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舒乐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来源:中医药信息
摘要:慢性盆腔炎是引起妇女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在研究舒乐冲剂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同时,发现舒乐冲剂不仅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良好的效果,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践观察中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39例患者均为2005~2007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系统检......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盆腔炎是引起妇女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在研究舒乐冲剂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同时,发现舒乐冲剂不仅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良好的效果,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践观察中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39例患者均为2005~2007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系统检查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治疗组仅有低热、易疲倦、少腹坠痛、少腹痛疼,腰骶部酸痛,每于性交后,劳累,经期加重者79例;伴月经不调,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37例;白带增多,色黄或淡黄水样者59例;输卵管阻塞致不孕者64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41岁,其中年龄在29岁~35岁者居多。妇科盆腔检查:子宫常呈后倾位,活动受限或有包块,可有宫颈举痛及宫体压痛,输卵管一侧或双侧可触及索条状增粗,伴压痛,囊性肿物活动受限,触痛或轻度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一般无异常改变,偶见轻度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增高;B超提示:附件区可有炎性包块,输卵管增厚或积水,阴道或宫颈分泌物涂片可检查出病原菌。病例筛选对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炎性包块直径在5em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多种药物过敏不能按规定用药,无法制定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除外。

  2治疗方法

  2.1药物组成  当归、赤芍、白芍、泽兰、益母草、三棱、莪术、绞股蓝、稀莶草、汉三七、穿山甲、路路通、川牛膝。

  2.2  药物配制  选材用药突出北药开发优势,固定药物产地,规范质量标准,科学提取加工为颗粒冲剂,每袋重12g,3袋为1剂,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提供并研制。

  2.3  服药方法治疗时间每于月经干净的第3天开始、至下个月经周期前停止,并根据月经周期长短,服药以21天为1个阶段,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日服1剂,早、中、晚各服1次,每次服药1小袋。嘱患者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病灶扩散。禁食辛辣、冷饮之品。做好心理护理,增强对治疗疾病的信心,避免焦躁、抑郁、恐惧、悔恨、担心等不良反应,让病人保持乐观的情绪是治好盆腔炎的重要保证。

  3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1993)拟定。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②显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有明显改善;③有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较前均有减轻;④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或体征、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改变。

  3.2治疗效果

  239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愈101例、占42.3%;显效87例,占36.4%;好转45例;占18.8%,无效6例,占2.5%,有效率为97.5%。治疗时间最短25天,最长90天。

  4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育龄已婚妇女,病情缠绵,复发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991年国外曾有人对8450例15~44岁的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5~19岁者盆腔炎发病率为3%,30~34岁者发病率为14%;结婚时间久者发病率为19%,新近结婚者发病率为12%,未婚者发病率为6%;第1次性交年龄在15岁以下者其发病率较第1次性交大于19岁者多3倍,越年轻开始性生活其发病率越高;发病率与性伴侣的多少也有关,仅1个性伴侣者发病率为7%,有多个性伴侣者发病率为10%~22%。性伴侣少于10个,其发病率比仅有1个性伴侣者高3倍。NeNeeley对美国800.000例盆腔炎患者调查,每年约200.000例因急慢性发作而需住院治疗,年复发率约25%左右。大约1/4的患者有严重的后遗症,包括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异位妊娠,性交困难和慢性盆腔疼痛。每年治疗盆腔炎的花费为1.5—4.2亿美元。在我国由于个人卫生及医疗条件的限制,或对妇科小手术的无菌操作重视不足,以及宫内节育器的广泛应用等原因,盆腔炎发病率为15.71%-60%,且有日益增长的趋势。

  慢性盆腔炎有不同程度的盆腔内器官及结缔组织充血、水肿、炎症浸润,渗出增生,附件粘连,呈条索状肥厚或片状增生;或炎性渗出液未被吸收而产生盆腔积液,盆腔囊性包块形成,或炎症蔓延至盆腔腹膜、宫底韧带,使结缔组织增生,变硬,瘢痕形成,子宫固定,宫旁结缔组织增厚,直肠静脉与子宫阴道静脉吻合等。以上组织器官病变产生后,导致盆腔内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障碍,降低了盆腔内免疫抵抗能力,不利于炎症的消散、吸收、修复,难以治愈。临床体征以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为主,有时仅有低热、易感疲倦,由于病程时间较长,部分病人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抵抗力差时,亦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盆腔瘀血,伴见月经增多,导致输卵管粘连出现不孕症等。

  中医学对盆腔炎虽无详细记载,但综观其证,可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瘕瘕”等范畴。《素问·骨空论》日“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指出了本病病位所在之地为任脉。《诸病源候论·无子候》日:“妇人挟疾无子,皆由劳伤气血,冷热不调,而受风寒,客于子宫,致使胞内生病,或月经涩闭,或崩血带下,致阴阳之气不和,经血之气乖候,故无子也”,其描述的症状和对不孕症因为慢性盆腔炎所致临床表现是一致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则认为“经脉失于将理,产褥不善调护,内伤七情,外感六淫,阴阳劳逸,饮食生冷,遂致营卫不输,新陈干忤,随经败浊,淋露淋滞为瘕”,其所述病因病机更为全面。明·《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瘀血留滞作癜,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出经期,或出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感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滞,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说明瘸瘕与瘀血的产生有关。现代中医学家则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经期、产后、血室开放之时,湿热、湿毒或寒湿之邪乘虚而入,与冲任气血搏结成痰,蕴积胞宫,或肝郁气滞,运行失畅,冲任失调,瘀血、痰、湿之邪留滞于少腹,逐致发病并缠绵难愈。

 

作者: 王术平 2010-4-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