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失眠防治300问

常用的冬眠药物有哪些?

来源:大众医药网
摘要:(1)氯丙嗪:为强效安定剂,在中枢神经系统能拮抗去甲肾上腺素的兴奋作用。对皮下中枢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尤其体温调节中枢,因而能降体温,减低新陈代谢,减低耗氧量,降低机体对剧烈病理刺激的反应,进入深睡,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氯丙嗪有强大的外周抗肾上腺素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故可用于治疗休克,每......

点击显示 收起

  (1)氯丙嗪:为强效安定剂,在中枢神经系统能拮抗去甲肾上腺素的兴奋作用。对皮下中枢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尤其体温调节中枢,因而能降体温,减低新陈代谢,减低耗氧量,降低机体对剧烈病理刺激的反应,进入深睡,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故用于治疗高热及惊厥、剧痛及高度精神兴奋状态。氯丙嗪有强大的外周抗肾上腺素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故可用于治疗休克,每次用量为25mg。

  (2)乙酰丙嗪:催眠作用较氯丙嗪强,降温作用相同,每次用量为20mg。

  (3)哌替啶(度冷丁):为中枢性镇静剂,减少恐惧,能产生欣快感,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远较吗啡轻,故常用于各种剧烈疼痛。为冬眠疗法的主药,每次用量为50~100mg。

  (4)异丙嗪(非那根):有中枢催眠及镇痛作用,能强化呱替啶。有显著的抗组胺及抗胆碱能作用,对于改善微循环有所帮助,每次用量为50mg。

  (5)氢化麦角碱(海德嗪):有中枢性镇痛作用,能强化度冷丁及异丙嗪作用。尚有中枢性心率缓慢及抑制颈动脉窦的反射作用。末梢作用为交感神经阻滞剂,可抑制肾上腺素的分泌,对于因寒冷引起的血管收缩有抑制作用。能降低心肌的应激性,有良好的保护心脏的作用,用量为0.6~0.9mg。

  (6)金雀花碱:有强心作用,能减低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后的应激性增高,具有预防的效果,每次用量90mg。

  (7)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对交感及副交感神经有阻滞作用,并有轻度的抗组胺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及防止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 不明 2006-4-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