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肾脏病学

依那普利对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来源:论文汇编
摘要:我们制造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后,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探讨在肾损伤后,其对肾形态学的作用。动物及分组: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5只),依那普利对照组(D,5只)和模型组(10只)。模型组于实验第1天皮下注射卵白蛋白(OVA)5mg+完全弗氏佐剂,第22天皮下注射OVA5mg+不完全弗氏佐剂,第29天开始每天腹腔注......

点击显示 收起


  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与蛋白尿形成、肾小球硬化及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密切相关。我们制造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后,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探讨在肾损伤后,其对肾形态学的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及分组: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5只),依那普利对照组(D,5只)和模型组(10只)。模型组于实验第1天皮下注射卵白蛋白(OVA) 5mg+完全弗氏佐剂,第22天皮下注射OVA 5mg+不完全弗氏佐剂,第29天开始每天腹腔注射OVA 10mg,当尿蛋白达到20~50mg/d 时,停止注射OVA,再随机分为肾炎模型组(A,5只)和依那普利治疗组(B,5只),B、D组每日依那普利5mg/kg灌服,4周后全部处死。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每周1次,磺柳酸法。

  3.处死时心脏穿刺抽血,分离血清测总蛋白、胆固醇、肌酐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4.肾脏检查:(1)HE、PAS、PASM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用图像分析仪在PAS染色下定量分析基质增生情况。(2)用生物素化羊抗鼠IgM、IgG采用LSAB法,观察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3)电镜下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变化。

  二、实验结果

  1.疾病进展:第8周大鼠肾小球细胞和基质明显增生,局部毛细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肾小管上皮细胞变平,管腔扩大,可见大量蛋白管型。系膜区和毛细血管绊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电镜下肾小球基膜不规则增厚,部分区域有电子致密物沉积,肾小球上皮细胞部分足突肿胀、融合。

  2.尿蛋白比较:第12周,A组尿蛋白达187.31±28.35mg/d,而B组尿蛋白显著降低为43.67±9.20mg/d(P<0.001),说明依那普利能减少肾病大鼠的尿蛋白。

  3.血清总蛋白、胆固醇、肌酐、CIC比较:B组总蛋白较A组显著增高(76.67±3.79 vs 65.00±6.06,P<0.01),胆固醇和肌酐较A组显著降低(1.78±0.29 vs.3.69±1.66;66.58±4.94 vs.122.18±45.18,P<0.05),A、B两组CIC无显著性差异。

  4.肾组织学变化:经4周依那普利治疗,B组系膜细胞增生减少,基质所占肾小球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A组(0.5344±0.0753 vs 0.6525±0.0694,P<0.001),说明依那普利能减少基质生成。A、B两组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无显著性差异。电镜下,B组血管球基膜无明显增厚,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未见肿胀、融合。

  三、讨论 肾脏具有完整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其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肾内广泛分布的受体结合后发挥该系统绝大部分的生物活性,且肾内广泛分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有作者认为[Kidney Int,1995,48:1778],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形态学改变与高滤过和肾小球内压升高有关。Ang Ⅱ对出球小动脉的收缩作用超过入球小动脉,使肾小球内压升高,产生高滤过状态。作为ACE抑制剂,依那普利使血和组织中的Ang Ⅱ含量下降,对抗AngⅡ对肾的不良作用。ACE抑制剂对肾脏作用如下[Kidey Int,1995,47:1319]:(1)降低出球小动脉阻力使肾小球内压降低。(2)舒张系膜细胞,超滤系数增加,从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3)减少滤过膜上非选择性滤过孔比例,使大分子物质滤过减少,降低基底膜通透性。(4)阻断依赖AngⅡ的系膜细胞增生,阻断AngⅡ与缓激肽、前列腺系统相互作用,使众多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表皮生长因子生成减少。(5)抑制炎性介质活性,防止肾小球硬化。

  依那普利治疗组大鼠尿蛋白排泄量及血肌酐明显下降,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明显减少,说明依那普利不仅能保护肾功能,并在形态学上有助于肾损伤后的修复。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