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放射性食管炎中医防治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研究所,北京100853放射性食管炎主要是放射线对食管黏膜损伤后使之产生局部充血、水肿、黏膜表浅溃疡、甚至一过性(暂时性)的狭窄,临床表现轻则吞咽不适、进干食时疼痛,重则吞咽疼痛甚至吞咽困难。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轻者患者摄入不足,重者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甚至中断放疗,......

点击显示 收起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研究所,北京100853
    放射性食管炎主要是放射线对食管黏膜损伤后使之产生局部充血、水肿、黏膜表浅溃疡、甚至一过性(暂时性)的狭窄,临床表现轻则吞咽不适、进干食时疼痛,重则吞咽疼痛甚至吞咽困难。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轻者患者摄入不足,重者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甚至中断放疗,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目前,西医治疗放射性食管炎主要是对症处理,包
括黏膜保护剂及抗生素、麻醉剂、维生素和激素的应用,但其不良反应亦较明显,如免疫功能抑制、加重或诱发感染、菌群失调、消化道出血等,且不能作为预防用药而降低该病发生率,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由于中医药在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同时,又能针对肿瘤本身进行辨证施治,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因此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现就近10年来中医药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病因病机
    根据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噎膈”范畴。姚氏认为,其病因病机为火热毒邪,耗伤气阴。许氏等  认为是热毒伤阴、痰气瘀阻。张氏等认为,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痰浊郁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其病位在食管,但与胃、肝、脾关系极为密切。曾氏等  认为,本病乃火毒之邪灼伤食管,血瘀肉腐,阴液亏虚。黄氏等  认为是瘀毒互结。路氏等  通过10余年I临床观察,概括其病机主要为热毒侵袭、气阴两伤、胃失和降。总之,放射性食管炎基本病机为热毒侵袭、气阴两伤,兼有血瘀、气滞、痰湿、胃失和降等。
2临床防治
2.1古方化裁
    姚氏以沙参麦冬汤加味作为治疗组,对照组用庆大霉素和利多卡因,2组均从放疗1周后开始用药。治疗组中重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30.O%,对照组为55.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许氏等  用启膈散加减治疗,从放疗开始时给药,对照组用普鲁卡因、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无预防性给药。结果中重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治疗组为28.6%,对照组为75.09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首次症状出现时间治疗组(18.51±3.1)dJ对照组(11.13_+2.92)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症状持续时间治疗组(14.73±2.71)d,对照组(23.92±8.24)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黄氏等   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用血府逐瘀汤,对照组用西沙必利片与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60.096;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时间平均分别为15、32 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食量增加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8.0%、50.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杨氏  用甘露饮加味从放疗开始服用,对照组用普鲁卡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从出现症状开始服用。结果治疗组中重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26.996,对照组为73.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首次症状出现时间为(19.42±3.13)d,对照组为(13.56±2.32)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持续时间为(13.28±3.45)d,对照组(23.86±6.53)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路氏等  采用竹叶石膏汤加昧作为治疗组用药,对照组用思密达。2组均从放疗开始服药。结果治疗组1、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8.8%、15.O%、0,与对照组的75.0%、52.5%、7.5%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为放疗后(19.86-+O.34)d,较对照组(16.73±O.28)d延迟(P<0.001)。
2.2  自拟方药
    曾氏等  用自拟养阴清热生肌汤作为治疗组用药,自放疗前1周开始口服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出现症状后用利多卡因和庆大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时间为放疗后(19.9±0.4)d,较对照组(14.1±O.3)d明显推迟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食管炎的总发生率分别为73.3%和9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82.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氏等  用养阴减毒汤剂为治疗组用药,自放疗始口服至放疗结束,对照组自放疗始至结束口服维生素C片,放疗第5日始加服强的松片、阿莫西林胶囊。结果治疗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时间为放疗后(14.86±O.34)d,较对照组(13.55-+0.26)d延迟P<O.01);治疗组中重度放射性食管炎发病率16.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73.3%;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69%(均P<O.05)。贺氏等  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自放疗开始前1周服用顺食汤25 mL,3次/d,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后剂量加倍;对照组只在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症状时使用利多卡因、氟美松和庆大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时间为放疗后(20.7±O.4)d,较对照组(17.3±O.3)d明显推迟(P<O.05);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食管炎总
发生率分别为23.4%、44.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0.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赵氏等   自拟银翘青黛汤作为治疗组用药,对照组口服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及氟美松,2组均从放疗开始给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发病率分别为70%、9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陈氏等自拟双地合剂作为治疗组用药,从放疗开始给药,对照组口服普鲁卡因、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无预防性给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重度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7.5%、6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周氏等  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自拟上消合剂,对照组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2组均从放疗开始用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重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病率分别为64.5%、72.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吴氏等 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予自拟清热解毒方,对照组予碳酸氢钠、利多卡因含服,均从放疗开始给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58.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食管炎病程为(12.33-+2.54)d,短于对照组的(14.33-+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
2.3单方
    段氏等  用单味血竭从放疗开始给药(治疗组),以庆大霉素治疗作为对照组,从症状出现开始给药。结果2组放射性食管炎总发生率分别为44.6%、7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王氏等  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以苦参水煎口
服,对照组予地塞米松,2组均在症状出现时给药。结果治疗组烧灼感、吞咽疼痛消失率分别为55.56%、69.05%,显。 高于对照组的34.78%、51.85%。李氏等   将患者分为3组,治疗l组从放疗开始即口服云南白药合剂,治疗2组于放疗过程中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时口服云南白药合剂,对照组于放疗过程中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时口服利氟庆合剂。结果治疗1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2.5%,治疗2组和对照组未予预防治疗,均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症状,其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吴氏等  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康复新液,对照组用五维他口服液、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和庆大霉素,均从出现症状
开始口服,以国际肿瘤放射治疗协助组(RTOG)   分级标准计分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1.90±lI 15)分,治疗后(O.60±0.50)分;对照组治疗前(1.20±1.16)分,治疗后(0.90_+0.70)分。2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2组间症状积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实验研究
    沈氏等[23-28]用43 Gy~~Co射线(剂量率111 cGy/min)对Wistar大鼠一次性局部照射后第7日,照射组大鼠全部出现典型的放射性食管炎病理改变,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构建成功。而后用不同剂量的复方芍根口服液进行防治实验,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连续用药14 d和8 d,预防组从照射后当日给药,治疗组从照射后第7日给药。结果显示,经复方芍根口服液干预后大鼠食管黏膜上皮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以正常剂量治疗组黏膜修复率最高(81%),各组大鼠食管黏膜上皮下炎细胞减少或消失率以复方芍根口服液正常剂量预防组最高(50%),均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进一步研究提示,其防治作用可能与复方芍根口服液降低放射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中0H 和一氧化氮(N0)水平以及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修复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提高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B1的表达水平,以及缩短P物质由高峰至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抑制过量P物质的表达有关。路氏等  用30 Gy60Co射线(剂量率490.25 cGy/min)对Wistar大鼠一次性局部照射后第7日,照射组大鼠全部出现典型的放射性食管炎病理改变,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构建成功;用低、中、高剂量复方竹叶石膏颗粒进行早期干预(于放射前7 d开始给药2周),结果显示,复方竹叶石膏颗粒能明显减轻大鼠放射性食管炎的病理损伤程度,减少炎细胞浸润,增加大鼠的进食量,防止大鼠体质量减轻,且随剂量增加效果更为显著。说明复方竹叶石膏颗粒对大鼠放射性食管炎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4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尽管目前中医药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效果令人鼓舞,显示了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优势,但尚存在一些问题:①临床研究仍缺乏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临床对照试验,疗效评价亦欠规范,评价诊断放射性食管炎多以l临床症状为基础[如RTOG评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NCI—CTC)评分1,因个体差异、敏感性的不同,易产生偏移,缺乏客观指标;而放射性食管炎的客观指标主要是食道镜下所见及病理改变,这在临床研究中确有一定的困难,主要应依靠动物实验。②动物实验研究较少,不够系统,尚无拆方研究,因而还不能真正认识放射性食管炎的病变机制及中药的有效药物及作用环节,不利于指导早期防治策略的制订。
    总之,建立稳定可靠的放射性食管炎的动物模型,选用临床有效的中药进行早期干预,客观评价疗效并对疗效机制、有效药物及作用环节进行分析,应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作者: 张蕾 路军章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