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8期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贫血为一种临床常见性疾病,据调查,全世界约有25%的人口患有贫血,尤其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群。缺铁性贫血是贫血疾病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疾病。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由于需求旺盛,生育年龄的妇女因月经及分娩,田间劳作感染钩蚴的农民等因失血过多造成铁的丢失或......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贫血为一种临床常见性疾病,据调查,全世界约有25%的人口患有贫血,尤其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群。缺铁性贫血是贫血疾病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疾病。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由于需求旺盛,生育年龄的妇女因月经分娩,田间劳作感染钩蚴的农民等因失血过多造成铁的丢失或膳食结构不均衡铁的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机体贮存铁的过度损耗而引起缺铁性贫血。慢性缺铁性贫血是一种渐进式缺铁的发展结果。如何在疾病发展的初始阶段,体内铁的贮存耗竭以至产生贫血的过程中及时找出能早期诊断铁缺乏的灵敏指标是本文探讨的要义。通过对有关铁缺乏的几种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就其临床意义作初步讨论,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正常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格检查者50例,男27例、女23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49岁,平均年龄22岁。患者组:门诊和住院患者75例、男33例、女42例,年龄3至52岁,平均年龄26岁,经血常规检测,按WHO目前诊断贫血的标准(血红蛋白Hb<110g/L)贫血患者中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者34例,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具有以下项目中的两项:血清铁(SI)<10.7μmol/L,血清铁蛋白(SF)<16μg/L,骨髓涂片铁细胞染色阴性。铁剂治疗有效。非缺铁性贫血41例,均排除了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测试对象采集手指血血常规分析,有关铁参数数据指标的测定均静脉采血,及时分离血清。

  1.2.2  仪器与试剂  ①血常规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仪器为BC3000)深圳麦瑞公司出品、试剂由中山创艺公司提供。血常规的主要参数包括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②所有铁参数指标的测定在日立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③血清STFR和转铁蛋白(TF)测定用透射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由芬兰Orion diagnostica公司生产。④SI和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用亚铁嗪法,试剂盒由芬兰Orion diagnostica公司生产。⑤SF测定用胶乳比浊法,试剂盒由英国朗道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3组血红蛋白及SF、STFR、TF、SI、TIBC的测定结果见表1。缺铁性贫血组各项铁指标均较其余两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择sTFR 3.2mg/L为临界值,sTFR在贫血组中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性为94.9%,特异性为93.8%。

  表1  各组血红蛋白sTFR、SF、TF、SI、TIBC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转铁蛋白受体(sTFR)是新的铁参数,是反映红细胞生成的指标,80%以上的转铁蛋白受体存在于骨髓红系细胞表面,sTFR调控带两个铁离子的转铁蛋白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铁的速度,细胞表面的受体数受铁的需要量调节,与缺铁的程度呈正相关,sTFR可用于判断红细胞生成速率,组织缺铁时sTFR含量的多少反映了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速率,组织细胞缺铁时sTFR含量的多少反映了骨髓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缺铁的程度,其越高缺铁越严重。本实验组缺铁性贫血的46例患者血清中sTFR的检测结果均显著升高,最高可达25.63mg/L,以 3.2mg/L为判断限,sTFR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性为94.9%,特异性为93.8%。在储存铁耗竭以后至开始出现贫血的过程中,当各种缺铁指标没有明显变化时,sTFR已开始升高且与缺铁的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1]。在缺铁红细胞尚未形成而只是单纯的铁储存耗竭状态下,sTFR可用于观察储存铁减少的生理状况和鉴别同为小细胞贫血的慢性疾病的继发性贫血[2]。如儿童发育阶段的生理性贫血和缺铁所致的贫血。其它指标很难区分这两种贫血。而sTFR只有在缺铁时才会升高[3]。有研究[4]给健康的非贫血者口服铁剂3个月。随后观察发现这些人的sTFR值明显降低,起初这些人sTFR浓度都高于临界值或中等度升高。因此sTFR还可检出早期缺铁者。SF在贮存铁耗竭其迅速降低是目前公认为储存铁耗竭的最敏感指标。但在贮存铁耗竭后的铁缺失期则不再与组织缺铁缺乏的程度相平行地下降,而保持低水平的相对恒定,同时SF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炎症、肿瘤也会升高。而sTFR只有在贮存铁耗竭后才开始升高并随着缺铁程度的加重而上升幅度加大。尽管此期还可以见SI、TIBC等的变化,但均不如sTFR的变化明显。再者这些指标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炎症、感染、肿瘤、肝脏疾病等都会或升或降,稳定性不可靠。虽说骨髓铁染色是反映铁储存的金指标,但方法繁琐、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手段,需住院施行,也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用于早期诊断铁缺性贫血的可靠性不高。sTFR无性别差异、生理波动、可靠性好、不受各种疾病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青玮,刘家应.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儿童铁缺乏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2004,19(3):92.

  [2] 陈波斌.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清缺蛋白在鉴别慢性病贫血与缺铁性贫血价值的评价[J]. 中华血清学杂志,2000,21(1):56.

  [3] 廖清奎.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和防治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1989,27(159):168.

  [4] 邓小丽.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0,21(9-10):325.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1.

作者: 庞鹏宇,揭玉丽,刘秀川,郑建彬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