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精神病学

铁路旅行性精神障碍

来源:论文汇编
摘要:【指示性摘要】铁路旅行性精神障碍是我国旅行者近年来多发的一种疾病。通过查阅文献,对铁路旅行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症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论述。preventivemeasure旅行性精神病(travelpsychosis)是旅行者在旅途中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精神障碍(suddenmentaldisorder,SMD)。1961年Singh发表了长途火车旅......

点击显示 收起


  【指示性摘要】 铁路旅行性精神障碍是我国旅行者近年来多发的一种疾病。通过查阅文献,对铁路旅行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症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论述。

  【中图分类号】 R128.1; R74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013(1999)04-0311-02

Prephrenoblabia of railway tourist

XIAO Ming.

  Tianhe Health and Quarantine Bureau, Guangzhou 510405, China

  【Indicative abstract】 Prephrenoblabia of railway tourist was a susceptible disease of tourist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Prephrenoblabia's epidemiology, symptom, etiology,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an were discussed by looking through articles.

  【Key words】 prephrenoblabia; tourist; epidemiology; preventive measure

  旅行性精神病(travel psychosis)是旅行者在旅途中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精神障碍(sudden mental disorder, SMD)。1961年Singh发表了长途火车旅行诱发精神病的报告。近年来,在我国铁路列车旅客中常见此病报道,并导致恶性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明显增加,严重危及旅客及乘务人员人身安全和列车行车安全。本文试就目前铁路旅行性精神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特征

  铁路旅行性精神障碍常发生于青年男性,多为首次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文化程度较低。魏琛等人1989年对乌鲁木齐铁路客运段7对列车共1 392 600名旅客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旅途精神障碍者277例,发病率为2.00/万,发病年龄18~40岁,30岁以下者206人(74%),男性269人(97.1%),文盲、半文盲、小学毕业者占95%。汪志良等人对26例旅行中突发精神障碍者进行资料分析,发现男性患者23例(88.5%),平均40±13岁,文盲9例(35%),小学10例(38%),农民23例(88.5%),旅行目的以打工16例(61%),探亲4例(15%)为主。

  李如锐等调查表明,突发性精神障碍患者多发生在运行48小时以上的旅客列车上,并随列车运行时间的延长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发病时间以每年3~4月份为高峰,5月份发病率骤降。旷得旺报道,100%的铁路旅行性精神障碍均发生于春运(1~3月)和暑运(7~9月)高峰期。徐志标等人对59例列车上突发性精神障碍病例分析表明,旅行性障碍在平均上车后25小时发病,前半夜(18:00~24:00),发病30例,后半夜(24:00~8:00)发病10例。白天(8:00~18:00)发病19例。

  发生精神障碍的旅客多为严重超员的硬座车厢乘客,未见硬卧或软卧车厢乘客发生精神障碍的报道。王恩贤等1992年对乌鲁木齐客运段的57趟列车调查表明,旅行性精神障碍发病率为2.14‰,出现精神障碍的115名旅客均是乘坐硬座车厢的旅客,发病率与列车超员率呈正相关,精神障碍多发区段为外环境条件最恶劣(满目荒凉、渺无人烟的戈壁沙滩)的兰州——张掖间,上下行发病趋势相接近。

  穆娟等(1996)对72名旅途精神病患者和95名对照组旅客进行了乘车特征调查,发现病人组以男性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占较大比例;患者外出目的多为打工,一般为初次乘车、长途旅行,乘车时间长,且列车超员严重,大部分患者无座位,身体活动受限,极度疲劳;另外,车内供水少,饮水量少,长时间无进食或很少;患者发病以兰州至乌鲁木齐区段最多,且1~3月份发病占绝大多数,下行高于上行。

  2 症状

  旅行性精神障碍症状多样,严重程度不一,一般有如下特征:(1)发病较急,持续时间短暂,可以获完全缓解;(2)基本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理解力和判断力降低,缺乏理智、表现幼稚、行为接近原始本能反应,事后遗忘或部分遗忘等;(3)被害妄想是旅行性精神障碍最突出和常见的症状;(4)旅行性精神障碍者还表现出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焦虑,如言语、动作增多,失笑,大叫,到处游走,莫名其妙的紧张,大祸临头感,坐卧不安等。

  3 发病原因

  铁路旅行性精神障碍的发生不是由单一因素引发的,而是社会-心理-生物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旅客心理素质、躯体生理指标、外界理化环境、社会治安环境及负性精神刺激等都与旅行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和旅行环境的差异,各致病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也不尽相同,各因素之间还可以相互影响,协同作用。

  李学江等1990~1994年采用1∶1配对、问卷式填表方法对往返郑州至重庆、广州、乌鲁木齐的旅客进行突发性精神障碍诱发因素的随车现场调查,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个体对环境适应能力差,乘车前有负性精神刺激、列车治安差、携带贵重物品无安全感致精神紧张和强迫不眠、过度疲劳、饮食饮水不足、列车超员、空气污浊(超员状态硬座车厢二氧化碳含量为0.226%)是诱发旅行精神障碍的主要因素。

  顾宏勋等(1996)对列车环境与旅行性精神障碍关系的研究表明,97%的患者是在超员状态下发病,车厢二氧化碳含量平均值0.226 mg*m-3,空气严重污浊。随着超员的逐渐加重,人均容积与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列车经过区段气压越低,车内气流越慢,气温、气湿越高时,旅客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增高。

  陈晓明等(1996)对72例旅途精神病患者和95例正常旅客所处车厢的理化环境作对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旅行性精神障碍患者所在车厢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对照组,而气温则低于对照组。车厢二氧化碳含量还与旅客血钾呈负相关,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呈正相关。氧气含量与血红蛋白、血钾、血糖、血红细胞计数、二氧化碳结合力、血尿素氮呈正相关。

  刘德英等(1996)对72例旅途精神病患者和95例正常旅客进行了机体生理指标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患者血红蛋白、血钾浓度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血糖浓度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机体暂时处于贫血和应激状态。

  陆峥等人对旅途精神病临床症状的聚类及其相关分析表明,严重的行为障碍(如伤人、跳车)与患者的敌对、抑郁和强迫情绪关系较为密切,而这些负性情绪可能继发于患者的意识障碍或思维障碍;妄想与车厢超载率呈正相关,与供水量成负相关,而幻视、幻味与车厢温度呈正相关;妄想、幻嗅、幻味、幻听与患者二氧化碳结合力呈负相关。

  4 诊断

  在1994年5月通过的CCMD-2-R首次将其列为一种疾病(编码23.80),其诊断标准为:(1)在长途旅行中或刚结束旅行后急性发病。(2)发病前有明显的精神应激、躯体过度疲劳、睡眠及营养缺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3)疾病短暂,停止旅行与充分休息之后数小时至一周内自行缓解。(4)应排除癔症及旅途诱发的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症状主要是妄想、幻觉、言语紊乱和行为紊乱。

  5 治疗及预后

  旅行性精神障碍是一种短暂性精神疾病,一般无需特别治疗即可恢复,平均康复时间为8小时。对主动向乘务员反映有头昏、紧张、不安等表现的旅客,应耐心安慰,并使其迅速脱离原有拥挤、污浊、不安全的环境,给患者补充适量水和电解质,口服安定,安静休息、睡眠,并注意观察,专人监护。当患者意识障碍较轻,无兴奋紊乱时,可给氟哌啶醇口服片,或氯丙嗪口服,同时加强监护。当患者出现恐怖性幻觉、错觉,或有被害妄想时,可注射精神安定剂,病情不见好转时,可肌注氟哌啶醇,合用东莨菪碱。症状缓解后改用口服氟哌啶醇,或氯丙嗪。

  6 预防措施

  (1)应根据旅客流量合理调配运力,特别是春运和暑运期间,要降低列车超员率。(2)应努力改善车厢卫生,注意经常打开车窗通风换气,特别是在冬季寒冷季节。(3)在列车超员的情况下,列车及沿途车站应保证旅客人人能吃上饭、喝到水。(4)列车广播室在旅途中应多为旅客提供一些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多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娱乐节目,消除旅途寂寞和疲劳。(5)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6)注意发现有精神障碍早期表现的旅客,及早给予救治。(7)对乘务员进行有关旅行性精神障碍防治知识培训,并配备必要的精神科药品。(8)旅客乘车前应做好旅行的心理准备。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