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内伤发热类型多(二)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发热属瘀血与暑湿所致,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15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当归6克,生地黄20克,桔梗6克,川牛膝6克,生黄芪15克,青蒿10克,鳖甲15克,甘草3克,大豆卷12克,藿香12克,佩兰12克,7剂。血府逐瘀汤原用于治疗胸中血瘀证,后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瘀证。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此方至少还有两个奇效......

点击显示 收起

  3.血府逐瘀汤例
  案1.姚男,78岁,2006年8月1日就诊。主诉:每晚七八点发热,热度一般不超过38℃,至今已有3月余,近几月消瘦十多斤,面色苍白无华,伴咳引少腹痛,腰痛,唇麻, 口干:纳寐可,大便日行1次,不成形,舌质红,舌下络脉显露,苔黄腻,脉细数。有胃出血病史和心脏病史。发热属于血瘀兼气阴两虚(怀疑癌症低热,今开出一系列检查单),方用血府逐瘀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桃仁15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当归6克,生地黄20克,桔梗6克,川牛膝6克,生黄芪15克,青蒿10克,鳖甲15克,甘草3克,苍术15克,胡黄连10克,银柴胡12克,7剂。
    二诊(8月8日):述药服至第2剂即热退至正常体温。实验室检查结果示CAl99:1220KU/L,转入院诊治。
    案2.张女,50岁,2006年8月18日就诊。主诉:每年夏季6~8月间易发低热,现低热已3~4日,体温在37.4°(2~37.8°C之间,刻下37.3°c 。头昏沉,汗出,纳差,舌淡红,舌下络脉显露,苔黄腻,脉细濡。素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热属瘀血与暑湿所致,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15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当归6克,生地黄20克,桔梗6克,川牛膝6克,生黄芪15克,青蒿10克,鳖甲15克,甘草3克,大豆卷12克,藿香12克,佩兰12克,7剂。
  二诊(8月25日):述服药至第4剂即低热止。
  血府逐瘀汤原用于治疗胸中血瘀证,后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瘀证。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此方至少还有两个奇效之处:一是治疗长期瘀血性失眠,一是治疗因瘀血而致的发热。案1为恶性肿瘤,夜间发热,腹痛腰痛,唇麻,舌下络脉显露,为瘀血作祟兼气阴两虚;案2患者素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舌下络脉显露,内有瘀血,兼有暑湿。两案均以血府逐瘀汤去枳壳、柴胡加青蒿、鳖甲为主治疗,经笔者临床反复验证,较之原方在清退瘀血发热方面的效果更好。
  以上案例提示,在『临床遇到相对比较典型的证型而用补中益气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之际,适当加用一些清退虚热的药物,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作者: 蒋健 2013-4-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