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运气学说指导临床之浅谈

来源:环球中医药
摘要:研读传统文化典籍,运用中医药诊疗病症,自省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养生、临床医疗、中医学习之间的联系,有所得、有所悟。每次习读《灵》、《素》、《金匮》,总有种种欣喜,也有一些慨叹:运气学说理论与临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经虽云,诊之先先立其年,已知其气&hellip。先立其年,以明其气,但在临床中因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点击显示 收起

    从医这些年,有诸多困惑,也有茅塞顿开的欣慰;研读传统文化典籍,运用中医药诊疗病症,自省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养生临床医疗、中医学习之间的联系,有所得、有所悟。每次习读《灵》、《素》、《金匮》,总有种种欣喜,也有一些慨叹:运气学说理论与临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经虽云,诊之先“先立其年,已知其气……先立其岁,以候其时……先立其年,以明其气”,但在临床中因不同的认知和理解等因素影响,被认同并使用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术领域中的核心内容,目前中医理论研究却成为中医学发展和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瓶颈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认知的深度,将会从根本上影响到中医临床的正确诊疗思路及中医临床的正确研究思路。
  在接诊病人中多数可以找到个体相应的发病原因,针对性治疗或给予相应指导即可收效,而有一部分患者病症追寻不到切实可知、公认的发病因素,但有因时而动,随时而发的特点,诊疗思路从运气学说着手,运用中药,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给予个体针对治疗,收效佳,故在此提出个人浅陋的想法以商榷。
1正确理解中医基础理论,掌握运气学说,是临床合理运用
四诊的前提
  中医基础理论涉及多种学说,内容纵横交错,有一定的层次关系,与中医诊疗是有机结合的。中医基础理论贯穿于临床四诊、辨证当中,是中医诊疗的指导,四诊和辨证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延伸和落实。中医在诊疗中对五运六气、先天后天、精气神、形气神等理论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于中医基础理论  有大局的掌握,对于病患的病症在病因病机部位方面才能有尽可能到位的认识和分析。换言之,中医临床倘若缺少运气学说的理论指导,仅靠四诊得到的临床辨证依据可能是不完善的。
    中医临床诊疗中四诊是重要的基本功,没有四诊,诊断就没有依据,但是四诊和参并不是四诊兼备,有时四诊需要取舍,四诊也有主次,有些病症“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不同的中医师对于四诊的理解掌握也不尽相同,不必完全拘泥。四诊各有所长,各有其用,临证四诊可以有取舍。如对于部分患者通过望诊可告知大致何时何因所患何疾,以及过去将来变症如何,这就是将四诊有选择的做了舍弃。不_过这种诊疗行为倘若被有意无意的夸大,就可能玄化从而被归入伪科学、迷信或谣言。
    不同地域,不同人形体质,运气学说使用也有机变;不同季节,不同性情,脏腑理论运用也有机巧。对于任何一个病人,中医的理论都不是孤立的。以下从运气学说的临床应用过程简单说明运气学说如何指导临床:
    首先,医者诊病之前尽量要对已过之年及目前所在之年大运所主心中有数,对目前所在六气及司天在泉的所属心中有数。人体为一小世界,相对于大气属于一个内外。人在大气之中,必受大气所制,脏腑经络气血躯体运转定受运气感惑。运气对人影响的程度,因运气之远近大小而有别,兼顾体质、地域、季节(不属于运气范畴)、秉性、生活环境及条件等的影响,分析患者就诊当时及发病前后的病症特点,排除体质、地域、季节、秉性、起居环境等等可明确的致病因素,分析确立病症主因是否缘于运气。找到外因,此为第一步。
    其次,详尽分析机体及病症活动过程,确立病症主因缘于运气之后,对于病久者尽可能详尽分析病程中每种病症表现,当时机体同运气处在何种状态,寻找个体内部机制的异常点。对于新病者,需谨慎对待,追询发病前的身体状况,分析目前机体状态及可能存在的其他演变状况。机体如健康正常,运气的不良影响很难诱发出个体病态的外象。通过运气流转对机体影响的全程分析,就可以探究出机体内部哪些功能出现异常,确定问题是在脏腑经络、气血阴阳、营卫表里、官窍精神、先天后天等等哪个方面,找到病位。
    第三步,确定治疗方案。运气致病的实质是异常的机体随运气发病,针对不同的病位病症及患者所能耐受或接受的治疗方式,治法是活的,若用药,也是权宜机变,方案优劣取决于医者的认知分析能力。
    在临床当中,找病因、定病位、拟定治疗其实是浑然一体的。即使排除了运气致病,对于因体质、地域、季节、秉性、起居环境而发病的情况,拟定治疗依旧不能忽视运气的存在,如果祛疾纠偏不当,伤及体内,复于运气感召,又为误治。
    不明年月日时运气之变,即不明血肉躯体内外之因;病因不明,病机必乱,诊病难求根本,四诊也就失去了本身的
    识得病症真假,才能说透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熟识了中医基础理论,掌握了运气学说,解释病因病机脏腑精液营卫气血才能更确凿贴切。但是如果动辄五运六气,动辄五行生克,动辄虚实寒热,动辄气血阴阳,流弊无穷。如壬辰年临证头痛,病患所处南北不同,川谷有别,有发于春者,有发于秋者,可缘于情志,可缘于居处,可缘于旧疾,可缘于新病,究其
病因,从何定论?人形有异,禀赋不同,若缘于木运太过,脾土受邪,水湿不运,痰湿阻络可头痛;若缘于木运太过,肝木化生失度,表现肝阳上亢可头痛;太阳寒水司天,初春感受寒湿可头痛;阴历四月以后人气至头,三气太阳所主,头痛或因于旧疾可发,或原有旧疾可愈;古云一因不致病,同时间、同地域、同职业、同性别之头痛,病因各不同,未必均缘于运气之过。
    《素问》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脉法日:天地之变,无以脉诊”,通过脉诊即知某病起于某气、日后有何变证确实不易,但是如果以问诊为主,配合望诊,对患者过去目前情况心中有数,依据运气规律,揣度内在机变,切实找到病因病机病位,处方用药立竿见影了,就容易理解先贤为什么说“望而知之谓之神”了,也就容易感触到中医的精深奥趣。这需要准确到位的理解中医基础理论,从而正确运用四诊从事临床(包括预判疾病发展),避免错误使用中医基础理论说明、解释疾病,贻害后学。
    临床中部分病症是依据运气学说分析诊治的。对于有着“不形于诊”特点的运气学说理论不能夸大玄化,更不能废弃,如果诊断仅以四诊为依据,将“诊之先,先立其年……先立其岁,以候其时……以明其气”束之高阁,那就是后人的过错了。
    学好中医基础理论是正确认知中医的前提,正确认知中医是合理发挥拓展中医药优势的前提 。而运气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和应用绝不可缺的内容,没有深入的了解应用就缺少切实有力的继承基础,中医的传承就会更加残缺。中医的临床没有运气学说也就失去了一个根本的基础。
    临床中对运气致病视而不见,形式化的望闻问切之后就妄论阴阳,这会害人害己;诊治中丢弃运气学说,片面总结,刻意发挥,影响个人医术的提高事小,乱了医道规矩事大。
2中医对时间 的认识有现代科技无法认知的内容
    在中医,时间是有属性的,天干标志即强调相应的五行属性,六十甲子年年不同,十二个月月月不同,四季所至各有所用,365日不尽相同,六十甲子年又为大司天所统…,其属性还具备多重性,这一特点现代科技无依据支持,这应该是运气学说不易得到广泛认同和推广的一个原因。
    运气学说是论述具有特殊属性的六十甲子年对人体生理活动造成影响的的大规律的一种理论。从运气学说可以看出“年”有着不同的属性,在不同属性的年份,疾病有着不同的发作规律和表现特点。古人认为“时”具有多重属性(暂且叫“中医时”),这其实是中医核心理论的一条重要主线,而中医基础理论对“时”的认识却又是现代科技没法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时”非独指四季日夜,非独指寒冬酷暑.也并非含蓄暗示在某特定时间绝对有那项可检测生命物质的时相变化。“中医时”同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认为是在一定时间,时间的相关属性对生命体引起相关反应或会造成相关影响而出现指标变动。可检测的生命物质在人一生、一天当中都有着多种不同规律的变化,具有多重属性的“时”不会因为这些变化而变化,但是人体的变化和不同的“时”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时”有特性,这种特性可以影响生命活动;“时”有属性,抛开有属性的时间因素,简单地分析认识生命活动应该是不完整的。
    应当注意很多现代理论都有同中医理论类似的地方,但是它们同中医理论的内容有质的区别。中医别于西医有一个特殊的内容,那就是“时”,但不是目前“时间医学的“时”,而是“藏气法时”的“时”。生物体内在节律的时间特性是生命体自身的活动规律 ,它除了不具备传统文化“十干日”、“六十甲子日”、“五运六气”、“六十花甲子”等年月
日时往复循环的规律,还不具备时间五行类属、生克承制、形气相感的特性。两种文化理论形貌似同,实质迥别。两种不同 文化的不同时空观决定了哲学支配下中西医科学的不同走向  ,其实正是这两个看起来相似的名词,造成了理论认识上的混乱。(目前传承下来的一些中医理论本身也有同样的情况,在此不做论述)。
    不深入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容易导致中医的发展和传承受到障碍。如果临床放弃运气学说,运气学说所要求“诊之先,先立其年……以明其气”的诊疗前提也就成了空话。
    生命活动除了现代科技可以测知的形式内容,还有以象定论的生命活动显示内容,这些内容抽象而富有复杂的联系,存在多变性,需要在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条件下,用以不变应万变的认识思考基础,求同存异,在简单、普遍的征象中,找到病因病机病位,找到异病同治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人因地因时找到对应的处理办法,就有可能体会同病异治的内涵。至此才有可能领会何为异病同治,何为同病异治,古人何以言“恶知其原”。
    中西医文化没有冲突,除了语言问题是一大障碍之外  ,认为它们存在矛盾或有排斥等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思路和认识的问题。这阻碍了中医的学习和继承发展,也阻碍了医学的重新认识和深入研究。中医在承认形质的同时更关注背后无形的规律,其中生命规律就是天地时三者共同陶铸的规律,目前其理论发展和继承有相当的阻力。欲真正认知生命,处理好思维和方法学等问题很重要  。而在目前中医的教育和传承中,引入部分概念和思路,将会避免中医教育和学习在复古和革新两方面的冲突,利于中医自身发展,并改善目前中西医相互不能完美认同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提高中医临床质效,才有利于提升中医在现代医疗中的话语权,明确和巩固其富含医学精髓的至高地位。
    现代科技没法认知的事物未必就是不存在的事物,可以认知的事物也不一定绝对反应各个事物存在的实质,古人取象比类、以象定论、辨证认知世界的能力需要后世医家在对中医理论深入、系统学习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感悟,切实吸收发扬。这样才有可能避免因中医理论的弱化与退化导致中医临床西化与特色萎缩  。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盲目否认或丢弃一部分重要的中医理论和认识。
3结语
    中医四诊是临床基本技能,其需要和中医基础理论有机配合才能更好的显示“简、便、廉”的优势;运气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部分,在临床上机械套用也会弄巧成拙,笔者在探究营卫与子午流注关系的过程中,对中医的“时”和五运六气略有拙见,在临床工作中对部分病人有选择的运用运气学说辨证,进行个体化诊疗,疗效满意,也有感触,在此着笔,以求抛砖引玉。
作者: 杨煜钧 2013-4-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