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9期

汕头市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获得可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在汕头市随机选取2所城市中学和2所农村中学,每校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形式的HIV/AIDS宣传教育,对照组采用由其自然发展,1年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对照组教育干预前HIV/AIDS知识均分分别......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获得可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 在汕头市随机选取2所城市中学和2所农村中学,每校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形式的HIV/AIDS宣传教育,对照组采用由其自然发展,1年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价。 结果 干预组、对照组教育干预前HIV/AIDS知识均分分别为13.63分和13.6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3 ,P>0.05);教育干预后知识均分分别为18.40分和13.05分,干预组教育后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前后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 =19.875,P<0.01)。干预组教育前城乡知识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4.29分和12.99分,教育干预后分别为17.98分和19.12分;城区、乡镇学生健教干预后HIV/AIDS知识的掌握都有明显提高,两组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别(t=10.543 ,P<0.01;t =19.156,P<0.01);干预组各题答对率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制定长期规划,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持续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关键词】  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Results of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f  HIV/AID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Shantou City.

  CHEN Li-yu, WANG Pu-sheng, XU Han-zhong, et al.

  (Shantou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tou 515031, Guangdong, P. R. China)

我国艾滋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对国民构成极大威胁。艾滋病的感染与发病者中,以20~29岁感染与发病人数最多。而全世界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将近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10~24岁的青少年,分别占总数的47.9%和36.4%。可以说,尤其青少年已成为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正面临着艾滋病流行的严重灾难[1、3]。早期、系统的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以学校为基础的艾滋病宣传则是一种有长期效果的一般性社区教育活动[2]。目前,汕头市开展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的专项调查尚且空白,为了解本市中学生掌握HIV/AIDS知识情况,我们于2003~2004年进行了汕头市中学生 HIV/AIDS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并评价其效果,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以如期实现《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目标。

  1  方法

  1.1  对象  在汕头市59所完全中学中随机抽查2所城市中学和2所农村中学的在校高一学生,每校均设干预组和对照组。

  1.2  干预内容  对干预组学生,通过组织观看录象、授课、发放宣传资料、小册子等综合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对照组采用由其自然发展,不作任何形式干预。

  1.3  干预效果调查方法  统一调查方法,专门设计调查表,含30题。内容包括(1)对象基本情况等6题;(2)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17题;(3)安全性行为知识3题;(4)艾滋病易感性知识2题。(5)社会关怀知识2题。对其中24道题进行赋分,答对得1分,答错、不知道或无应答均得0分按题数得分,即每份卷综合得分满分共计24分,作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依据。2003年干预前,作第一次问卷调查,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回收答卷549份和884份;2004年干预后,作第二次问卷调查,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回收答卷458份和437份。调查时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答卷。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状况均衡性检验  干预健教前干预组、对照组的男女构成比分别为1.36:1 、1.46:1,干预健教后干预组、对照组的男女构成比分别为1.07:1 、1.19:1,男生比例均偏大,干预前后两组男女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均在15~18岁之间。从基线结果看,除性别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外,被调查者年龄、居住地、民族、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生活水平等社会人口学方面均有可比性。

  2.2  HIV/AIDS知识来源途径  高中学生主要从电视和报刊中获得有关知识,其中77.2%的高中学生从电视获得有关艾滋病的知识,43.0%的高中学生从报纸获得。其他途径有:广播13.3%、因特网10.2%、老师8.6%、父母3.3%、同学朋友16.8%。

  2.3  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接受调查的高一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者为24.7%(354/1 433),一年后持赞同者为34.75%(311/895)。本次调查的高中学生,回答有性伴侣的,男生有3.6%(47/1 317),女生有1.1%(11/1 011)。其中,个别回答有多于1个性伴侣。

  2.4  干预前后掌握AIDS/HIV知识比较  教育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都超过98%的人听说过艾滋病,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对照组教育干预前知识综合平均分分别为13.63分和13.64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t=0.043 ,P>0.05);干预组教育后知识综合平均得分由13.63分上升到18.40分,如以百分计,则由56.83分上升到76.67分,提高19.84个百分点;对照组一年后知识综合平均得分由13.64分下降到13.05分,如以百分计,则由56.83分下降到54.38分。干预组干预教育前后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别(t=19.875,P<0.01)。干预教育前,城区干预组和对照组知识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4.29分和14.15分,两者无显著性差别,乡镇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99分和13.02分,两者无显著性差别,但干预组城区知识水平高于乡镇,两者有显著性差别(t=3.746,P<0.01);干预教育后,干预组城乡知识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7.98分和19.12分,城区、乡镇学生健教干预后HIV/AIDS知识的掌握都有明显提高,两组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别(t=10.543 ,P<0.01;t=19.156,P<0.01)。

  2.4  干预前后各题答对率比较  可观察到干预一年前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安全性行为知识、艾滋病易感性知识、社会关怀知识各题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见表1):干预组各题答对率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中学生预防HIV/AIDS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正答率比较(略)

  3  讨论

  3.1  对中学生开展HIV/AIDS教育干预措施的必要性分析  中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对性知识好奇又一知半解。虽然大多数中学生有健康的性行为准则和性道德标准,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应该正视即将步入成人的高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认可,有性的需求,甚至有性伴侣。在本研究中发现,如果缺少专人督促和监督,部分对象(如对照组)可能不会主动去阅读手册。通过组织观看录象、授课、发放宣传资料、小册子等综合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是使高中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有效途径。本次 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电视和报纸,且存在片面性、不完整性。如:部分同学以为蚊虫叮咬、握手等也会传播艾滋病。因此,在青少年群体以教育和传播并重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因此应授之安全性行为的知识,避免其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3.2  知识的变化和开展HIV/AIDS教育的可行性  知识的掌握率可以被精确评估。 Kilander[4]认为,知识对于新态度的发展和旧态度的转变有加强作用,进而态度决定行为。国内的研究[4-6]表明,干预后的知识水平会较干预前有显著性提高。本研究前后(包括城乡)进行的横断面调查结果分析也显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相关的知识水平。开设健康教育课、专家讲座的正面形式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掌握HIV/AIDS知识,达到良好效果,而利用大众媒体则可作为普及知识的辅助和补充。正规、系统的学校就是现有的教育资源。国外HIV/AIDS预防专家认为:AIDS知识、积极态度和信念的增长可产生积极行为或行为的危险性减少,如使用安全套、禁欲或避免危险情况发生等。本研究进行的前后对照比较说明: 对一起进餐或饮水、蚊虫叮咬、咳嗽和打喷嚏不会传播艾滋病及正确使用避孕套能减少艾滋病性病的危险等的认知率提高幅度大,对正确使用避孕套能减少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最大提高幅度达39.22 %,说明对安全性行为有进一步的认识。

  3.3  落实学校健康教育  原国家教委于1992年明确将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及禁止滥用药物教育内容列入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中。师资发展与培训对开展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学校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在知识获取及行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应起主导地位,师资发展与培训对开展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各级政府教育部门重视、支持是推动学校落实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7]

  3.4  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安全的世界  时代的责任召唤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包括NGO)力量积极投入和参与到青少年预防控制HIV/AIDS的教育中去,同时促使公众保持对艾滋病流行问题的关注,推动社会关怀,从而使“相互关爱,共享生命”成为必然,达到由青少年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带动家庭乃至于全社会形成预防和控制HIV/AIDS的有力屏障。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流行进展[J].2001,12.

  [2] 吴尊友,祁国明,张家鹏. 艾滋病流行与控制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9~56.

  [3] 2004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R/OL].2004-12-01[2005-1205].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fab/718157.htm#a1

  [4] KILANDER HF.Testing health information of students and adults[J].J Sch Health,2001,71(8):411~416.

  [5] 李小明,李志强,程徽,等.兰州市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34~435.

  [6] 陶小润,张晓菲,刘学真,等.艾滋病防治示范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6):724~726.

  [7] 马迎华,张冰.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初探[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增刊):235~237.


作者单位:广东省艾滋病防治项目《汕头市预防HIV/AIDS青少年健康教育干预及其评估》(NO.2003096)基金资助 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汕头 515031; 汕头市林百欣中学,广东 汕头 505041.

作者: 陈丽玉,王普生,许汉忠,姚远航,叶保娥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