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5年第5卷第3期

治胃灵治疗慢性胃炎10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China)摘要:目的观察治胃灵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总共1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治胃灵,每次6g,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95%,说明两组疗效基本一致(P0。...

点击显示 收起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Zhiweiling on100chronic gastritis patients.LIU De-xi,ZHOU Jun-huai,SHA Ren.(Sanya Municipal Tradition Medicine Hospital,Sanya572000,Hainan,P.R.China)    

  摘要:目的 观察治胃灵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将总共1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治胃灵,每次6g,每日3次;对照组应用胃苏颗粒,每次5g,每日3次,并用多潘立酮,每次1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2个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95%,说明两组疗效基本一致(P>0.05),且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治胃灵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关键词:胃炎;中医药疗效;治胃灵

  慢性胃炎是我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我们于2002~2004年对治胃灵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与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60例患者均经胃镜或B超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临床可见有腹痛、腹胀、恶心、纳呆、嗳气、反酸等症状。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18~67岁,病程4个月~9年;其中浅表性胃炎87例,萎缩性胃炎13例。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6岁,病程3个月~9年;其中浅表性胃炎55例,萎缩性胃炎5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处理,具有可比性。

  1.1.2 西医诊断标准 ①胃镜检查:慢性胃炎见粘膜充血,色泽较红,还可有粘膜水肿,两者共存呈红白相间,以红为主,粘膜分泌增多;表面常见白色渗出物,有时见出血和少量糜烂。②胃B超:胃壁稍增厚,粘膜层稍粗糙。   

  1.1.3 中医诊断标准 心下胃脘胀痛、刺痛、隐痛,痛为持续性,可无压痛,或压痛不甚明显,无反跳痛,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   

  1.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南昌会议 [1] 拟定,临床治愈:主症、次症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明显好转;显效:主症消失,次症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好转:主症明显减轻,胃镜检查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主次症均无改善,胃镜检查胃粘膜病变范围缩小不及1/2。胃B超示胃壁、粘膜层光 滑。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用自拟治胃灵治疗。组方:柴胡、郁金、枳实、木香、砂仁、蒲公英、黄芩、乌药、延胡索、白芍、甘草、大腹皮、木蝴蝾。由海南省中医院制药统一制成瓶装42g水丸,每次6g,饭前20min温服,每日3次,2个月为一个疗程。   

  1.2.2 对照组 用胃苏颗粒(杨子江药业生产)治疗,每次5g,每日3次,口服,并用多潘立酮,每次10mg,饭前20min口服,每日3次,2个月为一个疗程。1.2.3 统计方法 采用Ridit检查及t检验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100例中,临床治愈62例(62%),显效23例(23%),好转13例(13%),无效2例(2%),有效率98%。对照组60例中,临床治愈30例(50%),显效17例(28%),有效10例(17%),无效3例(5%),有效率95%。统计处理结果表明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χ 2 =1.16,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随机检查45例患者肝功能(ALT)、肾功能(BUN)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副作用。对照组有8例恶心、口干、味觉异常、食欲不振,2例为全身皮疹。说明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率高于治疗组。   

  3 讨论   

  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西医认为是由于幽门螺杆菌(HP)引起的。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是危害人们健康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治胃灵”治疗慢性胃炎本着胃炎病位虽然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其根本在于脾、胃、肝功能失调所致的思想进行治疗。   

  肝属木,体阴而用阳,喜条达主疏泄,其调气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脾胃之升降,脾主升,胃气宜降。若升降失常将破坏脾、胃的动态平衡。清代名医叶天士说“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故方中柴胡配黄芩,一散一收,加上元胡、郁金行气止痛、疏肝解郁,调和脾胃;胃为阳土,喜润恶燥,故用白芍、甘草缓急、滋而不腻,补而不壅;胃为多气多血之腑,为气血生化之源,胃痛不仅影响气血之生化还影响其运行,导致胃络瘀滞故用郁金、乌药、枳实、木香、大腹皮等行气活血,改善局部微循环,以消除粘膜充血水肿。   

  近代医学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发病的重要原因。故方中用蒲公英、黄芩清热解毒,能杀死或抑制HP。诸药相配,疏肝和胃、活血解毒,标本兼治,故能切中病机。通过对100例的临床观察发现,疗效与病程及病情轻重密切相关,本病应及早发现,早治疗;胃镜检查表明,病变部位的恢复在于症状的消失,故应坚持服药,以取得根本疗效。本方能从整体和局部进行协调治疗,即能较快消除症状,又能改善局部病变,不失为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剂。治疗期间若能注意饮食起居,即有相得益彰之效。另外,有些患者反映饮酒前口服“治胃灵”有解酒作用,原理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症和疗效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    

  作者单位:三亚市中医院,海南三亚 572000.

作者: 刘德喜周军怀萨仁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