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9期

海南省鼠疫疫源地调查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海南省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密度和种群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在2002~2006年期间对海南省海口、澄迈、儋州等8个市县开展调查,采集鼠型动物的肝脾和血清、指示动物血清、人血清和媒介蚤标本,检测鼠疫杆菌和鼠疫F1抗体。结果在调查市......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海南省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密度和种群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在2002~2006年期间对海南省海口、澄迈、儋州等8个市县开展调查,采集鼠型动物的肝脾和血清、指示动物血清、人血清和媒介蚤标本,检测鼠疫杆菌和鼠疫F1抗体。 结果 在调查市县发现啮齿动物隶属2目2科4属9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次之;食虫目动物1科1属1种;梳检鼠体检获鼠体蚤3科4属4种,以印鼠蚤为绝对优势蚤种;未发现自毙鼠;未分离出鼠疫杆菌及未检测出F1抗体阳性血清。 结论 海南省海口、澄迈、儋州等8市县鼠疫仍处于静息期,目前未发现鼠疫自然疫源地,但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却广泛存在。

【关键词】  鼠疫;疫源地;海南省

Survey of infectious foci of plague in Hainan Province.

  LAO Shi-jun, HUANG  Chang-he, WANG Jia-hao, et al.

  (Hai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ikou 570203, Hainan,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density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main host animals and flea in 8 cities(counties) in Hainan for asertaining the fici of plague in this Province.  Methods  Survey was carried out in 8 cities(counties)of Haikou, Chengmai, Danzhou, and so on from 2002 to 2006. Serological tests were conducted after collection of liver, spleen and serum samples from rodents and fleas for the presence of Yersinia pestis and its F1 antibody.  Results  There 9 species of rodents belonged to 4genus,2 family,2order were found and Rattus norvegicus was predominated, followed by Rattus flavipectus.  Four species of fleas belonged to 4 genus of 3 familie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predominated species was Xenopsylla cheopis. Natural dead rat were not discovered; Yersinia pestis and F1 antibody were not detected.  Conclusion  Plague in the 8 cities and counties surveyed is at a resting stage. But control measures be taken as the principal hosts and vectors exist in wide areas.

  Key words:Plague; Infectious focus; Hainan Province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地处北纬18°10′~20°10′,东经108°37′~111°03′。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主要特征,占全岛面积的38.7%,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宽窄不一的台地和阶地,占全岛面积的49.5%,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全省平均气温23.5~26.4℃,雨量充沛,属热带亚热带气候。为弄清海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情况,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选择海南省历史鼠疫流行的海口、澄迈、儋州、屯昌、定安、临高的6市县和历史上没有鼠疫流行记载三亚、琼中的2市县,开展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  在海南省既往鼠疫流行区的海口市、澄迈县、儋州市、临高、屯昌、定安和无鼠疫流行记载三亚和琼中等全部8市县,每市县按不同生境选择捕鼠点。

  1.2  调查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动物学及地理学等方法开展系统调查。采用布笼法捕获室内鼠形动物和采用布夹法捕获野外鼠形动物;采用梳检法检查鼠体蚤。

  1.2.1  鼠密度调查  室内每个村或街道选择20户,每户布放5个鼠笼,以油条做诱饵,连续布放3d,共布放300笼次;野外选择各种生境5m布放1个鼠夹,行与行之间相隔20m,每晚布放100个鼠夹,以油条为诱饵,连续布放3d共布放300夹次。晨检查鼠笼、鼠夹,对捕获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同时计算鼠型动物的密度。

  1.2.2  蚤指数调查  采用单只袋装捕获的鼠型动物,用乙醚麻醉后梳检的方法进行检蚤,检获蚤放入装有无菌生理盐水的离心管内,待分类鉴定后或进行病原学培养,同时计算鼠体蚤指数。

  1.2.3  血清学调查  对捕获的鼠类进行无菌解剖,腹股动脉取血。收集鼠血清、指示动物血清和采集人血清检测F1抗体。

  1.2.4  病原学调查  对捕获的鼠型动物进行无菌解剖取其肝、脾直接压印平皿培养及对检获的蚤类分批(组)经NS研磨处理后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

  2  结果

  2.1  宿主动物调查

  2.1.1  家栖动物密度  5年内8个市县共收有效笼49 274笼,捕获家栖动物共5 703 只,总密度在10.36%~14.61%之间,平均总密度为11.57%;黄胸鼠密度在3.71%~8.16%之间,平均密度为6.73%;啮齿动物动物平均密度为10.77%,食虫动物平均密度为1.01%。动物种群分布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鼠类构成的50.96 %,黄胸鼠占40.66 %(见表1、2)。

  表1  海南省家栖鼠密度监测结果(略)

  表2  海南省家栖鼠种群组成(略)

  2.1.2  野栖动物密度  5年内共收有效夹43 863夹次,捕获野栖动物1 363只,总密度在1.96%~4.91 %之间,平均总密度为3.11%;啮齿动物动物平均密度为2.89%,食虫动物平均密度为0.24%。动物种群分布以黄毛鼠为优势鼠种,占鼠类构成的64.12%(见表3、4)。

  2.1.3  鼠种构成  捕获的动物经形态学鉴定,确认海南省海口、澄迈、儋州等8市县啮齿类动物隶属2目2科4属9种,分别为黄胸鼠(R.flavipectus Milne-Edwards)、褐家鼠(R. norvegicus Berkenhout)、黄毛鼠(R.losea Swinhoe)、雷琼社鼠(R.confucianus lotipes GM.Allen)、海南屋顶鼠(R.rattus hainanicus. Allen)、板齿鼠( Bandicota indica Bechstein)、小家鼠 (Mus musculus Linnaeus)、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  Gray)、海南兔(Lepus hainanus Swinhoe)和食虫目动物1科1属1种为臭鼠句鼠青(Suncus murinus)。

  表3  海南省野栖鼠密度监测结果(略)

  表4  海南省野栖鼠种群组成(略)

  2.2  媒介蚤类调查

  2.2.1  媒介蚤调查  共梳检鼠型动物4911只,染蚤鼠型动物2227只,染蚤率为45.35%,检获鼠体蚤共7913匹,平均蚤总指数为1.61。印鼠客蚤7201匹,占鼠体蚤总数的91.00%,平均蚤指数为1.47,为绝对优势蚤种;其次为缓慢细蚤468匹,占鼠体蚤总数5.92%,其它种蚤仅占3.08 %(见表5、6)。

  2.2.2  蚤种构成  8市县捕获的蚤分类鉴定为3科4属4种,分别是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缓慢细蚤(Leplopsylla segnis)、人蚤(Pulex irritans)、伍氏病蚤雷州亚种(Nosopsyllus  wualis  laizhouensis)。

  2.3  血清学监测  8个市县共采集鼠型动物血清7 887份、指示动物血清210份和人血清3 514份用间接血球疑集试验(IHA)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

  表5  海南省家栖鼠鼠体蚤蚤指数监测结果(略)

  表6  海南省家栖鼠鼠体蚤种群组成(略)

  2.4  病原学监测  全省未发现自毙鼠;8个市县共采集鼠型动物6 003只,均取脏器直接压印平皿培养;采集鼠体蚤3 345匹, 经NS研磨处理后进行分离培养,均未分离培养到鼠疫杆菌。

  3  讨论

  对鼠类分布、种群结构及其体表寄生虫的调查, 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生态和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 特别对判定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能否在该地区存在或流行以及制定相应的科学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1]。海南省历史上自1882~1936年发生过多次鼠疫的流行与扩散[2],鼠疫在海南省已静息70多年。在鼠疫流行的6个市县选择4个沿海地区(海口、澄迈、儋州、临高)与2个内陆地区(屯昌、定安)和没有鼠疫流行记载的1个沿海地区(三亚)与1个山区(琼中)进行鼠疫疫源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未发现自毙鼠,海口、澄迈、儋州等8个市县捕获的动物隶属3目3科5属10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次之;蚤类隶属3科4属4种,以印鼠客鼠为绝对优势蚤种;未分离出鼠疫杆菌和未检测出F1抗体阳性血清,表明上述8市县鼠疫仍处于静息期,目前未发现自然疫源地。但是上述8市县地区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生物种群均具形成家栖鼠型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条件,黄胸鼠密度及印鼠客蚤蚤指数均较高,超过鼠疫流行警界值[3],且野栖鼠调查中发现黄胸鼠和褐家鼠等家栖类型鼠所占动物种群比例较高,利于鼠疫在当地的发生和传播。近年来,我国鼠疫疫情时有发生,南方家鼠疫源地也比较活跃,鼠疫流行的强度和范围逐年增大。邻近省份鼠疫疫源地均曾出现疫情,且在历史上没有鼠疫流行记载的广西西林县和隆林县天生桥水电站库区2000年鼠疫爆发流行[4]的深刻教训应警钟长鸣。由于野生动物贸易及人口流动频繁,鼠疫杆菌随时可能经鼠疫病人或疫源动物传入海南省,且鼠体寄生的印鼠客蚤在传播鼠疫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一旦有传染源传入,极易形成鼠疫自然疫源地,引发动物间或人间鼠疫。此外, 云南省的研究还发现, 在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且分布有黄胸鼠的地区, 同样存在鼠疫发生的危险[6],因此海南省的鼠疫防制形势十分严峻。海南省应该对鼠疫监测地区进行扩展,对疫源性不明确的地区进行深入调查,扩大疫源检索,只有弄清鼠疫鼠疫疫源地存在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采取防御性措施。

【参考文献】
  [1] 郭天宇, 许荣满, 潘凤庚.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种群特征的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1, 12 (6):409~411.

  [2] 海南省志·卫生志:84~8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M]. 鼠疫防制手册,2002,198.

  [4] 解宝琦, 曾静凡. 云南蚤类志[M]. 昆明: 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9.

  [5] 白瑛. 对云南家鼠鼠疫宿主的新认识[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0, 15(6):371.

  [6] 梁江明,杨进业,曾俊,等. 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17(6):470~472.


作者单位: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琼卫2002-39)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所,海南 海口 570203.

作者: 劳世军,黄昌和,王家豪,贾鹏本,金玉明,黎正伦,甘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