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薛品贤:虚证写实证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中医学的虚证,是指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正气包括气、血、阴、阳、精、气、神以及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等,它具有保卫机体免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害,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等功能。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而出现一系列抵抗力低下,脏腑功能活动减弱的病理现象,概括称为虚证。邪气停留体内,正气奋起抗争,拒......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学的虚证,是指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正气包括气、血、阴、阳、精、气、神以及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等,它具有保卫机体免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害,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等功能。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而出现一系列抵抗力低下,脏腑功能活动减弱的病理现象,概括称为虚证。
  实证指的是邪气实。邪气包括各种致病因素,如六淫、七情、痰饮瘀血、饮食劳倦等。邪气停留体内,正气奋起抗争,拒邪外出,正邪斗争剧烈,脏腑功能亢奋,因而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邪过盛所产生的病理现象,概括称为实证。    
    因此,虚指正气虚,实指邪气实。只有分清了正气和邪气的虚实,才能在治疗用药时有针对性地“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而不致于犯“虚虚实实”的错误。
    虚证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即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先天不足包括先天发育不良,父母体弱的遗传因素或早产等导致生后脏腑功能衰减形成虚证,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心气虚、心阳虚。后天失养如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慢性久咳损伤肺肾,房室过度损伤肾精,久病失养正气受损等,均可导致虚证。而年高体弱,脏腑生理活动日渐耗损,尤多形成虚证。
    实证的形成也有两个方面,一是外来邪气侵犯人体,形成邪气亢盛的实证。如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形成表实证,里实证等。二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痰饮瘀血、食积气滞等病理产物停留体内或机能障碍而形成实证。当然这种情况,虽然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似属虚实挟杂之证,但从临床治疗角度来看,仍以实邪为主,应采用“实者泻之”的治疗大法,所以仍属实证的范围。

作者: 薛品贤 2006-9-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