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32卷第4期

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关键词】食管癌,手术治疗,胃排空障碍,球囊扩张2001年1月&mdash。2007年1月我院共实施食管癌切除784例,其中颈部吻合226例,主动脉弓上吻合396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62例,术后3例发生了严重术后胃排空障碍,其中2例病人二次手术均未能解决排空障碍,后经介入球囊扩张治疗缓解了症状,术后分别随访了19个月、15个......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食管癌,手术治疗,胃排空障碍,球囊扩张

2001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共实施食管癌切除784例,其中颈部吻合226例,主动脉弓上吻合396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62例,术后3例发生了严重术后胃排空障碍,其中2例病人二次手术均未能解决排空障碍,后经介入球囊扩张治疗缓解了症状,术后分别随访了19个月、15个月和3个月,生活质量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65岁,中段食管癌,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幽门成形、空肠造瘘术,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排气、排大便后鼻胃管引流胃液仍较多,术后7 d泛影葡胺造影示胸胃排空不畅,调整胃管继续胃管引流并给予胃动力药物治疗;术后10 d造影示胸胃裂孔处完全梗阻,考虑梗阻可能是粘连压迫或网膜疝入裂孔所致,术后13 d行开腹探查,术中发现胃无扭转、无裂孔疝,裂孔下方胃窦部表面有致密粘连压迫,松解粘连并进一步扩大裂孔,结束手术;术后17 d造影仍示裂孔处梗阻,术后18 d行胃镜检查,胃镜顺利通过裂孔、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未发现机械梗阻;术后25 d行放射介入球囊扩张,用直径36 mm球囊扩张裂孔处及裂孔下胃窦部,扩张后即见造影剂顺利排入十二指肠及空肠,经口进食后无梗阻发生,术后28 d治愈出院。

  病例2.男性,65岁,中段食管癌,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后7 d排气、排便,术后8 d泛影葡胺造影示幽门排空缓慢,继续胃肠减压并给予胃动力药物治疗,术后10 d带管进食少量流食,出现严重胃扩张,随禁饮食并持续胃肠减压。术后13 d造影仍示幽门梗阻,考虑梗阻可能是粘连压迫或幽门痉挛所致,当日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胃无扭转、无裂孔狭窄及膈疝,膈下胃窦部致密粘连带压迫,松解粘连带胃窦部膨胀良好,逆行置入胃减压管并空肠造瘘,结束手术。术后18 d造影示造影剂仍不能通过幽门,经保守治疗12 d胃仍不能排空,术后31 d行放射介入球囊扩张,用直径34 mm球囊扩张幽门及膈下胃窦部,扩张后即见造影剂顺利排入十二指肠及空肠,经口进食后无梗阻发生。

  病例3.女性,62岁,中段食管癌,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后8 d排气、排便,术后9 d泛影葡胺造影示幽门排空缓慢,拔除胃管后进流食,逐渐出现胸闷、呕吐症状,胸透示胸胃扩张,术后14 d给予胃肠减压、洗胃及药物治疗,术后20 d造影示幽门梗阻,术后22 d行放射介入球囊扩张,用直径36 mm球囊扩张幽门及胃窦部,扩张后即见造影剂顺利排入十二指肠及空肠,经口进食后无梗阻发生,术后26 d治愈出院。

  2 结果

  3例病人经介入球囊扩张治疗后短期内完全恢复经口进食,治疗后2周、4周复查造影均示无明显胃液储留、无梗阻现象,均顺利完成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术后分别随访了19个月、15个月和3个月,生活质量良好。

  3 讨论

  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有少数病人会出现胸腔胃排空障碍,发生率在1.1%~2.8% [1~3]。原因有两类,①功能性原因:去迷走神经导致胸腔胃张力降低、蠕动减弱或消失;幽门痉挛;胸腔负压导致胸腔胃与膈下胃及十二指肠压力阶差减低。②器质性原因导致的机械梗阻,多与手术操作不当或发生并发症有关,主要有:胸腔胃180°以上的扭转,胃十二指肠游离不够过度牵拉,膈胃裂孔过小狭窄,胸腔胃留置过多、不舒展或折叠成角,发生膈疝,粘连带压迫膈下胃窦及幽门。术后发生胸胃排空障碍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加大病人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对需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病人造成治疗延误,对病人的长期预后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要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术后因胃扭转、膈胃裂孔狭窄、膈疝等机械原因引起的胃排空障碍症状出现早,诊断容易确立,需尽早手术治疗[4]。而由幽门痉挛、胃无动力等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确诊有时存在困难,保守治疗需时太长。为有效预防术后出现幽门痉挛及胃排空障碍,近几年我们对颈部吻合的病人术中常规附加幽门成形及空肠造瘘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有1例病人出现严重胃排空障碍,考虑梗阻可能是粘连压迫或网膜疝入裂孔所致,行二次开腹手术,发现裂孔下方胃窦部表面有致密粘连压迫,松解粘连并进一步扩大裂孔,术后造影仍示裂孔处梗阻,行胃镜检查,胃镜顺利通过裂孔、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未发现机械梗阻,此时考虑排空障碍主要有胃无力的原因,同时可能裂孔下方胃窦部又形成新的粘连,于是试行放射介入球囊扩张,用直径36 mm球囊扩张裂孔处及裂孔下胃窦部,扩张后即见造影剂顺利排入十二指肠及空肠,经口进食后无梗阻发生,术后28 d治愈出院。回顾性分析此例病人,术后7~10 d期间行球囊扩张亦有可能解决问题,从而避免二次开腹手术之苦。例2病人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后7 d排气、排便,术后8 d泛影葡胺造影示幽门排空缓慢,继续胃肠减压并给予胃动力药物治疗,术后10 d带管进食少量流食,出现严重胃扩张,表现为明显的胃无动力症,遂禁饮食并持续胃肠减压。术后13 d造影仍示幽门梗阻,考虑梗阻可能是粘连压迫或幽门痉挛所致,行剖腹探查,发现膈下胃窦部致密粘连带压迫,松解粘连带胃窦部膨胀良好,逆行置入胃减压管并空肠造瘘,术后造影示造影剂仍不能通过幽门,经保守治疗12 d胃仍不能排空,术后31 d行放射介入球囊扩张,用直径34 mm球囊扩张幽门及膈下胃窦部,扩张后即见造影剂顺利排入十二指肠及空肠,经口进食后无梗阻发生。分析此病人排空障碍也是由于胃无动力及局部粘连导致,而非幽门痉挛,术后出现症状后早期球囊扩张亦有可能避免二次手术。例3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后造影示幽门排空缓慢,进食后表现出明显的胃无动力及胸胃排空障碍,实施了8 d保守治疗未能缓解症状,球囊扩张后症状完全缓解。

  通过对此3例病人的治疗,我们体会食管癌切除术后胃蠕动恢复晚或蠕动次数少及蠕动无力,容易出现膈下胃窦部粘连,并成恶性循环,导致严重胸腔胃排空障碍,保守治疗往往不能奏效。出现症状后仔细甄别,如能除外胃扭转及膈疝,对胃无动力及粘连压迫引起的严重胃排空障碍,早期介入球囊扩张是一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永岗,张汝刚,张大为.27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14(4):224226.

  [2] 朱良明,刘凡英,刘景亮,等.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原因及防治[J].山东医药,2002,42:36.

  [3] 李强,何金涛,杨晓军,等.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33例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5):305.

  [4] 王玉玖,张庆广,陈茂华,等.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膈疝的早期诊治[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3,19(5):307.


作者单位:1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 256603;2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无棣医院肿瘤

作者: 张庆广 刘建伟 孙以民 高学军 张连国 刘洪建 陈茂华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