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并评价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治疗组68例,以依普黄酮+补钙疗法。对照组52例,以单纯补钙疗法,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88。...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老年妇女骨质疏松临床表现,并评价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治疗组68例,以依普黄酮+补钙疗法;对照组52例,以单纯补钙疗法,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88.2%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骨密度增高,对照组51.9%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骨密度增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依普黄酮能有效的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工作中。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依普黄酮 治疗 预防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病因是由于雌激素的分泌不足导致骨质疏松症,钙的吸收不足是引起此症的重要原因。现通过使用依普黄酮对门诊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病人,结合补钙治疗120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的选择年龄50岁以上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患者,必须具有腰酸背痛或关节疼痛症状者。患者有胸背、四肢或全身疼痛, X线片示腰椎肥大、甚至楔形椎。超声骨密度仪检查均小于峰值骨密度(T值)-2.5SD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密度低于健康年轻成人峰值均数的2.5SD)。本组病例共120例,均为女性,年龄在55~84岁之间,其中治疗组68例,平均年龄67岁,腰背痛60例,膝腿酸软65例,脊柱压缩骨折伴腰痛10例,身长缩短、驼背5例,呼吸功能下降2例;对照组52例,平均年龄62岁,腰背痛48例,膝腿酸软45例,脊柱压缩骨折伴腰痛8例,身长缩短、驼背5例,呼吸功能下降0例。两组的临床基本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 2. 1  骨密度测定  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定两组服药前后指骨骨密度的变化。

  1.2.2  治疗组68例,采用依普黄酮+补钙疗法:依普黄酮1片,1d 3次,同时补钙疗法,服用钙尔奇D,600mg钙/片,1片1次/d,共治疗4周,并监测治疗前后骨密度;对照组52例,采用单纯补钙疗法,服用钙尔奇D,600mg钙/片,1片1次/d,疗程为4周,并监测治疗前后骨密度。

  1.2.3  疗效标准  以骨密度变化百分率作为标准,即(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前×100%。疗效标准:显效:上升>2%;有效:上升> 0% < 2%;无效:上升< 0%。总有效率=显效率+ 有效率。

  2  结果

  2.1  腰背痛消失51例,占85%,膝腿酸软消失62例,占95.3%,脊柱压缩骨折伴腰痛减轻9例,占90%,身长缩短、驼背5例改善不明显,呼吸功能下降2例改善不明显。60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占88.2%。骨密度检测:显效:63.2%; 有效:23.5%; 无效: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中腰背痛消失18例,占37.5%,膝腿酸软消失25例,占55.6%,脊柱压缩骨折伴腰痛减轻3例,37.5%,身长缩短、驼背5例改善不明显。27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占51.9%。骨密度检测:显效:25.0%; 有效:21.2%; 无效:53.8%,总有效率:46.2%。

  2.2  两组骨质疏松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后骨质密度的变化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骨质疏松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后骨质密度的变化及疗效(略)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BMD变化显著(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BMD变化不显著(P>0. 05)

  2.3  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有10例病人出现轻微胃痛表现。建议饭后服用依普黄酮后,降低为5例。

  3  讨论

  3.1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原因  妇女在更年期过后,体内雌激迅速下降,而雌激素能抑制IL-1和IL-2的分泌,进而使成骨细胞因子所诱导的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减慢,破骨细胞数量减少。此外,作用于肠和肾小管,增加钙吸收,作用于甲状旁腺降低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因此绝经期雌激素迅速下降可引起早期快速骨丢失,导致骨质疏松[1,3]。
 
  3.2  作用机理  依普黄酮化学名为γ-异丙氧基异黄酮,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并能产生类似雌激素的效应,故称为植物雌激素,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但无雌激素活性,进入人体内却可增加雌激素的活性。它通过抑制骨质溶解、刺激骨骼生长来减少骨质的循环率,在患者体内的雌激素诱导下使甲状腺细胞分泌降钙素而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依普黄酮对骨骼生成有直接影响,依普黄酮能使骨矿质密度增加或维持不变,对防止骨质流失的效果十分明显[2,4]。

  3.3  分析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本质原因是,更年期后体内雌激素的迅速下降,单纯补钙并不能解决骨破坏这一过程,故不能病因上解决骨质疏松问题,通过使用依普黄酮补充雌激素水平,减少骨破坏,减少钙释放,并适当补钙,能从病因上解决绝经后骨质疏松。通过观察发现A组:60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占88.2%。骨密度检测:显效:63.2%; 有效:23.5%;无效:13.3%,总有效率:86.7%;B组:27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占51.9%。骨密度检测:显效:25.0%;有效:21.2%;无效:53.8%,总有效率:46.2%。两组相比,A组病人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依普黄酮+单纯补钙”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补钙”组。

  3.4  预防  依普黄酮具有抑制骨破坏,增加骨吸收的作用,并且为植物雌激素,具有动物雌激素的功能,而不具有其致癌作用,依普黄酮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新药 ,其不良反应小 ,可长期服用 ,值得推广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骨质疏松症[M].第3版.实用骨科学,1198.

  [2] 何鹏,金一,马林,等. 治疗骨质疏松新药—依普黄酮.[J] 中国新药杂志,1999,8,(10):24~26.

  [3] 王兵,曹建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J].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65.

  [4] 李正翔.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天津药学,2003,(3):59~61.


作者单位:海南省边防总队医院, 海南 海口 570208.

作者: 李治敏,张立群,潘伟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