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医药研究现状

来源:中医药临床
摘要: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不尽、排尿困难等排尿异常症状及会阴部、下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适或疼痛,是慢性前列腺疾病的一种,以前列腺液中不能发现细菌,白细胞增多为特点。男性人群中患有慢性前列腺炎者占10%,男科门诊中有25%的患者是因其而就诊,其中90%左右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见我们通常所......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不尽、排尿困难等排尿异常症状及会阴部、下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适或疼痛,是慢性前列腺疾病的一种,以前列腺液中不能发现细菌,白细胞增多为特点。男性人群中患有慢性前列腺炎者占10%,男科门诊中有25%的患者是因其而就诊,其中90%左右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见我们通常所说的慢性前列腺炎就是指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这一类型。该病病因复杂、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将中医药治疗该病进展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将其归属于“精浊”、“白浊”、“淋浊”范畴。《内科心典》云:“精浊者,白黏如精状,从茎中留出,不痛不清,占下衣有迹者是也。”《金匾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言:“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前列腺处于宗筋交聚之地,冲、督、任三脉之源,又赖后天阴阳气血之润养,其生理特点具有藏泻二性。《内经》记载“正气盛,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任何导致前列腺藏泻功能失调的因素都能引发炎症的产生。寻其病因与房室不节、饮食不节、外感寒湿、七情失调、素体本虚或肺脾素虚等因素有关。《素问•痿论》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证治汇补•下窍门•便浊•附精浊》记载:“精浊者,因败精流于尿窍,滞而难出,故茎中如刀割火灼而尿自清,惟窍端时有秽物,如脓疮且秽,淋漓不断,与便溺决不相混”。
    肝五行属木,为厥阴之脏,居下焦环阴器。《灵枢•经脉》日:“肝足厥阴之脉……循阴股入毛中,环阴器”。前列腺属中医学精室范畴,精室是阴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肝与前列腺的关系密切。肝为筋之宗,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气能化津、摄液,具推动水液运行之功。情志因素,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久则精败成为“精浊”;肝气不疏,水液代谢失
常,积瘀下焦,郁久化热,湿热瘀三者相结。治疗上高洪寿,任平  认为,该病患者常伴有精神情绪变化,如若超过肝脏所能调节的限度,则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易致尿频、尿急,以及少腹部、耻骨、肛门等处胀痛不适,故调畅情感,协调五脏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对本症治疗非常重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加常规用药治疗23例患者,临床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有效率86.96%,明显优越性常规用药组(P<0.05)。张敏健  运用疏肝理气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并以活血化瘀法为对照治疗后,疏肝理气法组在改善疼痛或不适、排尿症状方面明显优于活血化瘀组(P<0.05),在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症状积分方面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0.01)。陈成博等  以疏肝活血法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8例,组方中以具有疏肝理气的柴胡、枳壳、没药、白芍,郁金为主药,临床显效率26%,有效率82.05%。
    肾主水,与膀胱互为表里,《素问•逆调论篇》说“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说明肾的气化作用有助与膀胱对尿液的贮藏和排泄。肾藏精,能使精固藏而不致妄泻。若因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或因房劳过度,肾气虚损;或因情欲过度,伤肾耗精;或因精室湿热,伤正损肾。肾气不足,气化无力,气不化津,津停精室,化湿酿热,腐败精液,亦成“精浊”。《诸病源候论•淋病诸侯》日:“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耽热故也。”《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侯》言:“肾气虚弱,不能藏水,胞内虚冷,故小便后水液不止而有余沥。”《医学心悟》载:“浊之因有--一由肾虚败精流注,一由湿热渗膀胱;补肾菟丝子丸主之;导湿,革薜分清饮主之。”指出浊病由肾虚败精流注者当补肾,由湿热渗注膀胱者当导湿。尹国良  等认为,该病因外邪长久留滞入络,肾阴阳受损所致。选用用益肾清淋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组(杜仲,川断,牛膝,马鞭草,路路通等)与前列康片组相比较,治疗组疼痛,尿路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且有效率为84.37%,对照组仅为58.33%.王传航等  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益肾活络丸,具有益肾温阳,利湿清热,活血化瘀的功效),对照组用舍尼通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38.46%),治疗期间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充足,肾中精气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脾气健旺,方能气血旺盛,从而维持前列腺的正常功能。如若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贪进厚味,损伤脾胃功能,脾气不足,脾阳不充,运化失司,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邪内蕴,久酿成浊;又气为血帅,气虚则血行无力,瘀阻脉络。久则耗伤肾气,损及肝肾,虚实互杂,病情缠绵难愈。《证治汇补》日:“精之藏制在肾,脾主之运化,生精降浊,脾失健运,湿浊内蕴,下注于精窍。”治疗上以健脾祛邪为法。张迎春  以东垣脾胃论为启发,认为脾运失调以致水失健运,停于下焦以致精室受扰。若秉赋不足,后天失调,或饥饱失常,劳倦过度,忧思伤脾,等均可发为本病。治疗补气健胃,补中益气为主。马建平  从脾虚辨治慢性前列腺炎,认为脾虚是慢性前列腺炎形成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治疗上以补益脾气为主,渗湿化浊、祛瘀散毒并重乃之关键。方用补中益气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汤加味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心为十二之主总领五脏六腑,维持和协调各脏器的气血运行及功能。寻其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其因有二:一,《医碥•淋》指出:“心劳,思虑所伤。”《医方考•清心莲子饮》指出:“遇劳即发者,名日劳淋……劳者动也,动而生阳,故令内热。内热移于膀胱,故令淋闭。”说明此病乃心火下移小肠,小肠移热于膀胱,膀胱失司开阖。二,《济生方》日:“思虑伤心,疲劳伤肾,心肾不交,精元不固,面少颜色,惊悸健忘,小便赤涩,遗精白浊。”其归结为心有妄想,所愿不得,劳神太过,或房劳太过致使心阴损耗则心阳独亢,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滋于心,心肾不交,水亏火旺而扰动精室。张等  研究在辨证治疗(滋阴养肾,养心安神)慢性前列腺炎的同时,结合心理疏导。结果显示,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复发率明显降低。从而得出辨证与调心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肯定,且有远期疗效。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精室、肾、膀胱,所及脏腑以肝、心、脾为主。基本病机为因感受外邪,流注下焦,气机阻滞;或因嗜食膏粱厚味,致使脾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湿热内生;或因情志失调,思欲过度,肝失疏泄与调达,气机不畅,精道瘀阻;或因禀赋不足、房事、劳累过度,肾亏于下,精关不固。总之,邪实是发病的外在条件,正虚是根本原因。正如《洞天奥旨》所说:“气血旺而外邪不能干,气血虚而内正不能拒”。
    人体五脏六腑为一整体,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相关脏腑和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所以出现临床症状时不能偏执于一脏一腑,应辩邪之病位,治疗上遵循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实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脏腑相互呼应,疗效倍加。
    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
1辨证施治
    仲景先师所创辨证论治之法是中医学治病的精髓,是在全面分析症候的基础上得出针对性的治则治法,即法随机立。徐福松 叫将本病分为湿热、瘀血、中虚、肾虚、混合五个证型,并认为临床以虚实错杂者为多见,并以革菟汤为主方加减治疗,临床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卢灿辉等  将本病分为四种证型:湿热蕴结,肾阴亏损,肾阳虚衰,瘀血内阻。张强等   则以郭军教授临证以中医整体辨证为基础,结合现代技术,形成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相结合的鲜明诊疗特点,将其分为:湿热瘀滞型,气滞血瘀型,肾虚夹瘀型,寒凝肝脉型。李等  临床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予桂附地黄胶囊和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26例,单纯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4周后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陈其华   给予78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夹瘀型患者前列清瘀汤(由土茯苓、败酱草、黄柏、王不留行、延胡索、乳香、没药、薏米、茯苓、柴胡等组成),并随症加减:痛甚者加三七;尿频、尿道不适明显者加车前草、灯心草;郁郁寡欢、精神紧张者加白芍、香附。观察治疗6周后所有患者中医症候均得到明显改善,NIH-CPSI评分、EPS镜检WBC不同程度降低,有效率为96.9%。沙漠  用前列爽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组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前列爽汤治疗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具有明显、确切的疗效。可见临床治疗时准确辨证,总体把握,用药随证加减。进而使主证得以治疗,兼证得以改善,五脏六腑气血得以回归。
2经方治疗
    古人治疗精浊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得出有效的临床发药并被世人流传下来,疗效得到后者的一致认同。徐等  将75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阿奇霉素和消炎痛栓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组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8%(P<0.05)。从而得出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作用的血府逐瘀汤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常德贵等  选取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八正散加减方:瞿麦15g,萹蓄15g,滑石20g,车前子15g,甘草10g,川木通6g,琥珀10g,土鳖虫15g)和对照组(八正散原方)。疗程后观察患者NIH-CPS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及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6例,有效率80.6%;对照组临床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有效率78.1%。2组对中医症状评分、NIH-CPSI及EPS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排尿症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付等  应用萆解分清饮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结果治愈2l例占70%,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王兵  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0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外用,对照组用前列康片口服,温水坐浴治疗。规定疗程后显示2组有效率比较有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王燕萍  将90例具有会阴不适、腰酸、头晕乏力、尿频、排尿不畅等症状的慢性前列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服用六味地黄丸加味)和对照组30例(服用前列康片和通淋舒冲剂),治疗组60例中治愈38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治愈7例,好转1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宋力伟  对治疗组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组方:制附子12g(先煎),麻黄10g,细辛6g,薏苡仁、败酱草各30g,滑石(包煎)、穿山甲、不留行各12g,甘草5g,并随证加减;另将药渣加水煎煮,过滤后坐浴。对照组口服前列康片,2组均治疗1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87例中,治愈27例,好转46例,无效14例,治愈率31.0%,有效率83.9%。对照组80例中,治愈13例,好转32例,无效35例,治愈率16.2%,有效率56.3%,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专方治疗
    本病病因复杂,病情多变,故其治疗难以用一法尽赅.当遵“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原则治疗。后人在古人宝贵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为治疗本疾病提供了更可靠有效的方药。张剑彬   自拟滋肾活血汤(枸杞子15g、菟丝子20g、丹参20g、王不留行30g、大黄5g、败酱草40g、金钱草50g、土茯苓50g),随证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愈48例(68.6%),好转18例(25.7%),无效4例(5.7%),有效率94.3%。杨辉  对治疗组90例给予活血利湿通淋汤治疗,对照组80例给予前列舒康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6~8周,有效率治疗组为71.1%,对照组为5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CPSI下降程度及卵磷脂小体增加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彦峰  运用活血止痛、清热利湿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将7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服用复方地虎汤加减(地龙、虎杖、车前子、台乌、黄柏、山甲、黄芪等),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0.2%,前列安通片对照组有效率70.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张剑彬  认为,前列腺炎的疗程症状复杂,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虚实夹杂之侯,病久由实转虚,湿热是标,肾虚是本,瘀血是进入慢性过程的进一步病理反映,虚实之问常互相影响。自拟滋肾活血汤(枸杞子15g,菟丝子20g,丹参20g,王不留行30g,大黄5g,败酱草40g,金钱草50g,土茯苓50g,随证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治愈48例(占68.6%),好转18例(占25.7%),无效4例(占5.7%),有效率94.3%。
    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基础研究
    随着中医药治该病的优势被凸显出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基础研究也在不断的探索中。一般认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炎症免疫转导通路信号紊乱所致,其IFN-~、TNF-ot、IL-10和IL-8等细胞因子在免疫及炎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在干预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变,进而论证中医药在治疗该本有其明显的疗效。
    王洪志等  人用白芍总苷(TGP)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结果显示治疗组较模型组炎症明显消退;模型组IFN-y/、TNF-a和IL-IO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之间IFN-y/、TNF-a和IL-10的比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出白芍总苷对CAP大鼠有治疗作用。周晓辉等  观察前列通利汤(组成:淫羊藿30g,续断10g,知母10g,黄柏10g,白花蛇舌草10g,王不留行20g,水蛭10g,穿山甲lOg,蒲公英lOg,败酱草20g)对实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前炎性基因表达的影响,前列通利汤高剂量组CAP大鼠血清或前列腺组织的TNF-a、IL-1B、IL-2、iNOS趋于正常,组织学及电镜检测出的炎性病理变化明显减轻或恢复正常,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出前列通利汤能够通过抑制炎性基因的表达,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治疗作用。刘树硕等  运用慢前饮方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慢前饮组慢性炎症的病理表现明显好转,慢前饮组的促炎症因子TNF-ot均明显降低(P<0.05),前炎症细胞因子IL-8水平也明显降低
(P<0.05),得出慢前饮降低促炎症因子TNF-ct和前炎症细胞因子IL-8水平,并可减轻前列腺组织内炎症反应。张喜奎等  研究不同剂型肾气丸化裁防治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观察并比较肾气丸化裁方的汤剂、胶囊剂、颗粒剂3种剂型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和机理。结果得出,3种剂型的肾气丸化裁方均能减轻模型大鼠的前列腺湿重,降低前列腺湿重/体重比,降低血清TNF-a水平,抑制iNOS在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光镜和电镜显示能减轻前列腺组织炎性反应,增加其分泌功能。并得出3种剂型的金匮肾气丸化裁方对CNP模型大鼠有防治作用,且以汤剂的效果最佳。戴等   在成功建立建立CNP大鼠模型后,实验组给予复方牛苓颗粒灌胃,对照组给以前列安通灌胃,一月后观察复方牛茶颗粒对CNP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优越于对照组,复方牛冬颗粒对降低炎症细胞因子TNF-a和升高炎症细胞因子IL-10的作用显著优于前列安通片组,且有显著差异(P<O.01)。
    现状与展望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本病充分发挥了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的思想,中医药在治疗本病可改善症状及缓解临床进展,所得治疗效果显著,并明显优于西药。但对本病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中医基础研究较少,研究内容局限;中医辨证无统一标准,疗效评定不完善;治疗疗效显著但以各案分析为主,且样本量较少,缺乏大样本、对照、随机、一定治疗周期的严谨设计。所以今后应加紧对本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统一诊疗评定标准,以便于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诊疗的同时,患者心理疏导应该给予同等重视;诊疗上 应充分体现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病”理念,并善于灵活运用中医诊疗方法全面调理。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更深入化,以增强其科学性和可靠性,最终使广大患者受益。
作者: 张浩 戴宁 2013-1-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