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8期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40例诊治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对2000~2005年6年期间在我科住院诊断为先天性梅毒40例新生儿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母亲产前TRUST(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者30例,占75%,40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0例19S-IgM-TPPA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 方法 对2000~2005年6年期间在我科住院诊断为先天性梅毒40例新生儿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结果 40例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母亲产前TRUST(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者30例,占75%,40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0例19S-IgM-TPPA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阳性,其中有早期先天性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者6例,无症状者14例,在分娩时新生儿TRUST试验滴度等于或大于母亲滴度4倍者7例,40例新生儿中只有10例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和/或新生儿TRUST滴度超过母亲4倍作出先天性梅毒诊断。 结论 19S-IgM-TPPA试验可作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尤其是无症状者早期诊断的确诊试验;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与婚后育龄妇女的发病率及父母的职业有密切相关;建立完善的孕妇梅毒血清学监测,可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胎传梅毒的发生。

【关键词】  先天性梅毒 新生儿 预防 治疗

  近年来随着成人梅毒患者日益增多,先天性梅毒的发病明显增多,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甚为复杂,几乎能侵犯全身任何器官,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侵犯骨骼、心脏、中枢神经等器官、系统,对患儿健康影响大,死亡率高。故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极为必要,现将2000~2005年6年期间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与临床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住院病例。

  1.2  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以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为第一诊断,作为本次分析的主要诊断依据的住院病例。以2000年1月~2001年1月为1年,以此类推,以1年为一阶段统计。项目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住址(流动人口、常驻人口)、父母职业、母亲既往生产史、母亲产前梅毒筛查、患儿梅毒血清学检查、治疗、预后(治愈、死亡),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新生儿梅毒资料

  2.1.1  一般统计资料  2000~2005年先天性梅毒住院的新生儿总人数为40例,每一阶段发病位次为:2、3、5、7、10、13例,逐年上升(每年新生儿总住院人数基本不变),其中男24例,女16例,胎龄小于37W 28例,大于37W 12例,出生体重小于2 500g 30例,大于2 500g10例,来自农村8例,流动人口子女20例,城市常驻人口子女12例,父母职业为农民、个体户、无业人员或打工者共32例,占总人数80%,母亲既往有不良生产史(自然、流产、死胎、死产)10例。

  2.1.2  梅毒血清学结果  40例患者母亲产前血TRUST阳性者有30例,滴度1:16~1:64,占总例数75%;40例患者查19S-IgM-TPPA阳性者为20例,阳性率为50%,其中有早期先天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者6例,无症状者14例,占阳性率的70%;在分娩时新生儿TRUST试验滴度等于或大于母亲滴度4倍者7例,40例新生儿中只有10例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和/或新生儿TRUST滴度超过母亲4倍作出先天梅毒诊断。

  2.2  治疗与转归  所有病例经梅毒血清学检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89年修订的诊断标准[1],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后,均经青霉素G治疗,每次5万u/kg,静脉滴注,出生7d以内的新生儿每12h 1次,出生7d以后新生儿每8h 1次,总疗程10~14d,其中3例疗程不足,家属要求自动出院,并失访,余均治疗足疗程后出院,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无1例死亡,随访1年均无发现任何后遗症及复发,发育均正常。

  3  讨论

  3.1  19S-IgM-TPPA试验可作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尤其是无症状者早期诊断的确诊试验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早期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患儿出生时并无任何症状,其次诊断上缺乏金标准,故早期诊断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较为困难。新生儿虽可以从母体获得IgG抗体,但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屏障,患儿血清中出现特异性IgM抗体预示感染,在感染后第2周末就可以检出特异性IgM抗体,而IgG抗体的出现大约在第4周,而且只要体内有活的TP(梅毒螺旋体)存在,体内IgM抗体就会维持在一定水平[2]。常规的梅毒血清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初筛,试验TRUST、TPHA(梅毒螺旋体间接血凝试验),但这些都不能区分新生儿血清抗体IgG反应是来自母亲还是胎儿本身。本组40例病例其中20例19S-IgM-TPPA阳性,有早期先天性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者6例,无症状者14例,占阳性率的70%。因此,测定新生儿血清IgM抗体成为诊断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尤其是无症状者早期诊断的依据,且该实验的设备要求低,方法简单易行,观察结果相对较客观,试剂标准化并且价格较便宜,敏感性高,特性强,值得推广。

  3.2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与婚后育龄妇女发病率及父母的职业有密切相关  近年来先天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本组资料分析,父母为农民、个体户、无业人员、打工者为主,占80%,这些人群卫生知识贫乏,自控能力差,所以应重视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梅毒经孕妇垂直传播的机率是70%~100%[3],母亲为传染源,其患梅毒后,经过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发生胎传梅毒,累及胎儿各器官系统,或是螺旋体使胎盘内发生小动脉炎,形成动脉梗塞,胎盘组织坏死,导致胎盘功能障碍,造成流产、死胎、早产及先天性梅毒,很容易把梅毒传染给胎儿,从而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影响优生优育,因此母亲的生活史、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患儿的诊断,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故建立完善的孕妇梅毒血清学监测十分重要,其可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胎传梅毒的发生。

  3.3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原因及对策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原因如下:⑴医务人员对胎传梅毒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阳性发现率升高;⑵胎传梅毒患病率随整个社会梅毒发病率的上升而升高;⑶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有的患者到小医院或个人诊所治疗,治疗不彻底,认为已经治愈,结婚生子,也是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增多的原因。⑷随着人们对性观念的改变,性伴侣增加,从事卖淫、嫖娼活动的人员增加,也是梅毒发病率增多的原因;⑸从2003年10月开始取消婚检,妇幼部门对孕妇的性病监测不到位,孕妇本身自我保护意识和优生优育观念差,不按时到妇幼部门体检。今后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各级医院性病血清学监测的监督,同时加大宣传妇女孕期保健知识,积极开展孕期保健教育,尤其是对流动人口的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卫生学管理,把孕期保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全社会动员起来,严历打击卖淫、嫖娼,控制性传播疾病的蔓延,以减少胎传梅毒患儿的发病率,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和质量。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要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坚持早期、正规、足量疗程原则,其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王贤才.当代性病诊断与治疗[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455~463.

  [2] Talanin NY, selley WB, Raeder R, et al. Detection of streptococcal class I M protein in psoriasis by confocal immunofluorescent microscopy[J]. Acta Derm Venereol, 1997,77(3):175~180.

  [3] Etreichs, Froster GE. STD in childrer:introduction[J]. Genitourin Med, 1992, 68:2~8.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儿科,海南 海口 570208.

作者: 陈英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