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及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B)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55例健康人的血清ChE、PAB水平,并按临床分型进行分组比较,对慢性肝炎中度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结果除慢性肝炎轻度组外,其余各组慢性肝病患者ChE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各组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B)测定的临床意义。 方法 测定7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55例健康人的血清ChE、PAB水平,并按临床分型进行分组比较,对慢性肝炎中度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 结果 除慢性肝炎轻度组外,其余各组慢性肝病患者ChE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各组慢性肝病患者PAB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慢性肝炎(轻、中、重)各组ChE、PAB的均数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 结论 血清ChE、PAB可作为慢性肝病病变程度的指标,对慢性肝病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肝炎;慢性;胆碱酯酶;前白蛋白;肝硬化
  
  Clinical value of detection of serum chlonesterase and prealbum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osis.

  TANG Wei-zheng,ZHENG Chun-jiao.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Hainan Provincial Nongken General Bureau Hospital,Haikou570311,Hainan,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cholinesterase(ChE)and prealbumin(PAB)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osis. Methods The levels of cholinesterase and prealbumin in seventy-five serum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osis were determined.ALL patients were clinically classified,The serum levels of ChE and PAB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chronic hepatitis(moderate)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ChE activity between each group of chronic hepatosis except chronic hepetitis(mild)and healthy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 difference of level of PAB between each group of chronic hepatosis and healthy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 difference of ChE,PAB a-mong chronic hepatitis mild,moderate,sev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Conclusion The levels serum ChE、PAB are good markers for observations of therapeutic effect and determination of prognosis.
   
  Key words:Hepatitis;Chronic;Cholinesterase;Prealbumin;Liver cirrhosis
      
  在我国慢性肝病为常见病,对其病情的监控和治疗效果的观察,临床上多采用一些传统的肝功能项目,如ALT、AST、GGT、ALP、TBIL、TP、ALB及TBA等,选择ChE和PAB的还较少。我们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ChE和PAB进行测定,发现血清ChE和PAB在慢性肝病的病情监控和治疗效果的观察中具有较高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75例慢性肝病患者均为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住院患者,男60例,女15例,年龄20~77岁。诊断及临床分型符合2000年9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慢性肝炎轻度22例、中度25例、重度8例,活动性肝硬化20例。对照组选自门诊健康体检者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
   
  1.2 方法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前白蛋白的测定:空腹静脉血3ml,2h内胆碱酯酶活性采用速率法、前白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浊度法在Beckman Synchron CX7全自动生化分析(美国)上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测定结果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ChE、PAB的测定结果 慢性肝炎各组(轻度、中度、重度)血清ChE、PAB水平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ChE:F=40.3,P<0.01;PAB:F=16.48,P<0.01)。对于ChE,慢性肝炎轻度、中度结果比较,t=7.2,P<0.001;中度、重度结果比较,t=2.17,P<0.05。对于PAB,慢性肝炎轻度、中度结果比较,t=5.43,P<0.001;中度、重度结果比较,t=0.104,P>0.05。见表1。
   
  表1 慢性肝病各组血清ChE、PAB测定结果(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Δ P<0.001。
    
  2.2 慢性肝炎中度治疗前后ChE、PAB比较 25例慢性肝炎中度患者经降酶、保肝、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后,病情好转趋于稳定的有23例,疗效不明显2例,其ChE、PAB变化见表2。
   
  表2 慢性肝炎中度组血清ChE、PAB值变化(略)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01。
  
  3 讨论
   
  血清中的胆碱酯酶有两种,即来源于神经细胞、新生红细胞的乙酰胆碱酯酶和来源于肝细胞的拟胆碱酯酶,以拟胆碱酯酶为主,乙酰胆碱酯酶含量甚微。临床实验室用生化分析仪以丁酰硫代胆碱法测定的血清中的胆碱酯酶(ChE)仅是拟胆碱酯酶,一般称血清ChE,其全部来源于肝脏,半衰期约10d,当肝细胞受损害时ChE合成减少,以至血清ChE活性降低 [1,2] 。PAB也是由肝脏合成,半衰期约1.9d,肝病时肝细胞的合成能力下降,血清PAB含量降低 [3] 。本资料显示,慢性肝病除了慢性肝炎轻度组外,其余各组ChE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各组病人PAB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慢性肝病各组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ChE活性、PAB水平依次降低,说明此两项指标可以反映慢性肝病的病变程度,同时有助于判断预后;也可以较好地反映慢性肝炎的炎症程度,这点与孙桂珍等 [4] 的结论大致相同。
   
  在对慢性肝炎中度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hE、PAB值变化的观察中,我们发现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好转血清ChE、PAB水平也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两例疗效不佳者,A/G比值降低,血清ChE、PAB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李琴等报道 [5] 13例肝硬化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状况明显好转,血清ChE、PAB水平也明显升高,说明血清ChE、PAB水平可以作为慢性肝病疗效的监测指标。我们发现,有些慢性肝炎(中、重度)患者在病情明显好转后,转氨酶较长时间处于轻度升高状态,无法再反映疗效,而肝硬化患者因肝细胞长期大量破坏,出现酶胆分离现象,转氨酶更是无法反映疗效;血清白蛋白受患者饮食、营养状况及治疗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不能真正地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储备功能的变化,故我们认为血清ChE、PAB水平是反映慢性肝病疗效的较好指标。
    
  在慢性肝炎轻度组的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中,PAB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ChE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22例慢性肝炎轻度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及ChE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而PAB有9例低于正常值下限,说明慢性肝炎轻度患者血清ALB及ChE均正常时,肝脏的合成功能实际已经降低,但此时肝脏仍能维持ALB及ChE的合成,这时PAB将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及早地反映出来。可能因为PAB的半衰期太短,故能更灵敏地反映出慢性炎症对肝细胞的损害,有研究显示PAB随着炎症的加重而逐渐降低 [6] ,这点与我们的结论大致一致。另外,我们还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清PAB升降常和ChE不同步,这可能与肝硬化时血清PAB水平较低而采用的测定PAB的免疫学方法与测定ChE的酶学方法相比准确性又稍差有关。
   
  总之,血清ChE、PAB作为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由于其测定方法简单、快速,无疑是对慢性肝病病情监测、疗效监控和判断预后有意义的指标。

  参考文献:
    
  [1]张健珍.血清胆碱酯酶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J].肝脏,2003,8(3):66~67.
   
  [2]龚成新,何善述.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肝病时的变化及其意义[J].实用内科杂志,1990,10(5):246~247.
   
  [3]迟宝荣,姜薇,郭晓林.测定血清前白蛋白对肝病诊断的评价[J].吉林医学,1995,16(2):71~72.
   
  [4]孙桂珍,李琴,闵福援.前白蛋白、胆碱酯酶与胆汁酸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级临床价值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509~510.
   
  [5]李琴,张福奎,马红,等.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及胆汁酸在评价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其变化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3(4):195~197.
   
  [6]张顺才,方国汀,顾秀英,等.前白蛋白在估计慢性肝炎炎症程度中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6,135.
   

作者: 唐维政,郑春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