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结核6例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笔者2000~2007年间临床工作中用祖辈沿用的丁香等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结核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1.方剂组成:丁香、木香、胡椒、桃仁、栀子各等份研碎为细末,用生姜熬水调成糊状备用。治疗结果6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判为痊愈。治疗以抗菌、杀虫、调节各脏腑功能为主。...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2000~2007年间临床工作中用祖辈沿用的丁香等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结核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患儿男4例,女2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4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5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见低热、淋巴结肿大、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X线片有结核显影。

  治疗方法

  1.方剂组成:丁香、木香、胡椒、桃仁、栀子各等份研碎为细末,用生姜熬水调成糊状备用。

  2.用药部位及方法:敷药部位为:手掌拇指桡侧至食指尺侧之间及足底大指内侧至二指外侧之间。男性敷左手及左脚,女性敷右手及右脚。

  先用无菌用水洗净待敷部位,将调好的药物适量敷上(一般为1Og)。外包消毒纱布块,胶布固定,敷24h换药1次,一般用药2~3周,症状明显改善不再用药;改善不明显继续用药。

  治疗结果

  6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判为痊愈。

  讨论

  中医认为,结核病是感受疫毒之邪,毒邪较盛或长期郁滞化热,热伤阴液,虚火内炽,出现神疲乏力、低热盗汗等阴虚症状;进一步发展,毒火炼液为痰,热毒与痰胶结,出现潮热盗汗,咳痰带血,心烦少眠,颧红口干,日见消瘦等。由于肺气损伤导致脾气也损,脾虚生痰,痰与毒热胶结又加重肺的损伤;另外,痨虫可四处蔓延,形成肺外传变。病久迁延,除肺、脾外,常伤及肝、肾和其他部位。治疗以抗菌、杀虫、调节各脏腑功能为主。从所用的方药来看:丁香性温,味辛,入肺、脾、胃、肾经,具有抗菌、驱虫、健胃、止牙痛(丁香油可消毒龋齿腔)等作用。木香性温,味辛、苦,人肺、肝、脾经,具有抗菌、解痉及降压作用;胡椒性热,味辛,刺激性较小,外用可作刺激剂,胡椒碱曾用作解热和驱虫剂,并有微弱的抗疟作用;桃仁性平,味苦、甘,具有活血化瘀、止咳化痰作用;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胃、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凉血止血作用;生姜性温,味苦,入肺、胃、脾经,具有发表、散寒、止呕、开痰等作用。从所用处方来看:该方具有抗菌、杀虫、抗疟、止咳化痰作用。其敷药部位在现代研究的手足心反射图上皆属肺和支气管反射区,与小儿结核的主要发生途径和感染部位相吻合。经过笔者祖辈和本人的临床实践总结:该方确有独到之处,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