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进展

来源:环球中医药
摘要:癌痛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据WH0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伴有疼痛的比例为30%~50%,晚期患者为60%一90%。西医治疗可使大部分癌痛患者疼痛得到缓解,但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增加剂量,在改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方面尚不能令人满意,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泛指通过口服以外途径施治的疗法......

点击显示 收起

  癌痛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据WH0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伴有疼痛的比例为30%~50%,晚期患者为60%一90%。西医治疗可使大部分癌痛患者疼痛得到缓解,但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增加剂量,在改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方面尚不能令人满意,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泛指通过口服以外途径施治的疗法,与口服给药相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适用于晚期不能口服给药者,其在癌痛止痛领域已被广泛应用,笔者就中医外治在肿瘤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归纳综述如下。

  1  外敷法   

  此方法为临床使用最多的方法,一般是将药物制成传统的黑膏药、熬成浸膏、制成水煎液或将药物研磨成细粉,用米酒、醋、鸡蛋清、蜂蜜或水调和成糊状外敷,药物组方多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类中药为主,酌加抗癌药,并辅以芳香开窍、辛温走窜的引经药制成。敷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痛处外敷

  直接将药物敷于疼痛部位,药物分子穿透皮肤、粘膜,经透皮吸收而奏效。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痛处,因而对癌痛可收立竿见影的效果,且止痛持续时间长,疗效确切。杨晨光、莫励敏等用药贴直接贴于癌痛患者的疼痛区域,有效率达到82.5%~96.7%,结果令人满意。胡萍萍用消疲止痛膏敷贴疼痛局部,同时用强痛定注射液辅助治疗,总有效率71.43%。孙玉冰等用癌痛宁散和蜜醋调成糊状,敷贴于肿块或痛点局部,共治疗45例。总有效率为100%。陈水星等选用新鲜、活蟾蜍洗净外敷癌区或疼痛区,总有效率96.70%。徐慰泉用自制消坚止痛散,以陈醋调为糊状,敷贴于痛处,治疗患者6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1.18%。

  1.2穴位外敷

  穴位外敷即把中药贴敷于病人体表的穴位上治疗癌痛的方法,一方面有药物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借助经络的传导作用。韩子敏等将自制药膏贴于相关疾病的相应穴位,总有效率81.8%。任建平等取华安荆楚癌痛药磁膏,贴于相应穴位及病变部位,对30例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6.7%。吴玲善引用癌痛散,用蛋清调糊,肺癌敷于乳根穴,肝癌敷于期门穴,3次用药后疼痛可有不同程度的减轻,3天后可基本止痛;王劲等用古验方华佗麻药神方研末和匀,制成贴剂,外敷于体表疼痛部位或相应穴位,观察82例,近期止痛总有效率为85.37%。

  1.3专病疼痛外敷

  专病疼痛外敷针是对特定的疾病所用的治疗疼痛的方法,此法具有特异性,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和病种不同,辨证辨病施药,不仅可缓解癌痛还能控制肿瘤发展,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肺癌疼痛,花海兵等用消瘕膏外贴治疗60例癌痛,近期疗效佳,有效率达90%,对轻、重度疼痛的缓解率分别为100%和63.6%。孟庆珍临床上对癌性胸膜炎疼痛用外敷方局部外敷取得明显疗效。对于肝癌疼痛,刘晓彦、高雪梅。将肝癌止痛膏外敷于肝区,治疗肝癌癌痛,结果令人满意。陈盘根用外贴消痞止痛膏治疗中晚期肝癌疼痛159例,1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达到92.45%。曹建雄等在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对41例骨转移性癌痛患者应用壮骨止痛散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6%,疗效显著。

  局部涂擦法

  局部涂擦法也是临床常用的方法,该法系将药物用适当的溶剂浸泡后,取药液涂抹疼痛处治疗癌痛的方法。此法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作用迅速,并可反复多次用药,止痛效果较好,易被患者接受。高红芳等在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的同用中药液擦于痛处皮肤,治疗骨肿瘤疼痛效果显著。

  王卫东用乌冰止痛酊外涂于肿块投射于体表的部位或痛点局部,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l6例,总有效率86.95%。俞珊等以棉签蘸取酊剂涂痛处,涂擦面积直径约大于痛处皮肤,有效率87.5%。盖贵堂用癌痛酊搽剂治疗组轻度疼痛单,中度疼痛用癌痛酊搽剂合氨酚待因,重度疼痛用癌痛酊搽剂合吗啡。治疗组36例总有效率91.67%。

  3针刺艾灸法

  胡侠等随机选86例肝癌疼痛患者,单纯腕踝针治疗组36例,单纯服药组5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4%,两组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较单纯服药组疼痛持续缓解时间长,且无毒副作用。王秀香用毫针艾条,常用穴为中脘、内关、公孙、足三里等,每次选穴3~5个。治疗16例癌痛患者,结果总有效率87.2%。陈仲杰等采用以痛为腧治疗,在疼痛部位找3~5个最明显的压痛点作为针刺点,留针30分钟,每131次,7天为1个疗程。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4.1%。卞镝等研究发现,针刺治疗通过促进IL-2的分泌和IL-2R的mRNA表达,对癌痛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改善作用,从而达到直接和间接治疗癌痛的目的。章梅等对90例具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癌痛病人分别进行了针刺镇痛、中药内服外敷镇痛、WH0药物3级止痛阶梯和针药结合治疗。结果表明,针剌组和中药组镇痛效果优于西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药组与西药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4穴位注射法

  本法是将药物注入穴位内,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治疗癌症疼痛,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白云风将12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盐酸奈福泮足三里注射(观察组)与盐酸哌替啶肌肉注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为81.6%,对照组为65.O%,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陈大燕将60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分成3组:A组(穴位氯胺酮)、B组(皮下氯胺酮)和C组(穴位生理盐水),结果:A组镇痛有效率为100%,显著优于其他两组。李纪兰采用耳穴药物注射法治疗15例晚期癌症疼痛患者,注射药物为维生素B1,结果有效率达100%,止痛时问长于12小时者达66.7%。

  5其他外治法

  其他外治法中包括鼻粘膜吸入法、喷雾法、灌肠法及子午流注取穴法。由于这些方法临床应用相对较少,相关文献不足,所以统一概括为其他外治法。

  5.1鼻粘膜吸入法

  此法是将药物制成喷剂,患者通过鼻粘膜吸入的方式吸收药物,其特点:吸收快,起效迅速。王瑞平等用辛香止痛吸入剂,治疗癌痛50例,总有效率72%。张立培等用哭来笑去散经鼻黏膜给药治疗癌痛31例,将药物吸人一侧鼻腔,癌痛大多立即缓解,结果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

  5.2喷雾法

  喷雾法是将止痛药物制成喷剂,直接喷于患处的方法。李中心针对临床癌痛患者用癌痛灵喷雾剂作为治疗组,用好得快气雾剂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收效令人满意。周宜强用自制癌痛灵喷雾剂,0.5 ml/cm2,喷于疼痛部位,每日4次,7日1疗程,治疗50例,对照组亦50例,用好得快做对照组。2组疗效对比有明显差异(P<0.Ol)。癌痛灵对肝癌有效率95%,大肠癌88%,食管癌87.5%,肺癌85.7%,其它恶性肿瘤40%。

  5.3灌肠法

  灌肠法指通过将液样药物直接灌入直肠的手段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刘如瀚用手拈散加味,灌肠治疗胃癌疼痛30例,结果显效l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5.4子午流注取穴法

  此法是通过辨证选取“病与穴相宜”的逢时开穴,不配用其它腧穴,针刺得气,要求针感传导直达病所,根据虚实施行补泻手法的一种方法。黄秋贤等针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30例患者中,显效8例,占26.67%,总有效率93.34%。

  6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中医外治法对于癌性疼痛具有显著的疗效。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与内治法比较具有殊途同归之妙,与之同时应用疗效颇为显著。尤其对于不能服药之顽症和危重症患者更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存在其特点及优势。中医外治法近年来广泛用于癌痛的治疗,治疗方法多样,它应用广泛,使用方便,持续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疗效可靠。且很多中药既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又有抗癌缩小瘤体作用,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而延长生命。

  中医在癌性疼痛的外治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从现有文献看来,癌痛治疗多限于单纯的疗效观察,且疗效标准很不统一,多数处于低水平的重复,在临床科研设计方面尚不完善,缺乏深入。注重科研设计的合理化,临床疗效标准的客观化、规范化,有利于癌性疼痛中医外治研究的深入。其次,笔者认为,进一步加强对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积极进行剂型改革,开发出新的中药外用剂型,中药外治前景会更加光明。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