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偏头痛中医药治疗近况

来源:《中医药导报》
摘要:偏头痛是一种周期发作的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以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常有家族史。本病属于中医学头痛等病症范畴。偏头痛分为无先兆的(普通型)偏头痛和有先兆的(典型)偏头痛。...

点击显示 收起

    头痛是一种周期发作的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以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常有家族史。本病属于中医学头痛等病症范畴。偏头痛分为无先兆的(普通型)偏头痛和有先兆的(典型)偏头痛。有先兆的偏头痛分为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头痛后期;无先兆的偏头痛前驱期症状不明显,先兆可表现为短暂而轻微的事物模糊。

1偏头痛诊断标准

    目前,中医界对偏头痛的诊断尚无统一的界定。现在国际通用诊断标准定为:

11无先兆型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   包括:(1)至少发作5次;(2)头痛持续时间472 h,不治疗或治疗不满意;(3)头痛特点至少应符合以下4点中的2点:a.偏侧,b.搏动性,c.中重度影响日常工作,d.走楼梯或类似活动可加重头痛;(4)至少应有下列伴随症状之一:a.恶心和()呕吐,b.畏声、畏光。

12有先兆型偏头痛   除需符合无先兆型偏头痛中的(2)(4)项外,还必须:(1)至少发作2次;(2)至少有一个先兆,逐渐发展呈现的时问最短4 min,最长不超过60 min,若有两个以上先兆,其呈现时间可按比例增加;(3)先兆消失后至出现头痛的间隔时间不超过60 min。影像诊断学必须正常。

2偏头痛理论研究

21偏头痛发病机理   偏头痛发病机理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至今尚无定论。目前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有血管源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神经源学说、生化因素、遗传因素等。

22偏头痛病因病机   偏头痛的形成,主要是在感受风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忧思劳累、久病致瘀的基础上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风阳内动、痰浊阻滞、瘀血阻络所致。

3药物治疗

31  辨证分型论治   赵瑞成等以滋阴活血、疏风、平肝、化痰为辨治偏头痛的基本治法治疗偏头痛患者132例。滋阴法多选首乌、桑椹、枸杞子、沙参、麦冬、石斛、女贞子等;活血法多选川芎、丹参、红花、延胡索、降香、姜黄、当归等;疏风法多选薄荷、蔓荆子、蝉衣、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藁本等;平肝法多选天麻、钩藤、石决明、刺蒺藜、牡蛎、珍珠母、龙骨等;化痰法多选陈皮、半夏、竹茹、瓜蒌、石菖蒲、远志等。姚憬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偏头痛分为以下4型:(1)肝阳上亢型,治宜平肝潜阳,熄风止痛。方药:天麻钩藤白芍菊花郁金蔓荆子怀牛膝石决明生甘草。肝郁化火加龙胆草、炒山栀子、黄芩、夏枯草;火盛伤阴加生地、女贞子、何首乌、山茱萸。(2)风痰上扰型,治宜健脾化痰,祛风止痛。方药:川芎法半夏天麻白术茯苓羌活白蒺藜地龙胆南星。痰湿化热者加黄芩、竹茹、枳实;痰湿阻滞、胸脘满闷者加川厚朴、枳壳。(3)气血阴亏型,治宜扶正补虚,祛邪缓痛。方药:川芎黄芪党参当归  白芍生地蔓荆子柴胡僵蚕。偏气虚者加白术、细辛、升麻;偏血虚者加何首乌、阿胶、桑椹子;阴虚者加熟地、女贞子、枸杞子。(4)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川芎生地赤芍当归地鳖虫地龙牛膝丹参  桃仁红花。兼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久病血虚加何首乌、黄精;久痛入络、疼痛甚者加全蝎、蜈蚣。

32辨病辨证论治   魏静、陈平波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至高之处,风性上浮,故头痛大多与风有关,故从风而治,用治偏汤疏肝理气、熄风止痛,内风外风齐治。方药组成:川芎柴胡地龙当归香附菊花蔓荆子天麻羌活僵蚕白芷细辛蜈蚣钩藤  白芍全蝎。若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溺赤者加龙胆草、栀子;若脘闷呕恶者加半夏、陈皮、竹茹、代赭石;若失眠多梦者加远志、炒酸枣仁、夜交藤;若腰膝酸软者加炒杜仲、续断、桑寄生;日久气虚血亏者,加当归、黄芪等。治疗结果为56例中治愈39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3例。刘俊亮认为偏头痛多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症。治疗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通脉为法,使经络气血通畅,“痛”则自止。自拟定痛汤为辛甘共施,温凉兼行,既祛风化痰,又行气活血,正合风寒湿邪外袭,痰瘀气滞头痛之证,临床加减,每获良效。药物组成:川芎白芥子丹参当归  白芍  白芷细辛全蝎石决明菊花。随症加减:呕吐加半夏、代赭石;心烦失眠者加炒酸枣仁、炙远志;气短懒言、体倦乏力者加炙黄芪、党参;头晕脑胀,心烦口干目赤者去细辛,加夏枯草、天麻、麦冬;舌有瘀斑瘀点加地龙、赤芍;痰盛者加半夏、陈皮。治疗结果:本组50例,治愈34例,显效15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

33验方成方运用   蔚红霞认为,偏头痛反复发作的原因与久病人络、血脉瘀滞有关。故治以疏肝、理气、祛风、活血为主。方用通窍止痛汤。药用:川芎蔓荆子白附子白芍白芷香附丹参细辛甘草,经13个疗程治疗,症状消失,观察1年未复发22例;症状基本消失,观察1年偶有发作35例;症状明显改善,疼痛程度减轻,复发次数减少17例;无效,症状无改善6例。总有效率925%。黄巧智在临床中多从虚从瘀论治,在四物汤、川芎茶调散与通窍活血汤的基础上,调整方药,组成养血祛风通络汤,治疗偏头痛32例,方药组成:当归葛根白芍川芎羌活生地荆芥防风白芷桃仁红花地龙细辛。治愈24例,显效6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100%。冯光泽认为,偏头痛属内伤头痛范围,其发病原因与肝、脾、肾三脏有关,治以平肝熄风,用自拟全蝎天麻川芎汤:全蝎僵蚕蜈蚣天麻钩藤川芎  白芷  甘草。治疗2—3个疗程后,治愈22倒,好转8倒,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胡加富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因三阳经脉俱循头面,是以邪客诸经。循经上逆,气血不畅,头痛乃作,治以祛邪活血,故用李杲《兰室秘藏》中的清空膏:川芎、羌活、黄苓、黄连、柴胡、防风、甘草。治愈2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34外治法   段冰磊等将川芎、远志、细辛、白芷、冰片,共研细末,用小块纱布包药末如花生米大小塞入鼻腔嘱患者卧床休息,2 h后取出。56例中49例均在3060 min头痛消失,24 h后重复用药23次,随访2年未复发;72 h内头痛消失,24 h后重复用药23次,随访1年未复发。胡献国将观察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5%葡萄糖液25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中药川芎茶调散口服,方药:川芎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蔓荆子藁本丹参薄荷甘草细辛。茶叶水煎服,每日l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痛灵外搽,药取:乳香没药  白芷川芎红花细辛  血竭薄荷冰片樟脑。加75%酒精或上等白酒密封浸泡24 h后,取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潘纪修”纠在通痹灵擦剂验方基础上增加自制而成新通痹灵擦剂,诸药粉碎为末,布包浸泡于酒精中,夏季15天,春秋季25天,冬季40天,过滤沉淀5天而成,加入氮酮适量,樟脑15 g,分装50 ml瓶,密封待用。用时用纱布在病灶处部位用力涂擦约10 min,使局部有灼热感及皮肤红以不擦破皮肤为度,11次。治疗结果:治愈56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9%。李同立将中药羌活、独活、麻黄、桂枝、防风、白芷、细辛、川椒、苍耳子、透骨草用大砂锅加水煎煮,头煎取药汁2000 ml,二煎取药汁1500 ml混合。先用温水洗净头部,再用热药液薰洗头部约15—20min,令头汗出为佳。若冬天寒冷,不易出汗可于薰洗前10min先服糖开水一杯,以助药力,洗后避风,取得满意的效果。

35注射疗法   陆福山将刺五加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500 ml中静脉滴人,每日1次,每7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偏头痛收到了较好的疗效。陈梅莉等予灯盏花素注射液20ml加人5%葡萄糖液50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rnl静脉滴注。两组均为1次/天,1014 d1个疗程,每疗程后休息15天,共治疗2个疗程,连续观察6个月以上。经Ridit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无毒副作用发生。

4非药物治疗

41针推法   王宇以颞窝周缘(分为10—12个点)为主,配合肩井、风池、风府、百会、天柱、听宫、角孙、阳白、人迎。根据病情加减,拇指点按(以针法为主)配合拿、揉、攘扫散法。显效7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显效率548%,有效率为452%。经本法治疗12个疗程,无无效者。42耳穴法崔巍等取耳穴:神门、肝、肾、脾、内分泌,采用药籽贴压法,取王不留行,前后同时贴压在耳穴上,每次贴一侧耳廓,左右交替进行,每周贴压13次,贴压的药籽保留37天,10次为1疗程。贴压后嘱患者每天按压所贴压部位3次,每次5 min。在头痛出现时,可加揉5 min或至痛止为止。如患者就诊时头痛剧烈,可点按风池穴10下,待疼痛有所缓解时进行贴压。治疗结果:76例患者均治疗观察3个月以上,其中临床痊愈42例,占553%;有效32例,占421%;无效2例,占26%。

5药物与非药物结合疗法

51针刺与中药结合   王兰珍把偏头痛分为(1)风邪袭络型(13)以川芎茶调散加减。(2)肝郁气滞型(24)方用柴胡疏肝汤加减。(3)阴虚阳亢型(9)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4)瘀血阻络型(11)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5)痰湿蕴结型(14)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6)气血亏虚型(8)方用八珍丸加减。(7)肝肾阴虚型(21)方用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用法:每次l剂,每天2次,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服药1—2个疗程。结合针刺疗法取主穴:风池、太阳、头维、率谷、四神聪、合谷6穴,肝郁气滞型加神门、太冲;阴虚阳亢型加悬颅、百会、侠溪;瘀血阻络型加合谷、三阴交;痰湿蕴结型加丰隆、足三里;气血亏虚型加百会、上星、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肝肾阴虚型加肝俞、肾俞。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00例,控制39例,总控制率39%,显效34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883%。甘健总结李远实治疗偏头痛的经验,分型结合治疗,风湿袭络型针刺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均行泻法,气海、关元针后加隔生姜灸;中药予以自拟化浊通络汤(川芎、白芷、佩兰、蔓荆子、薄荷)加羌活、白术、枳壳。肝阳上亢型针刺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均行泻法,针后加拔罐;中药用化浊通络汤加地龙、白芍、甘草。气血不足型针刺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均行补法,针后加附子饼灸;中药化浊通络汤加党参、黄芪、当归。血瘀阻络型针刺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均行泻法,针后隔盐灸加拔罐;中药化浊通络汤加威灵仙、丹参、丝瓜络。以上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 min10次为1疗程;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两次,10日为l疗程。89例中治愈65例,显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

52  中药与耳穴结合疗法   陈怡采用通窍止痛饮(蜈蚣、天麻、僵蚕、川芎、丹参、钩藤等)配合耳穴肝、神门、颞、额(双侧)。取O4 cm×O4 cm方形胶布,中心粘一粒王不留行,在上述穴位粘贴,并用手按压,以局部产生疼痛或烧灼感为度。每5天粘压1次,患者自行每日按压2次,每次持续5 rain。治疗偏头痛60例,总有效率为90%。

6 

    5年来,中医药对偏头痛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进一步挖掘出古方、经方、偏方。非药物疗法倍受关注,而药物与非药物的结合治疗更是疗效显著。在用药中,大多以治风治血为主。汪昂云:“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故其治疗,医家多喜用虫蚁之属以驱风剔络之邪。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走而不守”,故为治疗本病之首选药味。从报道看,常用剂型首推中药汤剂,但膏、丹、丸、散、口服液、穴位注射液、滴鼻剂等也有使用,并多有满意疗效。  

 

作者: 项杨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