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甲亢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中医网
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以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加、作用增强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甲状腺毒症,弥漫性甲状腺肿,伴有或者不伴有眼病和胫前黏液性水肿。目前公认甲亢的发生与自身免疫相关,至于如何启动自身免疫,引起发病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甲亢是一类......

点击显示 收起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以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加、作用增强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甲状腺毒症,弥漫性甲状腺肿,伴有或者不伴有眼病和胫前黏液性水肿。目前公认甲亢的发生与自身免疫相关,至于如何启动自身免疫,引起发病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甲亢是一类复杂疾病,由多个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协同作用启动对甲状腺的自身免疫”。目前现代医学治疗甲亢主要有3种疗法,即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和手术治疗。

中医药学对于甲亢发病机制的认识和治疗由来已久。随着近年来,中医药临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关于甲亢的研究与日俱增,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在甲亢理论和临床领域的发展,中医药在甲亢治疗方面的优势也逐渐彰显出来。现通过对近10年来甲亢相关中医文献的检索,综述目前中医药在甲亢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1病因病机

关于甲亢的病因病机,虽然各地医家有不同的偏重,但基本认可其病因主要与情志、饮食有关,病机多以“气”、“痰”、“火”为主。刘芳认为甲亢的病因主要与情志、体质、饮食等因素有关。张宜默等认为气、痰、瘀三者壅结颈前是瘿瘤的基本病理,“气”、“痰”、“瘀”、“火”、“虚”为主要病机。魏耕树等认为血瘀是瘿瘤的基本病理。吴晓霞等认为原发性甲亢属于中医学瘿气范畴,其病的发生主要与情志刺激及体质因素有关,病机多由正气不足,以致外邪乘虚侵入,结聚于经络、脏腑,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等病理变化,而成本病。王志红认为甲亢的病机多为忧思郁怒,肝气不舒,郁而化火,日久肝火循经挟痰挟瘀而成,结于颈部而致颈肿,结于目系则眼突目涩。

2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甲亢的特色之一,各地医家多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个人经验辨治,对甲亢的辨证分型和立法治疗各有千秋。刘芳认为甲亢的辨证多从气、痰、火、瘀4方面入手,多见气、血、痰、火四郁。如肝郁、痰结、肝火、心肝阴虚,或者气滞痰凝、痰瘀互结、阳亢动风等。治疗以滋阴、降火、解郁为主,针对主证转移,可配合安神定志、养血熄风、化痰散结、凉血散瘀、益气等法。张宜默等认为甲亢的治疗应宗“化痰理气,消瘿散结”大法,少佐活血化瘀,养阴清火之法。魏耕树等认为甲亢治疗应根据辨证分型论治,主要有(1)肝郁气滞,痰瘀互结;治宜理气化痰,软坚化瘀;(2)肝郁胃热,瘀热互结;治宜理气活血,养阴清热;(3)肝火亢盛,痰瘀壅结;治宜清肝泻火,养血活血;(4)阴虚阳亢,瘀血内阻;治宜理气活血,育阴潜阳。吴晓霞等认为原发性甲亢辨证主要为肝气不舒,化火伤阴。王志红认为甲亢的治疗应从肝论,临床运用五行学说从肝辨证论治。治疗甲亢常用5法:(1)酸泻肝木,疏肝敛阴;(2)培土荣木;(3)滋水涵木;(4)强金制木;(5)清心泻火。治疗时要辨证论治,遵循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其恢复正常生克制化平衡状态。方水林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辨治应以滋肾健脾抑肝为治法总则,证情多变急者治标,缓则治本追根溯源。成肇智等认为瘿病早期治以清泄肝火,佐以滋阴安神、化痰散结;中期治以养阴清肝,化痰祛瘀;后期治以益气养阴,佐以化痰活血、调补脾肾。

3临床治疗

对于甲亢的临床治疗,近年来,各地中医药学者在各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且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究其具体治疗方法,不胜枚举,但临床较多见治疗方法及效果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内服方药治疗、外敷贴膏治疗、针刺治疗、艾灸治疗、埋线治疗、针药结合治疗等几个方面。其中尤以传统内服方药治疗,成果最多且临床疗效最好。但中医药综合治疗疗效亦佳,且具有发展前景,将是未来甲亢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3.1方药治疗 刘艳骄等应用消瘰丸合二陈汤治疗20例患者中有16例治愈,2例好转,2例无效。王旭等以自制甲康颗粒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54例,临床痊愈15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黄淑玲以自拟消瘿汤治疗甲亢30例,观察60例。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在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方面,TT3,FF4,FF3治疗组略优于西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西药减量后,治疗组甲亢复发病例明显少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允珊以自拟方治疗甲亢进行临床观察,对30例复发性甲亢和不能用西药而要求中药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痊愈6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姚平等用香远合剂控制甲亢高代谢综合征进行临床研究,治疗186例甲亢患者,治疗组104例,对照组82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3%)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7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甲亢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在改善甲状腺功能方面结果相似(P>O.05),但治疗组疗效稳定。方邦江等采用复方甲亢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8例,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6例,显效33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郭宝荣等以自制愈瘿片治疗甲亢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100例临床控制率21%,显效率24%,总有效率89%。丁萍等以甲亢免疫胶囊治疗甲亢44例,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肿瘤坏死因子(TNF—a)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甲状腺激素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相似(P>0.05)。

3.2外敷治疗 张太华等以甲亢膏外敷配合辨证方药治疗甲亢66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3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3例;对照组分别为临床控制7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为87%。罗会新运用自制药垫配合针灸及内服中药综合方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0例,治愈11例,显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3.3针刺治疗崔花顺等采用针灸治疗甲亢,穴位取内关、间使、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若甲状腺肿大,加气瘿、丰隆。临床治疗甲亢有效率达到95.74%。葛宝和采用针灸治疗甲亢,穴位取太冲、肾俞、大椎、颈部夹脊穴、颈部阿是穴、合谷、内关、太溪、三阴交、足三里等。肝郁火旺者加曲泉、期门等;心悸加心俞、厥阴俞、心平;多汗加复溜;失眠加心俞、神门;突眼加耳上阿是穴、光明;月经不调加血海、阴陵泉。袁民等用五十营针刺疗法治疗甲亢30例。取穴中脘、太渊、合谷、三阴交、神门、太溪、大陵、太冲、关元。结果30例中,2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治疗后15例患者好转,占62.5%;3例眼外肌麻痹好转,占20%;10例不同程度的突眼,5例好转,占50%。

3.4艾灸治疗聂有智在临床采用艾灸治疗甲亢,取大杼、风门、肺俞、风府、大椎、身柱、风池等穴为主,再根据病情结合辨证施治选用配穴。主配穴结合分为两组,每日交替使用一组,分别采用麦粒着肤灸(每穴7壮),火针(小号平火针,点灸穴位1—2次),艾条直接灸(每穴5~7壮),还可配合温针灸。

3.5 埋线治疗 黄柳和以埋线配合挑刺治疗甲亢41例,结果治愈19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治疗最少1疗程,最多3疗程。曹金梅等以肝俞、心俞埋线为主治疗甲亢262例,治疗组给予埋线配合口服小剂量他巴唑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7.9%,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显效率为28.7%,总有效率为93.5%。3.6针药结合治疗赵立明等治疗患者138例。辨证为气郁痰结,取肝俞、风池、水突、内关、足三里。瘿肿大者加局部、四周针刺,突眼加上天柱、风池、眼眶周围穴,心悸、烦躁加神门,手震颤加曲池、合谷,瘦乏无力加气海、足三里。中药投以栀子清肝汤:栀子、丹皮、柴胡、白芷、当归、川芎、牛蒡子、茯苓、甘草。烦躁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黄芩,手震颤加钩藤、白蒺藜、石决明,心悸失眠加柏子仁、远志、酸枣仁,多食易饥者用白虎汤。结果经针刺配栀子清肝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1个疗程(15 d)以上者,总有效率为95.7%。孙国胜针药结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48例。治疗结果:两组病人一般总疗程为1年,判断治愈者,经随访2年。治疗组痊愈28例,占58.3%,显效20例,占41.7%。对照组痊愈9例,占37.5%,显效15例,占62.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胡军等治疗患者112例。取穴:气瘿(相当于水突穴)、内关、间使、足三里、三阴交。伴突眼者加取上天柱、风池、丝竹空、攒竹、睛明或球后。结果:3组均获良效,有效率分别为75.O%、86.7%、95.7%。蔡英杰自拟参海连翘汤与针灸疗法治疗甲亢12例,结果:12例甲亢,治愈10例,占83.3%;好转2例,占16.7%;总有效率100%。傅莉萍等针药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原西药治疗上,运用针刺治疗。结果:38例甲亢患者本组总有效率为71.2%,治疗后血清T1、L显著下降,TSH明显升高(P<O.01),TSH与T3、T4之问呈显著负相关。

4现状分析

综上所述,甲亢发病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中医药对甲亢的辨证分型虽各不相同,但证型相对集中,治疗用药多以益气、养阴、化痰、软坚、散结、活血等方法为主。而外敷、针灸、埋线、针药结合等方法治疗甲亢也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小。但外敷、针灸、埋线、针药结合等疗法远期疗效和具体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中西医结合、针药结合、内外结合等综合疗法对于甲亢的治疗,远比单一治疗的疗效稳定,也可以避免西药抗甲药物的某些不良反应。因此,综合疗法治疗甲亢具有较大的优势,并且是未来临床甲亢治疗的方向和趋势。

中医药治疗甲亢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近年来经过众多中医药学者的不懈努力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不但研发出了为数不少的抗甲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案,切实地提高甲亢治疗的临床疗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医药治疗甲亢的作用机制。但是,在整体上中医药对于甲亢的发病和治疗作用机理尚无重大突破。各地区的中医药学者对甲亢的认识、发病的机理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还不尽一致,缺乏共识且各有侧重,因此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故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的融合,同时结合生化、免疫、基因、分子生物等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甲亢中医发病机制、治疗药物筛选、综合治疗思路的研究,不断提高中医药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