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1期

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方案》要求,采用研磨匀浆法对重要中间宿主进行检查。结果在3个调查点共解剖检查6种活体物种1160只。结论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广泛,种类也较多,存在着广州......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卫生部《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方案》要求,采用研磨匀浆法对重要中间宿主进行检查。 结果 在3个调查点共解剖检查6种活体物种1160只。其中主要中间宿主福寿螺、褐云玛瑙螺、蛞蝓的感染率分别为10.80%、20.00%、21.75%。在距离民宅点近及周围有生活垃圾的环境的地方捕获的褐云玛瑙螺感染高。 结论 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广泛,种类也较多,存在着广州管圆线虫病在人群中传播流行和局部地区的暴发疫情的潜在危险,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海南省 广州管圆线虫 自然疫源地 中间宿主

  Survey of epidemic focus of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in Hainan Province.

  HU Xi-min, TONG Chong-jin, LIU Jian, et al.

  (Hai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ikou 570203, Hainan,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rvey the epidemic focus of angiostrongylaisis in Hainan Province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drawing up adequate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unified scheme formulated by Public Health Ministry. important intermediate hosts were rubbed to examine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Results  There 1 160 samples included in 6 host species were collected and examined. The infection rate of Pomacea cannlicnlaia,achatina fulica and Phlegm bilineatus were 10.8%,20% and 21.75%, respectively. Achatina fulic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lace closing to residence or garbage with high infection rate.  Conclusion  Epidemic focus of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Hainan Province. The is potential danger of  the regional outbreak of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infection. Thus effective measures be taken for preventing the outbreak of the disease in this province.
   
  Key words:Hainan Province;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Epidemic focus; Intermediate host

  广州管圆线虫病为新近流行于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广州管圆线虫危害范围逐步扩大,广州管圆线虫病在局部地区时有爆发流行[1~3]。海南省地处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湿度适宜,自然环境有利于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传播流行, 随着该虫中间宿主的扩散蔓延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广州管圆线虫病作为一种新发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将越来越大。为了解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分布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卫生部的统一要求,我们于2006年9~11月初在全省开展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抽样点确定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采用区域抽样法抽样。海南省被抽中的调查点分别为琼海市龙江镇蓝山村委会、定安县九所乡石门村委会、五指山市毛道乡毛道村委会,这三个点分别位于海南省的沿海、丘陵和山区地带。

  1.2  调查场所  对每个抽样点所在行政村,分别在野外现场(田、沟、渠、塘等)、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4类场所进行调查。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1.3.1  分布调查  对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中间宿主进行调查。调查的中间宿主包括淡水螺的福寿螺 (学名:大瓶螺)、陆生螺的褐云玛瑙螺以及蛞蝓。检查各类环境中的中间宿主分布情况,发现活体全部捕获,并记录捕获个数及孳生环境特征等资料。

  13.2  感染调查  对各抽样点捕获的中间宿主进行解剖,以确定中间宿主的感染性,解剖方法均采用“组织匀浆法”[4]。

  2  结果

  2.1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  在3个调查点总共解剖检查6种活体物种1 160只。其中野外检查的福寿螺352只、褐云玛瑙螺300只、蛞蝓308只,其感染率分别为10.80%、20.00%、21.75%(表1), 野外检查蜗牛20只、黄尾鱼30条及田螺20只均为阴性。集市调查田螺80只、福寿螺50只,均为阴性。

  2.2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度  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最高有21条,最低有1条。褐云玛瑙螺最高有83条,最低有2条,蛞蝓最高有13条,最低有2条。

  表1  海南省不同地区三种主要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幼虫感染率(略)

  Table 1  The infection rate of three main intermediate hosts of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in different areas in Hainan Province

  2.3  分布情况  部分捕获的阳性褐云玛瑙螺距民宅不同距离的感染情况见表2。经χ2检验,褐云玛瑙螺距民宅不同距离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4.51,P<0.005),捕获阳性褐云玛瑙螺距离民宅和周围环境有生活垃圾的地方其感染率从远至近呈增高趋势。

  表2  部分捕获阳性褐云玛瑙螺距民宅不同距离的感染率(略)

  Table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ection rate of Achatina fulica and distance from residence

  3  讨论
   
  广州管圆线虫虽系动物寄生虫,但也可侵入人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海南省地处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湿度适宜,自然环境有利于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传播流行,早在1984年,贺联印等在海南文昌进行了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和终宿主调查,结果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为33.3%,检查9只沟鼠,5只为阳性[5]。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海南省3种主要的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率较高,特别是褐云玛瑙螺(20.00%)和蛞蝓(21.75%),与贺联印等调查的结果相似。在3个调查点中3种主要的中间宿主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率存在差异,在离居民区较近且鼠类活动较频繁的地方收集到的中间宿主感染率较高,如本次调查在居民区附近和周围环境有生活垃圾的地方捕获的部分褐云玛瑙螺,其感染率与距离民宅和生活垃圾的远近有明显的关系,从远至近感染率呈现明显增高趋势。生长在流动的河水中的中间宿主的感染率较低,如琼海蓝山调查点从万泉河中收集的福寿螺100只均为阴性,推测可能是因为河深水流急,螺蛳觅食不到鼠粪的原因,这提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幼虫感染率差异可能与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关,特别是与鼠类活动有关。
   
  褐云玛瑙螺为外来入侵物种,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重要中间宿主,自2000年以来,海南林业公司在海南大量种植浆纸林,在采集树苗移植的时候,褐云玛瑙螺螺卵可能随泥土而来,使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扩散,造成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扩大,应引起高度重视。有些饲养专业户在捕获褐云玛瑙螺后用锤子敲碎喂养家禽,因使用的工具污染也可能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感染。双线嗜粘液蛞蝓其习性喜欢爬树枝,如果双线嗜粘液蛞蝓在果树上爬行时把含有幼虫的粘液粘在瓜果上,人吃瓜果时洗不干净也会感染。
   
  从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广泛,种类也较多,存在着广州管圆线虫病在人群中传播流行和局部地区暴发疫情的潜在危险。为防患于未然,应大力加强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倡不生食或半生食螺类,在加工淡水螺时防止幼虫污染厨具或食物[6]。加强对市场上出售的淡水螺类和螺类养殖场的监测,严防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螺类流入市场。
   
  (本次调查得到定安、琼海、五指山三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同志的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薛大燕,阮云洲,林宝楚,等.温州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0,18(3):176~177.

  [2] 杨发柱,张莹珍,屠昭平,等. 一起疑为食用螺肉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10(1):44~45.

  [3] 吕山,周晓农.全球气候变暖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的潜在影响(综述)[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5,32(5):195~199.

  [4] 林金祥,李友松,朱凯,等.长乐市广州管圆线虫集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3,21(2):110~112.

  [5] 赵慰先.人体寄生虫学[M].第2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85~786.


作者单位: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 海口 570203.

作者: 胡锡敏 童重锦 柳坚 王善青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