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宋胜利:中国药膳食疗发展诸问题刍议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全球化浪潮形成的各种文化的加速交汇,中国古老的药膳食疗面临着新的严竣挑战和重要机遇。本文拟提出药膳食疗学界、业界现存一些具体问题,与同仁商榷,供有关方面参考。1概念不清,定义混乱,遭遇法规障碍和行政干预长期以来,一些学者把药膳食疗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全球化浪潮形成的各种文化的加速交汇,中国古老的药膳食疗面临着新的严竣挑战和重要机遇。本文拟提出药膳食疗学界、业界现存一些具体问题,与同仁商榷,供有关方面参考。
1概念不清,定义混乱,遭遇法规障碍和行政干预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把药膳食疗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认为食疗是不加药物的普通食品,而药膳是食物加药物,是含有药物,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膳食。另有学者把药膳食疗纳入功能性食品,即保健食品的范畴,还有学者甚至认为药膳食疗是一种中药的特殊剂型。另有学者主张药膳食疗摆脱“手工作坊式操作”,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对于餐饮业烹饪食品、工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国家有不同的法规要求,不同的管理办法,不同的市场准入门槛。如果把药膳食疗视为产业化生产的工业食品,那就需要具备国家要求的食品工业的基础生产条件和卫生条件,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规范的工艺流程,合格的包装标识等。如果把药膳食疗视为保健食品(即功能性食品),那么除具备食品工业的基础要求,甚至药品生产的GMP达标要求外,尚需对产品进行毒理学和功能性检测,办理需要一定资金和周期的保健食品手续。如果把药膳食疗视为中药的特殊剂型,即进入药品管理范畴,就要严格经过生药学、生物化学、剂型研究、工艺研究、质量标准、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临床各科、统计学等现代医药开发过程,其生产条件必须达到GMP标准,这需要更大的风险投资和更长的申办周期。
    由于概念不清、定义混乱,导致药膳食疗市场定位困难。药膳食疗的发展不但引起一些学者的质疑,也不时引起有关部门的行政干预,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给以经营业户种种处罚,甚至查禁,使药膳食疗发展举步维艰。这些情况媒体时有报道,笔者不再赘述。
    药膳食疗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和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药膳食疗的理论基础是在传统中医学“医(药)食同源”“药膳同功”基础上产生的饮食养生学。《中药大辞典》收集中药5 767味。我们家庭或餐饮业烹饪食品应用的主辅料几乎全部囊括其中,我们不能机械的把其视为药品而禁止食用。同样,被作为传统药膳食疗原料的大量的动植物种及其制品也几乎全部囊括其中,我们亦不能简单地禁止这些品种食用。
    药膳食疗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药膳食疗的本体是“膳食”,特色是“药(药食同源、药食通用的传统中医药学意义上的“药”)疗(饮食养生)”。
    药膳食疗的概念、定义,需要学界同仁共同探讨,重新界定。以期结束混乱,统一认识。药膳食疗发展中的法学问题,需要有关学者和法律专家结合,共同探讨解决的途经和方法。但笔者认为:药膳食疗的发展,不宜导向工业食品,也不宜导向保健食品,更不宜导向药品(除去配制酒、饮料等宜于产业化生产的品种)。在学术上,药膳食疗学可作为中医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行业分类上,药膳食疗业可作为餐饮业的一个分支行业。药膳食疗是”色香味型”加“效”(养生)的中餐。这样除食品安全问题外,国家就没有其他法规要求。药膳食疗产业发展,应取餐饮业连锁幅射模式(可参考麦当劳、肯德基的发展模式),而不是有些学者摆脱手工作坊式操作,实现“现代化”的主张。在发达国家,烹饪膳食也是个性化的手工操作,这是行业特点,并不是经济发达与否的标志。
2药膳食疗学界和业界尚无通畅的沟通管道,很少联系和合作,形成学界脱离业界。成果难以转化;业界缺乏学界的科学指导,盲目发展
    自1998年建立“中国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以来,学界同仁为我国药膳食疗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召开了四届“国际药膳食疗学术研讨会”,二届“东亚药膳食疗学术研讨会”(评出了数位国际药膳食疗大师和数十位国际高级药膳食疗师);《药膳食疗研究》《国际东方食疗与保健》《中国中医药报》《医疗养生保健报》等报刊发表了很学术文章和挖掘或创新的一批方剂,出版了一些药膳食疗的传统典籍和新著。但由于和业界经营者很少联系合作,这些成果多束之高阁,难以转化。而业界经营者多为单兵作战,互相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与学界更无沟通管道,严格意义上说,药膳食疗现在只是餐饮业中的点缀,还未成为有重要地位的主流分支产业。既无宏观的统一步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行动纲领,又无行规业约。造成无明显整体效益,缺乏发展后劲。
3  受国内中医药学因文化转型的剧变和现代科学技术文明的冲击。失去古老环境和传统文化支撑而迟滞发展大气候影响,出现很多误区。影响药膳食疗健康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有27.6万人,到2004年还是27万人,55年没有增长。中医人才、中医医院严重西化,中医药临床阵地萎缩,中医教育尴尬(毕业生分配难而改行搞西医;中医博士不会望闻问切,开不了处方。),中药质量问题严重,道地药材萎缩等问题,使传统中医药学面临着危机。
    在这种大气候影响下,传统中医药学分支学科的药膳食疗学亦受到冲击。一方面受全盘西化思潮影响,一些学者在“与国际接轨”“药膳食疗现代化”的大旗下,主张用现代食物营养学,保健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完全替代传统的药膳食疗学;另一方面,亦有一些学者抱残守缺,把经典奉为教条,不能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笔者认为,药膳食疗是庞大的中医药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中国的国粹。但在新的时代,既不能割断历史,鄙薄传统,要继承和发扬优势和特色;又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首先是在研读经典,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与当今人们的健康观、消费观、医疗保健观以及新的医学模式等相吻和的创新,不但在理论上建立起独立的科学体系,而且在实践上加强包括地道原料、烹饪工艺、饮食习惯、市场策划、餐饮管理、创新品种等在内的系统的、配套的应用开发研究。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产生新的变革、升华和飞跃,不断拓宽发展空间,以求把药膳食疗发展成中餐中的主流膳食,逐步普及国内,走向海外。
  4对于业已到来的药膳食疗发展的大好机遇。学界和业界有关人士缺乏清醒的认识、充分的准备和积极有效的应对基础工作我国药膳食疗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
  4.1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约70%的人不同程度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或有着亚健康的体验。
  4.2  据有关方面研究,我国目前已步入老年型年龄结构的国家之列,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10.2%,并正以每年3%的速度急剧增长,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更是以每年4.5%左右的速度递增。探索出一种适应用于中国特殊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老龄人口的长期医疗保健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4.3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诊所、学校、研究中心,采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人数已占世界总人口的1/3以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明确规定了中医治疗的合法资格,许多国家成立了中医药学术团体,学术交流十分活跃。作为中医药学分支的药膳食疗,亦在很多国家出现,虽然价格昂贵,但却十分红火。
  4.4  现今人类返璞归真,崇高自然的科学热潮,天然、绿色、保健型产品和延年益寿、防衰驻颜食品成为风靡世界新潮流。
 这些新的课题和需求,给具有简、便、廉、验之大众化特色、辩证论治之整体观特色,防重于治之“治未病”特色、疑难病、慢性
  病、老年病证治中之“强身健体”“扶正祛邪”特色,融美食与养生为一体之特色的药膳食疗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有了新的更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药膳食疗面临着跨跃式发展的大好机遇。而很多同仁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充分的准备和积极有效的应对基础工作。
    我们应吸取某些中药品种的教训:日本的汉方制剂现有210个,处方都来自中国。经历几千年验证的中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免费大餐”。我国清代的名方“补阳还五汤”,经过日本人的整改便有新药“龙心”问世,“六神丸”是中国的传统方,一夜之间变成了日本的“活心丹”,仅此一味年销售额即可达1.5亿美元。日本的汉方药在国际市场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日本人认为:汉方药是正宗的中药,而中国的中药是不正宗的,更有甚者在筹划将“汉方医药”更名为“东洋医药”,希望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同。我们不应重蹈这些“中药”复辙,抓不住机遇,或应对不善,以后再到国外取药膳食疗的“真经”。药膳食疗有使我们自豪的历史,但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严峻的现实。
5建议
    笔者建议,以“中国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为依托,组建行业协会——“中国药膳食疗协会”。
5.1  把协会建成学界和业界同仁自发联合的非营利型组织机构。成为行业和政府间的中介,不是“二政府”,不搞行政化。
5.2协会建立个人与企业、学界与业界、行业与政府、国内与国际等有效沟通管道和网络。受广大学界、业界同仁支持建立药膳食疗产业平台;受媒体和多个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全球相关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全球合作平台。协会负责国内市场的协调和国外市场的开拓,改变虾米式的众多小业户单兵作战的竞争格局。
5.3  协会成为药膳食疗业发展大本营,宏观组织、协调、解决业内现存问题,进行行业合理布局,扶持连锁辐射经营,制定各种定型产品质量标准。建立药膳食疗专业服务体系,为业界提供法律帮助和技术指导。建立药膳食疗行业自律体系,规范行业行为和产业走向。
5.4  加强学界协同攻关能力和学科配置的合理性,不断提高科研群体的交叉、边缘、综合研究水平,扫除门户割据等学术腐败现象。负责专业技术队伍的培训,为业界培养一支稳定的骨干技术队伍,逐步走向科工(农)贸、产学研一体化。
5.5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我国药膳食疗数据库,将传统的学术思想和经验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保留下来,把不断创新的成果记录下来,使药膳食疗学成为具有当代科技水平,密切联系实践的理论体系。
5.6  协会负责组织学界研究药膳食疗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申请专利的意识,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另外,涉及生物多样性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传统知识,传统文化和遗传资源保护政府间工作委员会以及科技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等课题,均需关注和思考。
5.7  加强宣传力度,排除非业内消费者对药膳食疗的认识误区。如认为药膳食疗是以治疗疾病为主的膳食,病人才用,没病不必要吃;认为只有用名贵中药的药膳才有效;认为药膳可治百病的观点等。需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辟药膳食疗专题讲座、固定栏目等形式,邀名人名星到药膳食疗餐馆就餐(名人效应)等方法,加强宣传,扫除误区,引导消费,培育市场。
5.8  传统中医药学体系中的“食品”和“药品”多为通用的同一品种,这是与现代医学即西医理论中“食品”和“药品”概念的重要差异区别。现行有关“食品”和“药品”的法规及现行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是依据现代医学即西医理论体系所制定建立,却教务的用于古老的中医药管理和药膳食疗,这是束缚制约中医药及药膳食疗发展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现行有关“食品”与“药品”的法规和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制定建立及改革应该给予这一点充分考虑,或专为中医药和药膳食疗立法。
5.9  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现已正式启动,进入工作程序。此次中医药申遗将是整体申报,包括汉民族传统医药和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等,而不仅仅是申报个人的医术、医方或者某个方法。药膳食疗学界和业界同仁应该紧紧把握这一机遇,争取作为传统中医药学分支学科的药膳食疗学成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药膳食疗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氛围。
5.10  我国药膳食疗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协会作为行业和学界的总指挥部、总参谋部亦任重道远。有赖于同仁协力同心,继承好、保护好古代先哲和人民留给我们的药膳食疗这份宝贵遗产,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使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福祉,为全体国民身体素质的进一步增强,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 宋胜利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