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心系病证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进展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摘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证候研究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对证候研究的三大方法(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中,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开展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阐明中药方剂疗效机制、创新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证候研究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对证候研究的三大方法(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中,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开展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阐明中药方剂疗效机制、创新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工具。
    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发展,从邝安垄等尝试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建立肾阳虚证小鼠模型,到如今已有百余种动物模型,由单一方法造模到目前的多因素、多方法,由虚证到目前涉及八纲、脏腑气血辨证,用于各类疾病证本质的研究。笔者拟就近年来在心系疾病巾的常用中医证候模型综述如下。
    心系病证动物证候模型研究概况
    心主血脉、主神明,故心系疾病包括了心、血脉及部分精神神志方面的病变,证候模型中涉及较多的有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其大致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心痛、喘证、水肿、眩晕等证范畴。
  实验动物选择
  心血管疾病的实验动物主要有大鼠、兔、犬、猪等。其中以大鼠最为常用,因其食性与人相近,成本低廉,饲养方便,体形适中,生命力强,采样方便,且能较好地耐受手术,其血管阻力和血压对药物的反应均很敏感,与人或大动物相似;制作心小时可排除侧支循环的影响。兔与犬形体较大,兔的左室内动脉分布与人类似.且其胸腔构造较为特殊:纵隔膜使得心包膜及左右胸腔互不相通,做开胸和心脏实验时,只要不破坏纵隔膜,便不需人工呼吸,适合开胸心脏手术造模;其对高脂饮食非常敏感,常用于高脂血症模型,但其为草食性动物,脂代谢与人差异较大,不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犬形体适中,神经、血液循环系统发达,但心脏与冠脉分布变异多,侧支吻合丰富,室问隔动脉发达,与人相差较大。近年来小型猪因其食性、循环系统比其他常用实验动物与人更为接近,而日益受到重视,如我国研制的近交系贵州小型猪适用于胸痹心痛心血瘀阻证的模型制作。小鼠有繁育周期短,成本低廉的优势,因形体较小,取血不便,以往使用较少。但小鼠因纯系品种较多,适于做转基因动物进行研究,近年来一些基因敲除和转基因小鼠的应用正逐渐增多,如基因敲除ApoE一/一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也逐步开始应用于中医证候模型研究。
    造模方式
    中医心系证候模型从造模方式上主要有3类:西医疾病病理模型、中医病因模型及病证结合模型。
    1.西医疾病病理模型此类模型利用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在特定的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致病因素作用下,复制西医疾病模型后,不施加人为干预因素,观察疾病病理和中医证候的动态演变过程,确定不同病程阶段的中医证型。
    高脂血症、心脏病:刘卫红等以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分别于第2、4、8周取血行核磁共振波谱仪主成分分析。结果模型大鼠前期以脂代谢紊乱为特点,随时间推移,血液流变异常逐渐加重,血液瘀滞明显,说明高脂血症向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早期多属痰浊证,中后期为“由痰致瘀”、“痰瘀互结”之证。仇琪等也发现,以左冠脉结扎法制作的心肌缺血大鼠在术后7—60d内同时具备血瘀证和气虚证相关指征。倪量等以腹主动脉狭窄法复制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发现该模型大鼠心脏早期呈典型向心性肥厚的病理改变,8周后为混合型左室肥厚;在中医证候方面具有心气虚证及血瘀证的特点,血瘀证贯穿于整个病变过程,而气虚证随病变发展而逐渐出现并加重。
    高血压病:屈会化等观察早期(14—18周)SHR大N4周后,发现其血压有随周龄增长而逐渐上升之势,心率偏快,易激惹程度增加,精神紧张,小便色偏黄,大便粒小质干,舌红等类似人类高血压肝火上炎证。卢文丽等研究结果与之类似,认为属肝阳上亢证,但与同龄wisfar大鼠相比体质量偏轻,考虑有阴虚证存在之可能;以活血化瘀方反证有效并结合临床,认为还伴有血瘀证。屈会化等㈣则认为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SD大鼠在术后4—8周基本符合阴虚阳亢表现。莫飞智等以双肾双夹法加术后第43天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复制肾血管性高血压痴呆大鼠模型,发现大鼠先后表现为肝阳上亢(易怒烦躁、相互斗咬)、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眼睑浮肿,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共济失调)、肾髓不足(智能下降,呆板漫游)等证候。
    2.中医病因模型是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特有的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一种或数种致病因素建立证候模型。根据中医“惊则气乱,劳则气耗”和心主神明的理论,多使用水环境站台睡眠剥夺、强迫负重游泳、强迫跑步、饮食控制法进行心虚证造模;根据过食肥甘厚味易生痰浊,痰阻经络,气滞血瘀,多以高脂饮食造痰浊证、痰瘀互结证模型;根据寒凝则血瘀,多以寒冷冰冻法进行血瘀证造模等。
    孙福立等使用水环境站台睡眠剥夺法,剥夺大鼠快速动眼相睡眠,观察心率与血压,复制心虚(气)证大鼠模型,发现随睡眠剥夺的时间不同,而呈现不同证型。睡眠剥夺早期类似心阴虚证;至96h类似心气虚或气阴两虚偏气虚证。于成瑶等复制上述模型大鼠睡眠剥夺l92h,证实该模型大鼠存在心气虚证等多种证的表现,并认为其情志变化主要是心主神明失司,但不排除其他诸脏腑与情志的关系。于成瑶还对自然衰老大鼠(1明龄)进行观察,发现亦存在心气虚证的类似表现。王佳等以冰水浸泡模拟外寒侵袭,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模拟暴怒时的应激状态,复制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在此基础上冠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梗,结果与单纯心梗模型相比,“血瘀证”下急性心梗大鼠的血沉、体外血栓干、湿重及血栓弹力图变化上均更严重,说明“血瘀证”下急性心梗模型在影响血小板黏附聚集、红细胞变形沉降、全血黏度增高方面更明显。也说明在中医药效学研究中,仅采用西医疾病模型而不考虑中医证候是有缺陷的。
    3.病证结合模型是将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相结合,动物模型既具有西医病的特点,有较好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又有中医证候的特征,体现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符合现代临床辨证的实际,目前已成为中医证候模型研究的热点。其主要形式为在西医病造模基础上,或施加中医病因造模,或以中药反证,或按中医理论辨证,或按现代中西医结合理论的进展检测某些实验室指标(如血瘀证)。
    张明雪等以高脂饮食、一4℃至一2℃冰柜冷藏6周、每天2h.第35天垂体后叶素多点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冠心病一hi'HA证大鼠模型,结果大鼠出现阳虚表现,实验室检查示心肌缺血及心衰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提示病位在心。李欣志等以高脂饲料喂养lO周,加第3周介入法球囊损伤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小型猪冠心病模型,结果动物体质量指数、血脂水平等均明显升高;体表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冠脉造影、弹力纤维EVG染色示冠脉管腔狭窄、内膜增生,认为成功建立病证结合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朱丽红等用高脂饮食7周加冠状动脉结扎法(第35天)复制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并以祛痰化瘀方剂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反证有效。类似的还有吴相春等以3%高蛋氨酸饮食6周,同时采用束缚盒束缚建立络气郁滞型内皮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等。
    高血压:张娴等用3月龄sHR大鼠灌服附子煎剂6周后,发现出现易激惹程度增高等肝阳上亢证的表现,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分析肝脏蛋白质组变化后发现其与单纯sHR大鼠的蛋白斑点总体分析相似,仅少数在质与量上有明显变化,推测两组差异蛋白可能与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候的形成相关。
    心力衰竭:贺泽龙等以腹主动脉狭窄法制作压力负荷型大鼠心衰模型,并用参麦液和参附液治疗进行药物反证,认为该模型大鼠在证候学上属于气阴两虚证。王振涛等发现心梗手术30d后模型大鼠出现心气虚表现,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9周起给予左旋硝基精氨酸4周,结果大鼠还出现体温降低、夜尿增多等阳虚证表现,且两种模型均有血管阻塞及实验室检杏等血瘀证表现,从而建立了心肌梗死心气虚血瘀证和心阳虚血瘀证病证大鼠模型。类似的有吕萍等以灌服大剂量寒凉药7d,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逐渐缩窄升主动脉口径的方法,制作充血性心力衰竭少阴病(心肾)阳虚水停证兔模型,用加味真武汤反证有效、刘德芳等以高温潮湿环境模拟外湿,强迫游泳加灌服冰水耗气伤脾制造内湿,制作心梗后心衰湿阻中焦大鼠模型,用平胃散反证有效等。
    此外,陈利国等提出以高血压血瘀证患者血清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以建立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其可行性尚待观察。
    问题及展望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尤其是病证结合模型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目前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证候造模方法须进一步完善研究中存在着同一方法不同证候的情况,如同为高脂饮食,可造成高脂血症痰湿证、瘀血证、痰瘀互结等不同病证。许多疾病为慢性进展过程,有的模型造模方法时问很短,方法过于简单;而有的模型又涉及证候过多(3种以上)。目前来看加强规范化及复合多因素的造模方式比较合适。
    2.部分模型中医特色不强,未能与中医理论密切联系某些证候模型一味追求较新的现代医学指标,或是只有实验室指标,有的甚至连一般情况都没有,如何能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特点;联系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更少。当然这也与相关诊断标准还不完善有关,因此建立中医临床及动物证候判断标准体系十分必要。此外,还可参考中兽医在动物辨证方面的经验与知识。
    3.以方测证应选用代表性强的方剂中药  以方测证是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存在着应用不同方剂验证都有效的情况。因此须选用合适的代表性强的方剂。
    4.重视体质,加强对自发性中医证候模型的研制体质在疾病发病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目前中医证候模型在此方面重视不够。转基因动物与自发性疾病的中医证候模型这也是目前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医证候模型将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 樊讯 王阶 姚魁武 2012-3-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