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升散法治疗呃逆的体会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3.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83)现代中医药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呃逆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亦可伴随于其他病症。传统上中医对“气逆”为病的治则为“逆则平之”,对胃气上逆所引起的呃逆病证,更主张和胃降逆平呃,以顺应“胃气以下行为顺“的特点,......

点击显示 收起

王新宇 魏巍 梁秀文 张振忠(1.天津市津南区葛沽卫生院中医科,天津300352;2.陕西中医学院2002级研究生,陕西成阳712083;3.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83)

现代中医药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病机关键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呃逆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亦可伴随于其他病症。传统上中医对“气逆”为病的治则为“逆则平之”,对胃气上逆所引起的呃逆病证,更主张和胃降逆平呃,以顺应“胃气以下行为顺“的特点,故常常选用旋覆花、代赭石和柿蒂等降逆之品,但胃气上逆并非是单纯由胃腑所致,而与肝脾二脏有着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脾胃乃全身脏腑气机之枢纽,脾主升、胃主降,而脾之升又是胃之降的先决条件,同时肝之疏泄在气之运动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肝脾未病或虽病不虚,降逆犹可,但若久病,肝脾已虚,其升发疏泄不足,此时若再用旋覆花、代赭石之药,非但上逆之气不降,反使脾之清气下陷,遗患无穷。下面列举两例以阐述体会。

1.典型病例:

例1:赵某,女,65岁,农民,因呃逆反复发作五月余来诊。就诊时呃逆频作、呃声低,伴胃脘胀满、全身乏力、身重、纳差,舌淡苔腻,脉沉。初予旋覆花(包)10g,代赭石(先煎)25g,党参15g,半夏lOg,白术lOg,柿蒂lOg,陈皮lOg,生姜三片。7剂后呃逆不止,腹满不减,口苦、舌淡苔黄腻,脉沉。证属气虚下陷,湿热滞留。改用黄芪30g,党参25g,升麻lOg,柴胡lOg,羌活lOg,防风lOg,细辛3g,黄连 lOg,炙甘草lOg,四剂后呃逆腹满大减,继服10剂,诸症消失,再未复发。

按:患者由于平素辛劳耕作,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一伤,阳气日损,遂出现上述诸证。初予旋覆花、代赭石、柿蒂、半夏等意在降逆平呃,佐以党参、白术、陈皮、生姜等健脾和胃。非但胃气上逆没有缓解,反造成脾阳受损下陷之证。脾之清气下陷,浊阴之火得以上乘,病人才出现口苦等“阴火”症状。“阴火”乃气虚所致的虚火。故改用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以补中气升脾阳,气味轻薄之风药羌活、细辛、防风升发清阳、祛风除湿;佐以苦寒之黄连泻虚中之火,则阳气伸,阴不病矣。此方中无沉重降逆之物,均为轻扬升散之品。服后,上逆之胃气降,呃逆止,腹满消,这其实是吻合了脾胃升降之主次关系即脾升为主,胃降为辅,故脾阳得复,不降胃而胃自降矣。

例2:杨某,女,46岁,主因“呃逆三月余加重两周、伴胃脘胀两周”入院治疗。三个月前因情志不遂,出现呃逆、两胁微胀痛,一直未予治疗。近半月呃逆加重,胃脘胀满、身倦乏力、纳呆食少、舌淡苔薄腻,脉弦缓。行上消化道钡透未见异常,又拍胸片:胸膈正常未见粘连。初予疏肝健脾降胃之法,药用旋覆花(包)10g,代赭石(先煎)20g,青皮8g,枳壳lOg,柴胡8g,苍白术各lOg。7剂后毫无显效,呃逆不止,胃胀不减。改用健脾升阳之法,药用黄芪30g,党参20g,柴胡12g,升麻lOg,白术lOg,桔梗lOg,陈皮lOg,炙甘草lOg。4剂后,呃逆症轻,胃胀大减,继服7剂后呃逆止,胃胀消,未再复发。

按:患者由于情志不遂日久,致肝之疏泄不足,木不疏土,致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气逆而发为呃逆。初予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呃,青皮、枳壳和柴胡行气疏肝,苍、白术健脾。不料肝气伤而疏泄更弱,脾气伤而中气更虚,胃气不能独降而上逆更甚。遂改用健脾升阳之黄芪、党参、升麻、白术、炙甘草,柴胡兼以疏肝、桔梗重在升提、陈皮理气,方使脾气得以升发,胃气自然和顺而降。是谓:不降胃而胃自降矣;脾胃升降调和,肝气得以疏泄,此为不疏肝而肝自疏矣。

2.结语: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人身气机之枢纽,脾升胃降,其中脾之升清犹为重要,脾之升清乃胃之降浊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李东垣《脾胃论》中提出“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他特别强调脾胃清气对人体的作用。故在治疗时重视升发脾之阳气,在其许多方剂中特别喜欢用升麻、柴胡、防风、羌活等,以随脾之升发之性。因此在临床中,遇到胃气上逆所引起的呃逆病症,要分清虚实,辨明病位;对肝脾未病或虽病未虚者,可用沉降之法,以降逆和胃止呃;但若肝脾已虚,其疏泄升发不足时,不可一味沉降,宜当升散,以复肝脾疏泄升发之功。正如李东垣所强调的“脾气升发,则元气充沛,人体始有生生之机。“即所谓:脾气升发、胃气自降,脾胃调和、肝气自疏,气机不乱、呃逆止矣。故“呃逆亦可升散”。




作者: 升散法治疗呃逆的体会 /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