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居凌云:从中医体质学说谈胃食管反流病的预防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GERD是消化科门诊常见病,它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加,GERD发病率亦有升高。目前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

点击显示 收起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GERD是消化科门诊常见病,它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加,GERD发病率亦有升高。目前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积极预防GERD至关重要。近年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GERD中的运用提供了新思路。

  1未病先防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与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病症转归以及预防相关。

  1.1 GERD发病与体质的关系

  1.1.1西医中GERD发病与体质的关系西医研究认为GERD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攻击增强。其中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就与体质有关,主要包括下食管括约肌(LES)功能失调,如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降、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TLESR)和解剖结构缺陷。另外还有食管清除能力下降、食管组织防御能力减弱和胃排空不良[21。1.1.2中医有关GERD的病因归纳(1)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香燥,肥甘醇酒,或腐败变质之品,或因它病服药不当,日积月累,损伤中焦,脾胃纳入失常,酿生湿热,湿热中阻,胃失和降,胃气挟热上逆。(2)七情不和: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欢,肝郁不达,疏泄不利,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3)脾胃虚弱: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过食生冷,久病不愈或劳倦内伤,忧思伤脾,导致脾胃虚寒,中阳不运,升降纳化失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胃气反逆,形成本病。

  1.2体质与GERD的易感性

  1.2.1肥胖体质肥胖与GERD症状、糜烂性食管炎以及食管腺癌发生的风险性在统计学上呈现显著相关性,这些疾病的风险性似乎也随患者体重的增加而增高。

  1.2.2情志高彦等认为GERD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同时需要进行心理辅导治疗。Avidon等观察了心理障碍患者和普通人群烧心等症状的出现率,发现前者更容易出现反流症状。另一项研究显示,老年患者的预后与抑郁状态的改善明显相关。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患者较正常人有焦虑、抑郁倾向,且焦虑、抑郁评分与反流症状积分呈正相关,尤其是患者的情绪状态对反流症状起到重要作用。

     不难看出,在GERD的发病中,体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正邪相争的结果。疾病的发生与否,正气的盛衰是前提和根据。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正气的强弱和个体的体质状况密切相关。体质因素决定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吸烟、饮酒、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不会必然导致GERD的发生。基于这样的理论,中医就可以发挥其整体观的优势,从人体正气方面人手,研究GERD的发生与体质的相关性,调动机体自身抗病能力预防疾病。

  2既病防变

  2.1体质与GERD的辨证论治证是综合概括病人的各种反映状态而得出的诊断结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体质是“证”形成的决定因素,中医对“证”的治疗是对体质内在偏颇的调整,是根本的治疗,即得出“辨证的本质是辨体质”的重要结论。单氏治疗GERD时认为,尽管本病的病机为脾胃虚损、阴火浊邪上逆;但是由于患者体质不一,诱因有别,病理侧重不同,故在临床具体治疗时需要分证施治。他认为病患中有素体阳旺,性格急躁而易于发怒之人;体态丰腴,多愁善感之人;素体不足,久患胃疾之人;形瘦虚火较盛之人,在证候上各有不同,辨证、治疗也因人而异。

  2.2体质与GERD的并发症  《证治汇补·吞酸》指出:“吞酸,小疾也,然可暂不可久,久而不愈,为膈噎反胃之渐也。”Barrett食管(B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并发症,与食管腺癌密切相关。随着GERD发病率的增高,BE、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相同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个体会产生不同的病变趋向,个体体质成为病变机转的关键。循着这一思路,根据既往食管腺癌及食管腺癌癌前病变中医证候特点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摸索体质特点及对癌变机转的影响,将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谢老161认为异型增生尚有逆转可能,积极控制反流症状,消除局部慢性刺激,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防癌抗癌能力,是防治疾病进展恶化的关键。

  3病后防复

     近年来PPl的应用,使GERD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患者虽然经第一代PPI治疗4周,GERD的反流症状或食管炎症仍持续存在。GERD是慢性复发性疾病,停用抗酸药,GERD患者容易反复发作,因GERD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预防它的复发显得尤为重要。

     西医在治疗RE时,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维持治疗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如维持原剂量、剂量减半、按需治疗等。但是长期服用PPl的不良反应报道也越来越多,如胃肠道反应、肝毒性等,使抑酸药的使用受到限制用。

     目前中药在制酸效果上还不能与西药相比,但是中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减少西药的用量,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在RE的治疗中,中医中药的效果有目共睹。当RE临床治愈后,中医无证可辨,即可在西医维持治疗上结合中医体质学说,辨体调治,在治疗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偏颇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RE的复发。

  4结语

  预防思想在GERD的治疗中地位特殊。而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飞速发展,为辨体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拓展了预防疾病的思路。中医体质分类标准和分型量表的完成为研究提供了工具和方法。我们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使中医体质学说更好的运用到GERD的防治中。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