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

泪道激光加泪道缓释药膜置入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形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采用泪道激光机疏通泪道阻塞处,向泪道植入缓释药膜。随访88眼,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76眼。结论泪道激光加泪道缓释药膜置入物治疗泪道阻塞方法简便、经济,是治疗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之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泪道激光成形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  采用泪道激光机疏通泪道阻塞处,向泪道植入缓释药膜。结果  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4.3个月。随访88眼,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76眼。成功率为86.4%。结论  泪道激光加泪道缓释药膜置入物治疗泪道阻塞方法简便、经济,是治疗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泪道激光;缓释药膜;泪道阻塞
   
    泪道阻塞多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以及鼻泪管下口,是一种常见眼病[1]。治疗比较困难,已引起广大眼科同道的重视,各家都在努力探索,不断改进治疗方法,但成功率各家不一[2~4]。我们采用泪道激光机疏通泪道阻塞处,向泪道植入缓释药膜置入物,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现将其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102眼,男12例12眼,女72例90眼;年龄16~36岁,平均45岁;其中泪小管阻塞42眼,泪总管阻塞54眼,鼻泪管阻塞6眼,有14眼曾接受泪道探通、泪道穿线等治疗失败。

  1.2  缓释药膜置入物的制备及特点  将黄柏、黄连等中药加水煎煮取液,经浓缩、抽滤后加入聚乙烯醇(PVA-124,产地:日本)中制成薄膜,将膜卷叠成粗1.5mm,长100mm索状,呈淡黄色,无刺激性,抗拉强度较好,消毒备用(药膜经宜昌市药品检验所检验,结论:本品参照《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检验上述项目,结果符合规定)。

  1.3  仪器  激光机为华中理工大学激光设备厂生产的带导光纤维的倍频YAG泪道激光机。

  1.4  手术操作方法  术前眼部滴用抗生素眼液,鼻腔滴用1%麻黄素液,鼻泪管阻塞者挤压,冲洗泪囊无黏液脓性物溢出。0.5%丁卡因溶液泪小点及鼻黏膜表面麻醉,对特别敏感的患者用2%利多卡因注射眶下孔浸润麻醉。完成Nd:YAG激光疏通泪道,泪道疏通后用硬膜外导管将缓释药膜置入物由下泪点导入,从鼻泪管下端由鼻腔引出,上端用胶布固定。

  1.5  术后处理  术后眼部滴用抗生素溶液,每日上、下抽动置入物,每周泪道冲洗1次,部分病例置入物6周左右脱失,未脱失病例8周时拔除。

  2  结果

  2.1  成功标准  成功:(1)完全成功,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2)部分成功,溢泪症状减轻,泪道冲洗有阻力。失败:存有溢泪症状,泪道冲洗不通。

  2.2  成功率  术后2周时自觉溢泪症状减轻,置入物可活动,泪道冲洗通畅,总成功率96%。泪小管、泪总管阻塞成功率96%,其中完全成功占78%,部分成功占22%;鼻泪管阻塞成功率为82.3%,其中完全成功67%,部分成功33%。术后3个月以上病例随访到88眼,占86%,平均随访时间4.3个月(3~15个月),总成功率86.4%。泪小管、泪总管阻塞成功率为88%,其中完全成功占73%,部分成功占27%;鼻泪管阻塞成功率为40%,其中完全成功占60%,部分成功占40%。

  2.3  随访结果  随访病例中,置入物保留时间>6周者均获成功,16眼置入物2~4周脱失,其中12眼成功,4眼失败。

  2.4  并发症  下泪点裂开4眼,过敏性结膜炎12眼。 

  3  讨论

  3.1  缓释药膜置入物的治疗作用  泪道激光是治疗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泪道激光治疗后保持泪道通畅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上泪道阻塞的主要发病部位在泪小管,特别是在泪小管接近泪囊处,因为这个部位在解剖上有一称为Maier窦的管腔,其内有瓣膜组织,是细菌、真菌和其他有害物质容易侵入生存的场所,因此容易发生炎症造成阻塞[3]。黄连、黄柏等中药制成的缓释药膜置入物置入泪道后,其中黄连、黄柏等药物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和抗感染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其抗感染作用对泪道组织的增生、肥厚、慢性炎症细胞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瘢痕形成[5]。聚乙烯醇膜对内管的支撑作用有利泪道再通,从而恢复泪道的生理功能。有关缓释药膜溶解时效,中药成分定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手术成功率及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  目前对下泪道阻塞的手术治疗成功率已达90%以上[6,7]。而对上泪道阻塞的手术治疗不同学者报道的总成功率不尽相同,从64.5%~95.8%不等[8,9]。本组中2周时成功率96%,随访3个月以上者(最长14个月)总成功率86.4%,说明缓释药膜置入物是治疗泪道阻塞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缓释药膜置入物在泪道中保留时间>6周者均获成功。最长保留时间≤8周。泪道再通后,留置支撑物的作用是为了对泪道内管起支撑作用,一般认为保留时间3~6个月以使形成管道[1,4]。缓释药膜置入物在泪道中可起支撑作用,同时中药药物作用的缓释,对泪道的抗感染作用能促进管道形成,可以缩短支撑物保留时间。但缓释药膜置入物保留时间不应少于2周,否则泪道可发生再阻塞。

  3.3  并发症相关因素  缓释药膜置入物置入后发生下泪点裂开4眼,因下泪点、泪小管及其周围螺旋状肌纤维受损,影响泪液导流,术后尽管泪道冲洗通畅,但仍存有溢泪症状。尽管缓释药膜置入物柔软性好,但置入物较长时间存留于下泪点处,容易导致泪点局部组织受损裂开,4例均为置入物保留时间超过12周。发生过敏性结膜炎12眼,发生原因可能为机体对聚乙烯醇过敏所致。表现为眼痒,内眦部结膜充血,乳头肥大滤泡形成及黏液性分泌物增多。经局部滴用皮质类固醇眼液,一般数天可好转,有2眼经上述治疗无效,后拔除缓释药膜置入物,结膜炎自愈。

  【参考文献】

  1  杨钧.现代眼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04.

  2  宋深.手术学全集·眼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244-257.

  3  王国华.实用泪器手术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178.

  4  孙承禄.泪道病的外科治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44-57.

  5  阴健.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157-167, 318-322,587-591.

  6  王智崇.内高频电灼法治疗慢性泪囊炎.中华眼科杂志,1994,3(30):230-231.

  7  盘文新.鼻泪管泪囊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眼科新进展,1994,2(14):30-31.

  8  徐彩霞.泪道阻塞穿线术100例分析.科技通报,1995,11(3):181-188.

  9  孙叙清.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激光治疗.中国激光医学杂,1995,4(3):1142-1145.

  作者单位: 443001 湖北宜昌,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编辑:丁剑辉)

作者: 覃光海刘峡刘春英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