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6期

五指山地区恙虫病22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五指山地区恙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2005年五指山地区住院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发热(39~40℃)为100%,淋巴结肿大72。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相似,应用强力霉素治疗有特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五指山地区恙虫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1995~2005年五指山地区住院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当地农民及其家属86%(19/22),在5~10月份发病。临床表现发热(39~40℃)为100%,淋巴结肿大72.7%(16/22),焦痂或溃疡77.3%(17/22),外斐氏反应阳性45.5%(10/22)。 结论 恙虫病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相似,应用强力霉素治疗有特效。

【关键词】  五指山地区 恙虫病 诊断治疗

由于五指山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近几年仍有不少散发恙虫病病例。为了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现对1995~2005年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恙虫病2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43岁,平均27.5岁;病程5~12d,平均8.5d。

  1.2  流行特点  全部病例均为农民或其子女。发病月份: 4月2例,5~6月5例,8~10月14例,11月1例。5~10月发病比较集中,共19例(86%)。

  1.3  症状及体征  发热22例(100%体温可达39~40℃,呈弛张热型),头痛15例(68.2%),结膜充血17例(77.3%),淋巴结肿大16例(72.7%),溃疡3例和焦痂14例(77.3%),其中焦痂位于会阴部13例,位于颈部1例,黄疸3例,皮疹1例,谵妄躁动1例,并发心功能衰竭1例,合并恶性疟疾感染1例。

  1.4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4.1  肝功能  肝功能异常者3例,总胆红素25~33μmol/L,ALT 201~312u/L。

  1.4.2  外斐反应  外斐反应阳性10例,OXK为1:(160~240);双份血清有4倍升高者4例。

  1.4.3  胸部X线征象  4例表现为右下肺淡薄片状阴影,1例表现为两中下肺小点模糊阴影。

  1.5  治疗及转归  病例入院后均给予强力霉素片0.2g qd,疗程5d,全部治愈无死亡。其中1例给予强力霉素片治疗3d,仍发热(合并恶性疟),后给予蒿甲醚治疗3d,病愈。所有病例追踪1个月无复发。

  2  讨论
  
  2.1  恙虫病是由恙螨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为恙虫病立克次体。基本变为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其发病机理是受恙螨幼虫叮咬后,局部皮肤可发生丘疹溃疡或焦痂。病原体先在局部繁殖,而后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产生立克次体血症。病原体死亡后释放出的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导致各脏器的炎性病变和一些变性病变,以及临床上的毒血症状[1,2]。

  2.2  五指山地区恙虫病流行特点  流行季节为每年4~11月,以8~10月为高峰。由于该地区属丛林地带,7~10月是多雨季节,比较湿热,适宜恙螨繁殖和传播。发病主要是农民,多为青壮年农民,儿童及老年患者少见。其原因:(1)青壮年农民活动范围广,暴露机会多;(2)说明该病感染后具有免疫力。

  2.3  恙虫病的诊治问题  本病诊断要结合流行病史(于流行季节在野外、田边草丛坐卧者);临床表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发现焦痂或溃疡者);实验室检查血清免疫学试验呈阳性者。有相当部分病例(12例)OXK可呈阴性结果。当确诊为本病而治疗不满意时,应注意到合并感染可能。
针对病原体特效治疗,以往多采用氯霉素及四环素治疗,一般用药48h内症状迅速发送或消失,应用氯霉素要注意骨髓抑制情况。本次应用强力霉素片0.2g qd治疗疗效明显,且服药方便易记忆,值得提倡。在特效治疗外还要加强护理,适当饮食和其它对症疗法,以防口腔感染、肺部感染、褥疮和并发心功能衰竭等[1,2]。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7~110.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9~351.


作者单位: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海南 五指山 572200

作者: 文英郭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