的功能,又称“水脉”。白脉是胚胎阶段最初生成的脉络。胎儿发育到6周后,胎体正中心分出生命依附的红色命脉或搏动脉为主的三种脉,即是脑脉、命脉和阴部脉。脑脉是

五源中水元素运行的脉络,具有月亮的属性阴性,从胎儿中心分出后向上运行,通过心脏和喉部最后达到头部,在头颅内结成“脑脉”网络,“脑脉”是一切白脉产生的基地,是白脉的海洋,像树根一样向下循行,连接于五脏六腑、四肢和全身。

    从脑干直接发出能使眼睛、耳朵、鼻、舌、皮肤依次产生视、听、味、嗅、触之感觉的5条脉道;向下伸出的脊髓是白脉的主干,从这条主干上又分支出能使四肢和躯干活动和具有知觉功能的16条白脉;联络脏腑的内脉有13条,其中产生隆的4条脉道连接于心脏和小肠;产生赤巴的4条脉道连接肺、大肠、肝和胆;产生培根的4条脉道连接胃、脾、肾和膀胱;产生混合的(隆、赤巴、培根)一条脉连接精府“三木塞”。以保证三因素、七物质正常循环的作用,因此,人体的盛衰与生死主要依靠白脉。这些白脉因疠疫传染、中毒、热邪侵入等原因引起病变,出现难忍的剧痛和运动障碍,称为白脉病。

    外脉源于脑心,循行于体表浅部,与肌肉、骨髂、筋腱等相连接,因而,此脉受损伤则出现机体肿胀、萎缩、瘫痪、僵硬等症状。凡是剧烈活动引起伤热扩散,或疫疠、中毒、热证等病邪落于脉道,或箭镞矛等锐器刺伤或石头、棍棒等钝击伤,导致隆及血功能紊乱,伤及白脉而发白脉病,表现为头和上体疼痛,口眼歪斜,神志不清,记忆 减退,不能蹲坐,失眠,呕吐,失语,器官功能减退或紊乱,肌肤发痒,不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行坐,四肢颤动,手足麻木,行动不便等。本病在临床上分为热证和寒证两种;按病程分为新发和陈旧两种;按发病部位分为上体白脉病,四肢白脉病,按三因分类为隆引起的白脉病、赤巴引起的白脉病、培根引起的白脉病、聚合引起的白脉病千种。热性白脉病,是由于武器等伤热扩散和疠疫传染、中毒等引起血和赤巴紊乱,热邪侵入脉道,表现为体热剧痛;寒性白脉病因隆和培根紊乱,寒邪侵入脉道,表现为肿胀、微热、意识模糊;聚合白脉病因隆、赤巴、培根、血等同时紊乱,侵入脉道而致,呈现以上述各种症状。上体白脉病,症见语多身颤,伸懒腰,身体僵硬干瘦,颤后大渴引饮,半身肿胀或无知觉,小便失禁或二便不利,身热如火,或者失温如石,腰弯如弓头仰如角或僵如木,口出粗语等,出现各种反常症状。四肢白脉病,症见四肢麻木无力,肿胀,无知觉或浮肿或干瘦、强直或挛缩,昏如裹尸,其中武器致伤者,伤口的脉管左右上下错位,肿胀。伤势严重者不易医治,中等者经过努力治疗多可治愈,轻微者容易医治。从以上症状不难看出,白脉病其实就是西医中所说的神经性疼痛。可由外伤或疾病致末梢神经、脊髓后根、脊髓及其以上中枢神经某些部位损伤而引发。根据神经损伤的病因、性质和程度不同,在临床上分为中枢神经疼痛和外周神经疼痛两大类。中枢神经疼痛简称中枢痛,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传导通路发生损害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原发性疼痛,常见于脊髓的创伤或脑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和肿瘤等。周围神经疼痛系外伤、缺血、压迫、感染、炎症、代谢等因素损伤外周神经所致,如幻肢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等。

2神经性疼痛藏医疗效评价

2.1治疗原则:分一般治疗和分证治疗

    一般治疗:以理气活血通络为原则,药物宜服萨热十三味鹏鸟丸,热证用开水送服,寒证用酒送服,连服数次,使药力连续,直到驱使病邪为止。或者选服如意珍宝丸和七十味珍珠丸。外涂十五味藏菖蒲散、安宁外涂散。其后,内服霹雳威力丸加甘草、珍珠母研末,进行清泻。为防止复发,泻下法治疗、温泉浴和五味甘露浴对白脉病有良效。

    分证治疗:隆偏盛的神经性疼痛,于大椎和百会穴温灸,进食有营养的食品。赤巴偏盛的神经性疼痛,用下泻和脉泻法治疗。热性白脉病,用二十五味牛黄散或二十五味珍珠丸等,饮食方面,进食新鲜酥油及肉类等营养滋补食品、麦粥乳酪等为宜。外治,上半身疼痛取枕瓣脉、枕骨脉放血,下半身疼痛取踝脉、“周果”脉等适量放血。热减后饮红糖酒效同甘露。

脉象和尿象及体表出现寒偏盛症状后,内服五鹏散加丁香、西藏猫乳、宽筋藤三药研末或五鹏散加较大剂量的丁香散效同甘露。取第六、第七椎穴、膻中穴火灸,但禁忌放血。饮食以热性、营养丰富的食物,红块糖、酒为宜。隆偏盛白脉病,于大椎、百会穴温灸,进食有营养的食品。赤巴偏盛白脉病用下泻和脉泻法治疗。

2.2特效药物

    如意珍宝丸是由30余味藏药材组成的经典方剂,始载于第司桑本嘉措的《藏医医诀补遗》,至今已有500多年的临床应用史,具有清热,醒脑开窍,舒经通络,干黄的功能。用于瘟热、陈旧热症、白脉病,四肢麻木,瘫痪,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痹症,痛风,肢体强直,关节不利,对白脉病有良效。自1983年开始,青海省藏医院主要采用如意珍宝丸治疗白脉病,每年门诊病人有4000多人次。经过20多年的临床应用,证明该药治疗白脉病确有显著疗效,而且疗效巩固,无毒副作用,深受广大患者喜爱。据初步统计,如意珍宝丸治疗白脉病的有效率达87%以上,已成为藏医治疗白脉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该药不仅对白脉病有特效,且有明显的止痛效果。为此,青海省多家医院采用如意珍宝丸缓解术后疼痛,博得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依赖。此外,如意珍宝丸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2.3作用机理分析

    藏医认为所有的神经性创伤都属于热性,是因血和赤巴紊乱,热邪侵入脉道所致,表现为体热剧痛、口眼歪斜、神志不清,记忆减退等症状,因此,治宜抑风调隆,醒脑开窍,舒筋通络,清热除瘟,燥湿化痰。方中珍珠、牛黄、水牛角清热消炎,干黄水;麝香解毒,除疠开窍;荜茇、丁香驱风散寒,温通命脉;藏木香、木香、短穗兔耳草、天竺黄、沉香清心抑风,润肺,敛坏血,消肿,理气止痛;辅以温中和胃、开胃消食、温脾暖胃的黑种草子、草果、高良姜、香旱芹、肉桂、豆蔻,可温脾健胃;再配用补肾利尿的金礞石、螃蟹,又增加了补肾之功;甘草、余甘子、毛诃子、檀香、紫檀香清热,润肺,化痰,燥湿,具有开窍涤痰之效。为了加强止痒、消肿、干黄水的作用,又配伍了“三黄水”药;为了调和诸药之功效,还配用了治疗一切疾病的众药之王诃子。因此,如意珍宝丸是目前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最理想的藏药之一。

 

作者: 周毛吉 2013-4-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