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6期

高血压病并发ACS患者血浆BNP和NO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浆B型脑钠肽(BNP)和一氧化氮(NO)变化在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健康受试者4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40例和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1例,分别测定血浆BNP和NO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血浆BNP明显升高,NO明显降低(P0。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浆B型脑钠肽(BNP)和一氧化氮(NO)变化在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健康受试者4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40例和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1例,分别测定血浆BNP和NO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血浆BNP明显升高,NO明显降低(P<0.01);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时BNP进一步升高,NO进一步降低(P<0.01),与高血压病组比较(P<0.05)。 结论 高血压病并发或不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有炎症活动,检测血浆BNP和NO水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ACS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浆B型脑钠肽 一氧化氮 原发性高血压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等。ACS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千差万别,早期识别ACS高危患者,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来研究发现心肌缺血是BNP释放的另一重要刺激因素,是缺血严重程度的“标志物”,对判断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以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1],血管内皮细胞是功能活跃的代谢细胞,能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对于维持血管壁的张力和血液的流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血管内皮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侵袭,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是“内皮-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链的始环节[2]。本文通过检测不同人群BNP和NO水平,来探讨炎症活动在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健康对照组40例,系来我院行健康体检人员,其中男性25例(62.5%),女性15例(37.5%),平均年龄(57.8±10.6)岁;高血压病组40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男性27例(67.5%),女性13例(32.5%),平均年龄(56.9±10.8)岁;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符合美国心脏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组31例,男性21(67.7%)例,女性10(22.3%)例,平均年龄(58.6±11.0)岁,以上二组均来自2006年5月~2007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人,经过血生化、心电图、B超、胸片等检查排除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感染、近期手术史、妊娠及应用类固醇药物的患者。

  1.2  标本采集  健康对照组及高血压病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于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两组均使用真空采血器抽肘静脉血5ml置于含有0.2ml 2% EDTA-Na2的真空试管中混匀,3 000r/s离心15min,立即送检或取上清液(血浆)置-20℃冰箱待测。

  1.3  检测方法  应用美国博适公司Triage BNP诊断仪,采用干式快速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浆BNP水平,试剂盒及标准品由德国Biomedical公司提供,正常参考值为0~100pg/ml,测定值>100pg/ml为异常;血浆NO浓度采用硝酸还原比色法,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正常参考值(80.2±15.1)μmol/L。仪器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比较的t检验,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判断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健康对照组40例,高血压病组40例,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组31例,三组在年龄、性别组成、病史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组和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压水平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三组基本资料比较(略)

  注: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2)与高血压组比较,P>0.05。

  2.2  各组BNP和NO的检测结果  见表2。

  表2  三组血浆BNP和NO水平比较(略)

  注: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 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3)与高血压组比较,P<0.05;4)与高血压病组比较,P<0.01。

  3  讨论

  炎症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高血压状态也可能通过促进白细胞粘附分子、化学增活素、特殊的生长因子、热休克蛋白、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等的表达起到促炎作用[3~5];同时高血压病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它能够诱发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导致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6]。本研究中,我们对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病组和高血压病并发ACS组检测了血浆BNP和NO水平,与血压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组血浆BNP水平升高,血浆NO水平降低,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BNP进一步升高,NO进一步降低。此结果肯定了这一人群存在潜在的促炎症状态,为评价炎症在高血压病和ACS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近年来BNP作为ACS重要的危险因子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BNP是一种心脏利钠肽,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具有扩张血管、利尿、利钠、抑制醛固酮分泌及交感神经活性等广泛的心血管作用,心力衰竭时左心室牵张和心室壁张力增加对BNP的合成和分泌起主要调节作用,长期以来临床将BNP作为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标记物,其与心脏超声判定心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Bassan等[7]研究认为,BNP可作为非ST段抬高AMI的一个早期指标,其升高时间早于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和肌钙蛋白I(CTnI) ,敏感性显著高于CK-MB和CTnI,对于早期(胸痛发作5h内)筛查患者有帮助, ST段不抬高,CK-MB和CTnI尚不能确诊的胸痛患者,如BNP显著升高则提示有AMI的可能。本文结果表明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1),提示ACS患者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恶化或发生心肌坏死。目前较为一致的解释是ACS时由于局部冠状动脉缺血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张力增大,从而引起BNP合成和分泌增加,有研究证实,长期存活ACS患者的BN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的患者,表明没有明显心力衰竭证据的ACS患者在校正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后,BNP仍然是死亡率重要的预判因子,可以为ACS患者的预后提供诊断依据[8]。

  NO由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在血管内皮细胞中,L-氨基酸经NO合成酶作用生成NO,激活鸟苷酸还原酶,大量生成环鸟苷酸(cGMP),并激活cGMP依赖性蛋白,影响Na+-Ca2+交换,使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9]。目前研究认为在基础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NO的释放对维持心血管系统处于恒定的舒张活性状态,调节血压,调节冠状动脉基础张力和心肌血流灌注有重要作用。NO是一种很强的舒血管物质,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10,11]。高血压病患者的炎症状态又可以抑制内皮细胞产生NO,上调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的表达,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进一步促进高血压病的发展[12,13],本研究中,高血压病组高水平的BNP和低水平NO均为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所致,而持续的炎症状态可以加剧内皮功能紊乱,使易损斑块变得不稳定甚至破裂,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性显著增高[14]。

  总之,ACS患者的血浆BNP、NO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心肌受损的程度。内皮功能紊乱是“内皮-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链的初始环节,与心肌梗死和猝死等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BNP和NO水平可以较好地评价内皮功能和炎症状态,对高血压病人群观察其BNP和NO水平可以预测局部缺血情况,能够很好地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临床诊断和观察疗效都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Berdague P,Caffin PY,Barazer I,et al.Use of N-terminal prohormon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ssay for etiologic diagnosis of acute dyspnea in elderly patients[J].Am Heart J,2006,151(3):690~698.

  [2] Hirsch AT. Vascular disease, Hypertension and prevention:“from endothelium to clinical events”[J].JACC,2003,42:377~379.

  [3] Parissis JT, Korovesis S, Giazitzoglou E, et al. Plasma profiles of peripheral monocyte-relate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rterial hypertension. Correlations with plasma endothelin-1[J].Int J Cardiol,2002,83:13~21.

  [4] Derhaschnig U, Shehata M, Herkner H, et al. Increased level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Am J Hypertens,2002,15:207~211.

  [5] Pockley AG,De Faire U,Kiessling R, et al.Circulating heat shock protein and heat shock protein antibody levels in established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 2002,20: 815~820.

  [6] Escobar E. 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J Hum Hypertens,2002,16:S61~S63.

  [7] Bassan R, Potsch A, Maisel A, et 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 novel early Blood marker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and no ST-segment elevation[J].Eur Heart J,2005,26(3):234~240.

  [8] Omland T,Persson A,NgL,et al.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 ptide 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irculation,2002,106(23):2913~2918.

  [9] Toda N,Kitamura Y,Okamura T.Neural mechanis of hypertension by nitricoxide symthesis inhibitor in gogs synthase[J].Hypertension,1993,21(1):3~6.

  [10] Hayashida N,Tomoeda H,Oda T,et al.Effects of supplemental L-arginine during warm blood cardioplegia[J].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0,(1):27~33.

  [11] Brunner F,Maier R.Attenuation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 with myocyte-specific over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J].Cardio-vasc Res,2003,57(1):55~62.

  [12] Verma S, Wang CH, Li SH, et al.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C-reactive protein attenuates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inhibits angiogenesis[J].Circulation,2002, 106:913~919.

  [13] Wang CH, Li SH, Weisel RD,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upregulates 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s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J]. Circulation,2003,107:1783~1790.

  [14] Berger R,Huelsman M,strecker K,et al.B-type natruretic peptide predicts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02,105:2392.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52

作者: 韩忠敏 赖泽仁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