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与专科论文检验医学

鼠抗rhGM-CSF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来源:中国免疫学杂志
摘要:鼠抗rhGM-CSF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年第3期第15卷免疫学技术与方法作者:谢虹熊伟宋新荣任启生单位:北京江中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图书分类号R392。12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白细胞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能刺激多种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活......

点击显示 收起

鼠抗rhGM-CSF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中国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3期第15卷 免疫学技术与方法

作者:谢 虹 熊 伟 宋新荣 任启生

单位:北京江中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050

  中国图书分类号 R392.12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白细胞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能刺激多种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活化作用[1]临床上用rhGM-CSF治疗放疗、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2]。本文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rhGM-CSF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对各株单抗的免疫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融合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这些研究为单抗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取本所自制的rhGM-CSF对Balb/c小鼠进行3次常规免疫。融合前3 d,取50 μg的rhGM-CSF对小鼠脾内和腹腔同时加强免疫,融合方法用常规PEG1000法和电融合法。用间接ELISA进行抗体筛选,并连续进行3次克隆化,所得的阳性杂交瘤细胞经扩大培养后接种小鼠腹腔制备腹水;腹水的纯化采用辛酸-硫酸铵两步沉淀法[3];对单抗进行多种测定。

  2 结果

  制备出的4株杂交瘤细胞IF7、JE3、LB10、LD12均为PEG融合所得,经连续传代培养3个月以上或液氮冷冻保存6个月后复苏,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均不改变。特异性鉴定表明,4株单抗均与不同来源的rhGM-CSF有强阳性反应,而与rhG-CSF、rhIL-3、HSA等无反应。进一步测定表明,4株单抗对相应抗原的亲和力分别为6.05×106、2.31×107、6.98×106、2.33×107 mol-1,类型均为IgG1亚类。4株单抗的相加指数(A.I.)均小于50%,表明它们识别同一组抗原决定簇。单抗IF7、JE3、LD12的最适包被浓度分别为36.9、56.8、19.3 μg/ml,而LB10有11.45和2.86 μg/ml两个最适包被浓度。

  3 讨论

  研究表明GM-CSF分子的第88~121残基间二硫键相关的氨基酸是抗原决定簇所在部位,其中88~96位间的脯氨酸富集区(-88C-P-P-T-P-E-T-S-96C-)是最保守的;抗原决定簇不仅与抗原分子的氨基酸序列有关,还与其空间构象有关。4株单抗虽然识别同一组抗原决定簇,但有不同的最适包被浓度,可能与抗体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的具体氨基酸有关。

  在相加实验中出现了A.I.小于零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抗体亲和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抗原决定簇与单抗分子的大小不相称;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诱导抗原构象发生改变,使抗体的结合力下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出现A.I.小于零的情况是可能的。

  进行电融合时给细胞外加电压时,膜电压的改变与细胞的半径成正比。根据稳态条件下膜电势Vm0=1.5aE0cosθ,在θ为0°和180°时将出现膜击穿。事实上,免疫小鼠脾细胞小于瘤细胞,当脾细胞刚刚达到击穿电压时,瘤细胞却早已被击穿,二者难以成功地融合。后将瘤细胞用一定浓度的链霉蛋白酶处理,提高其对电场作用的稳定性,则使融合率大大提高。在PEG融合中,只要控制好反应温度和PEG与细胞接触的反应时间,也能取得较好的结果。另外在融合前将骨髓瘤细胞SP2/0接种于Balb/c小鼠背部皮下,为其生长代谢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有利于细胞迅速进行有丝分裂,且生长状态优于体外培养。取这种体内生长的SP2/0实体瘤细胞与免疫脾细胞融合,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经统计,PEG的融合率为3%,最后的阳性率为33%。

  单抗亲和力的测定为它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高亲和力的抗体可以用于定量检测及导向治疗,低亲和力的抗体可制备亲和层析柱,进行相应抗原的纯化;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抗体。我们成功地制备出GM-CSF特异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建立免疫学的检测方法打下了基础。

  作者简介:谢 虹,女,26岁,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细胞免疫学;

  任启生,男,40岁,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分子生物学

  4 参考文献

  1 Dipersio J F,Billing P,Kaufman S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uman GM-CSF receptor.J Biol Chem,1988;263:1834

  2 Vadham-Raj S,Keating M,LeMaistre A et al.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N Engl J Med,1987;317:1547

  3 叶群瑞,陈伯权,吴美英.一种简单、快速、量大的辛酸纯化单克隆抗体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1;18(1):60

〔收稿1998-04-03 修回1998-06-01〕


作者: 风清扬 2009-2-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