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论著及其他

郝海霞:浅谈蒙中医基础理论和用药的异同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摘要:在此我对中医和蒙医的理论体系及用药方面的异同进行了一些分析,浅谈如下。在基础理论方面中医学和蒙医学虽然是两个理论体系,但是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人体的一切都离不开阴阳,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在保持相对平衡时,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二者都从宏观角度研究人体动态平衡的基本规律......

点击显示 收起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各民族之间不断进行着医药学术知识的交流。医学发展的历程证明:只有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充实自己,改进和创新才有发展。在此我对中医和蒙医的理论体系及用药方面的异同进行了一些分析,浅谈如下。

  在基础理论方面

  中医学和蒙医学虽然是两个理论体系,但是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如两种医学均认为,人的生命节律与宇宙变化节律息息相关;人体的一切都离不开阴阳,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在保持相对平衡时,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阴阳一旦失调,势必破坏平衡.产生偏盛或不及,就要发生疾病。二者都从宏观角度研究人体动态平衡的基本规律,在临床上对疾病以综合分析和辨证的方法进行诊治。在基础理论上均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基本特点。

  蒙医学认为赫依、希拉、巴达于是构成人体基本物质和基本功能,称为三根。在正常情况下,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人体功能得以正常运转。任何~根出现偏盛或偏衰,平衡失调,则导致疾病发生。

  三根的功能不同:“赫依”推动血液运行,司理呼吸,分解食物,输送精华与糟粕,增加体力,使五官功能正常及意识清楚,支配肢体活动,功能反射等作用。“希拉”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热能,具有产生热量和调节体温,促进消化,使营养精华成熟,使容光焕发,有雄心,立谋略等功能。“巴达干”有滋生和调节体液,使身体思维活动稳定,辅助消化,滋养正精,产生睡眠,滋润皮肤,延年益寿,产生耐力,坚固关节等功能。

  而在中医学中,“气”、“血”、“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生理活动能量的来源。

  气、血、精的功能各不相同:“气”有推动作用,推动血液运行,津液输布及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气的温照作用是指气有温暖人体的作用,故日“气主照之”(《难经.二十二难》);防御作用指护卫肌肤、抗御邪气;固摄作用指防止人体液态物质无故流失及脏腑位置的固护。气化作用使气、血、精、律液各自进行新陈代谢并相互转化。

  “血”有营养作用,为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提供能量,故《黄帝内经·素问》日:“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血”滋润作用使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皮肤毛发润泽有华。运载作用,血是气在人体内运行的载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通过血的运载去完成,以至饮食的消化吸收。尤其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生长过程,全靠血的运载作用;血的传导作用,使热量传遍全身;充养神精作用,使人精力充沛,神志清晰,反应迅速,感觉灵活,活动自如。

  精在人体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先天之精”是禀受父母的“生殖之精”,能促使胚胎的形成、发育和生长,出生后继续促使其成长发育。它的又一功能是激发和推动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后天之精”是由不断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消化吸收其水谷精微与肺吸纳的清气,经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也就是在“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下化生为精气的,贮藏于五脏。机体发育成熟后当脏腑精气充盈则归藏于肾,转化为“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就这样不断充养着“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精足则生命力强,精力充沛.免疫力强,不得病。精的盛衰盈亏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壮、老、已。

  两种理论虽然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用不同的名称来概括,但在内涵上有一定类似之处。

  例如,“赫依”与“气”的功能大同小异:“赫依”输送精华与糟粕,增加体力,使五官功能正常及意识清楚,有支配肢体活动,功能反射等作用,他的作用和中医“气”的作用非常类似。所不同的是中医学又提出了气的三种功能,如: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

  “希拉”与“血”的功能有相同之处:蒙医学是从胆汁的角度上立论,胆汁是“希拉”的物质基础,血液是“希拉”赖以存在的主要场所之一。而中医学所说的“血”为肝所藏.肝胆互为表里,关系密切。它们的功能与“希拉”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参与皮肤的颜色、心脏的跳动、情志的变化和热量的产生等。更为一样的是“希拉”是视觉的源动力与肝受血而能视,如出一辙。

  “巴达干”与“精”的功能有类似之处:蒙医学中供养之巴达干寓于大脑而主司中枢神经系统,强大脑机能,调理脏功能。而中医中精气化生产生神,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和脏腑精气的盛衰,可通过神表露出来,“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蒙医把人体内黏糊状物质如唾液、消化液、胃液、肠液、腹腔液、关节液等的功能归为“巴达干”,而中医学中的“精”有激发和推动脏腑器官生理活动的作用,二者的功能比较相似。

  2在对药物性、味和功能的认识方面

  蒙医和中医也有一些异同,现简述如下。

  2.1药性比较:中医对药物的认识主要有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脏腑归经、升降浮沉。而蒙医对药物的认识主要有六味:甘、酸、咸、苦、辛、涩。八性:重、脂、寒、钝、轻、涩、热、锐。十七功:(功能)柔、重、温、脂、固、寒、钝、凉、和、稀、燥、淡、热、轻、锐、涩、动。

  2.2药物比较

  2.2.1蒙药和中药中有一些药物在功能、主治上是相同的。如柴胡、巴豆、石膏、干姜、广木香等。但它们的使用率不同。例如柴胡,中医广泛用于外感风热证和少阳证,蒙医却少用。再如巴豆,蒙医临床应用率很高,中医却以大黄为多用,用巴豆攻下相对少。

  2.2.2也有一些药物在功能、主治上基本相同但存在差异。如细辛(哈日一明鉴),在蒙中药中都有祛风止痛的功能。蒙药中性为凉,中药中性为温。但都可用于疼痛诸证。除此之外,在中药中有温肺化饮的功能,用于痰饮咳喘。再如草乌(泵阿),蒙中医都认为该药辛热有大毒,功能除风湿散寒,用于风寒湿痹,但蒙医认为乌头还有苦味,能除瘟毒,广泛用于瘟疫、毒热、疫喉。值得提出的是,蒙药除根入药外,还根据患者的体质选用草乌叶,草乌花和草乌茸(地上四横指嫩苗或加工的草乌芽)。

  2.2.3蒙药和中药中有一些药物在药用部位、炮制上均不同,但功能不同,如诃子(阿如日)。中药归收涩类,用于久咳不止,久泻久痢。而蒙医认为,诃子味咸可生其它五味,且具有药性的17种功能,能够祛风、火、痰、寒、湿,能温胃、解毒、调和诸药,临床应用广泛,可谓十方九诃。再如麻黄(哲日根),中医认为地上茎部分辛温、入肺经、膀胱经,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地下根部分只入肺经,性平味甘,能止汗,用于体虚汗多。而蒙医只用地上部分,性属寒,功能清肝热、止血、破癔、疗外伤,临床用于肝火盛、温热病、衄血、腹中痞块、外伤。

  2.2.4当然,蒙药和中药中有很多药物在炮制上和功能主治上均不同,如寒水石(壮西)。中医打碎入煎剂,为清热泻火药。用于热盛、大汗、口渴、心烦等症。而蒙药煅透用,功能清胃中寒热、止泻、解毒、消肿、破积,用于消化不良、胸腹痞满、水肿(早、中、晚期)。

  2.3剂型比较:中蒙药都入汤、丸、散、丹、酒等传统剂型及现代针剂、片剂、栓剂等,但中药是以汤剂为主,煎煮后服用。蒙药是以散剂为主,药物粉碎后直接人药。目前也广泛应用水丸,服用的是生药。

  2.4剂量比较:中药用量大,以每味药用15g,12味药一方为例,天需中药180g,而蒙药与中药用量比较明显较少。蒙药用蒙药勺(通)量散剂,有39,1.5g之分,随年龄性别体质不同选蒙药勺,每天最多9—15g。

  3结论   

  蒙中医虽然语言文字不同,但其对人体生物哲理的认识及用药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完整而细致的哲学伦理学说是中医学永久的理论基础。藏蒙医经典《四部医典》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验。为了中华医学的发展,探讨蒙中医学并发挥其优势,发掘中华医学的宝库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