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1期

猫抓病的临床诊断与病理(附3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猫抓病(CSD)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复习文献,结合我院近4年收治的3个病例的发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SD患者均有猫接触史,局限性的淋巴结肿大,HE光镜下病理特点为淋巴结内微脓肿形成。结论CSD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和淋巴结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猫抓病(CSD)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复习文献,结合我院近4年收治的3个病例的发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SD患者均有猫接触史,局限性的淋巴结肿大,HE光镜下病理特点为淋巴结内微脓肿形成。结论  CSD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和淋巴结活检有助于诊断。

    【关键词】  猫抓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

    猫抓病(CSD)国外较多见,随着都市豢养宠物人群的增多,近几年报道也逐渐增多,但很多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仍不足,易误诊误治。复习文献,结合我院近4年收治的3个病例,对本病的发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53岁,因“左腋窝疼痛发现肿块14天”入院,查体:左腋窝扪及2cm×2cm×2cm大小肿块2个,之间融合,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质硬,轻触痛,无其他阳性体征,术中见不规则淋巴结融合成团,与周围组织粘连,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猫抓病。

    例2,患者,男,18岁,因“左颌下痛性肿块1个月”入院,查体:左颌下近下颌角处扪及3cm×2cm×2cm大小肿块,边界清楚,质地中等,活动度好,轻压痛,表面皮肤无充血,无溃破,无其他阳性体征。术中见肿块位于左下颌骨内侧,2cm×2cm×1cm大小,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为猫抓病。

    例3,患者,女,66岁,因“右颈上部痛性肿块40天”入院,查体:右颈上部下颌角后下方扪及4cm×3cm×3cm大小肿块,表面皮肤凹陷,边界欠清,轻压痛,质硬。彩超显示右颈部距皮下10mm处探及一大小26cm×15cm肿块,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后缘紧贴颈动脉,颈部CT扫描显示右颈动脉鞘外缘见一1.4cm×1.3cm软组织结节,边界清楚,中度强化。术中肿块与胸锁乳突肌粘连紧密,深面与颈内静脉粘连,完整切除,剖开发现2个小脓腔,少许脓液,术后病检报告为猫抓病,随访6个月,无复发。

    3个病例术前均未确诊,分别就诊外科、口腔科和本科,病检报告后追问病史,均有猫接触史,痊愈出院。

    2  CSD病原体

    猫抓病是一种以增生性肉芽肿及化脓性淋巴结炎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1951年Greet和Keefer等首次报道,1983年Wear等学者应用WarthinStarry和BrownHopp染色法在CSD患者的淋巴结中首次证实其病原体是一种多形性、革兰阴性、嗜银性小杆菌。1993年Dolan等学者最先从具有临床症状的CSD患者淋巴结中分离出Bartonella henselae(汗氏巴尔通体),现已确定其为猫抓病的病原体[1]。

    3  Bh的流行病学

    汗氏巴尔通体是猫抓病的病原体,通常由受感染的幼猫经抓伤或咬伤传播给人,血清抗体检查发现寄生于幼猫的跳蚤抗体阳性率较高,而这种跳蚤是猫感染此病的主要载体。人类感染而发病的机制还未完全清楚[2]。

    4  临床表现

    此病为一良性自限性疾病,一般是在被猫抓伤,咬伤或舔了开放性伤口得病,潜伏期3~10天,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或脓疱,孤立性淋巴结炎或区域性淋巴结炎,最常见的部位是颈部,其他依次为腋下、腹股沟、上肢,为伤口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可累及单个或多个淋巴结。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多在2~3个月自行缓解,部分受累的淋巴结会自发化脓。少数病例可出现一些非典型表现,包括原因不明的发热、弥漫性感染、肉芽肿性肝损害、视神经炎、脉络膜炎等损害。免疫受损的患者中非典型的表现还包括一种罕见的血管增生性疾病——杆菌性血管瘤病,患者逐渐出现许多棕色、紫色或无色的血管性皮肤和皮下组织肿瘤,数量不一。杆菌性紫癜是另一种血管增生性疾病,它累及具有网状内皮成分的实质性内脏(如肝、脾)[2]。

    5  病理检查

    特征性的改变是在淋巴结的皮质区和副皮质区微脓肿性肉芽肿形成。由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的细胞碎片组成,形态常不规则,为多角形。称之为“星形”脓肿。其周围是增生的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随着病情的进展,组织细胞转化为类上皮细胞,在脓肿周围呈放射状排列,最外周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免疫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包绕,形成肉芽肿。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微脓肿周围有CD20阳性的B淋巴细胞的Mac387阳性的组织细胞;病变后期,呈放射状排列的组织细胞,Mac387阳性;其间散在杂有CD45 RO阳性的淋巴细胞。

    6  诊断及鉴别

    CSD诊断主要依据(Warwick,1967):(1)皮肤Hanger-Rose抗原试验阳性;(2)其他淋巴结病变的实验室检查阴性;(3)有猫接触史或皮肤、眼损害;(4)淋巴结活检有特征性病理学改变,Wear E Kudo等分别报道一种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Gram染色阴性的多形性,短小棒状杆菌可能是CSD的病原体[1]。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还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病):青年女性多见,以双侧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伴发热和局部疼痛;镜下见坏死更明显广泛,无脓肿形成,中性粒细胞浸润少见,增生的淋巴滤泡数量很少;(2)淋巴结结核:为上皮样肉芽肿,伴或不伴干酪样坏死,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无“星形”脓肿,多见郎罕巨细胞,抗酸染色有助于诊断;(3)腹股沟淋巴肉芽肿(或性病淋巴肉芽肿):形态学上与CSD难以区别,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病史询问至关重要;(4)霍奇金淋巴瘤:可伴有上皮样肉芽肿,但无“星形”脓肿,镜下见R-S细胞或其变形,背景细胞成分复杂,免疫组化有助诊断。

    目前认为淋巴结活检仍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之一[1],但不是唯一的“金标准”,仔细的病史询问结合组织学检查方可确诊。

    【参考文献】

    1  唐慕湘,赵伦华.猫抓病性淋巴结炎38例临床病理观察.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40-42.

    2  谈顺.猫抓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海南医学院学报,2002,8(1):60-61.

    作者单位: 412000 湖南株洲,株洲市一医院耳鼻喉科

   (编辑:宋  晓)

作者: 彭增龙,吴雄文,王 嵘,林湘如 2006-8-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