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7期

深圳市福田区1994~2007年HIV/AIDS监测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94~2007年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1994~2007年福田区艾滋病疫情监测数据,所有病例经过血清学检测和免疫印迹(WB)试验确认。结果1994~2007年福田区HIV/AIDS病例呈明显上升趋势,感染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94~2007年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数据来源于1994~2007年福田区艾滋病疫情监测数据,所有病例经过血清学检测和免疫印迹(WB)试验确认。 结果 1994~2007年福田区HIV/AIDS病例呈明显上升趋势,感染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人员和商业服务人员为主,传播途径以血液传播及性传播并重,且性传播呈逐步上升趋势。 结论 深圳福田区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应加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力度,通过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加强美沙酮维持治疗、针具交换工作及对暗娼、嫖客及男同性恋等高危人群的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以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病学 监测分析 健康教育

深圳市福田区自1994年报告首例输入性HIV感染者以来,累计至2007年底共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HIV/AIDS)338例,其中HIV感染者294人,AIDS病人44例,死亡4例。根据所掌握的福田区HIV/AIDS疫情情况, 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行为干预措施,现将1994~2007年的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整理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疫情资料  所有数据均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通过收集了全区各医疗机构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监测对数据进行订正。

  1.2  血清学检测  按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中的检测流程、试剂质量和标准判定进行。血清标本初筛试验采用ELISA法或硒标法,阳性者再用另一种方法复核,两次筛检试验均是阳性者,血清送市艾滋病检测确认中心,经蛋白免疫印迹(WB)试验确认。

  1.3  HIV/AIDS的诊断按GB 16000~1995《HIV/AIDS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进行诊断、处理。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福田区自1994年报告首例病例,截止到2007年共报告338例HIV/AIDS,其中HIV阳性感染294人,艾滋病人44例,死亡4例。1994~2007年福田区报告感染HIV/AIDS病例呈明显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94年只发现1例HIV感染者(占0.30%),1998~1999年间没有发生病例;1999~2003年合计发现病例33例(占9.76%),自2004年起发现病例数明显增多,皆在10%以上,2007年1年间就发现107例,占总数的31.66%(见表1)。

  图1  1994~2007年福田区HIV/AIDS分布趋势图(略)

  2.2  人群分布

  2.2.1  性别分布  338例HIV /AIDS中,男性257人,占76.0%,女性81人,占24.0%,男女比例为3.2:1;其中1999~2001年由于感染者以吸毒、献血、性病病人等高危人群为主,HIV /AIDS均为男性,2002年之后术前病人、孕产妇等一般人群中亦发现感染者,HIV /AIDS女性人数有所增加,见表1。

  表1  1994~2007年福田区HIV/AIDS性别分布(略)

  2.2.2  年龄分布  HIV/AIDS中年龄小于20岁有5人,占1.48%,20~30岁160人,占47.34%,30~40岁126人,占37.28%,40~50岁36人,占10.65%,50岁以上11人,占3.25%。报告的HIV/AIDS中年龄20~40岁286例,占84.62%,青壮年占绝大部分(见图2)。

  图2  1994~2007年福田区AIDS/HIV年龄分布图(略)

  2.2.3  职业分布  HIV/AIDS感染病例中职业分布前3位的有家务及待业181人(占53.55%)、其他53人(占15.68%)、商业服务人员40人(占11.83%),工人及干部职员感染人数最少,见表2。

  表2  1994~2007年福田区HIV/AIDS职业分布(略)

  2.2.4  户籍分布  HIV/AIDS感染病例中常住人口感染19人(占5.62%),大部分感染者为暂住人口(219人,占64.79%),籍贯来源于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病例数排名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湖南、广西、四川、河南。

  2.3  传播途径  338例HIV/AIDS感染病例中血液传播的以静脉吸毒为主139例,占41.12%;其次是性接触传播的异性性接触96例,占28.40%;同性性接触传播36例(占10.65%)位居第三;母婴传播1例,占0.30%,不详56例占16.57%。(见表3)。 338例感染病例中在2005年前性传播与血液传播走势相近并呈逐步上升趋势,且性传播略占优势,其中血液传播在2006年出现一个峰值,而2007年性传播比例增加明显(见图3)。

  表3  1994~2007年HIV/AIDS感染途径统计(略)

  图3  1994~2007年福田区AIDS/HIV三种传播途径对比图(略)

  3  讨论
   
  在福田区1994~2007年累计发现的338例HIV/AIDS中,年龄在20~40岁青壮年占绝大部分(286例,占84.62%),男性为主(257人,占76%),与报道的病例中HIV/AIDS多数为青壮年[1]及在亚洲72%以上的受感者是男性[2]的流行特点相一致。2002年之后在术前病人、孕产妇等一般人群中发现感染者,且HIV/AIDS女性人数的增加,符合艾滋病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持续扩散的全国大趋势[3]。
   
  338例HIV/AIDS中传播途径以血液传播的静脉吸毒为主,占41.12%,其中2006年的峰值是因为2006年辖区公安监管医院在羁押人员中发现了49例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者,所以公安系统开展对犯罪嫌疑人群大规模艾滋病筛查是导致通过静脉吸毒途径感染者被发现而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4]。其次是性接触传播的异性性接触传播96例,占28.40%;同性性接触传播36例(占10.65%)位居第三,资料显示性接触传播呈逐步上升趋势,2007年性接触传播上升更为明显,已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这就为疫情由特殊人群转向一般人群提供渠道。
   
  HIV/AIDS感染病例中大部分感染者为暂住人口(219人,占64.79%),籍贯来源于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职业分布显示感染HIV/AIDS以家务及待业人员(占53.55%)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1.83%)为主, 提示应重点加强对无业人员和服务业人员以及暂住、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力度。
   
  随着对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艾滋病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性疾病,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决定其传播流行[5]。本文研究显示性接触传播呈逐步上升趋势,HIV的传播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洁身自爱、 遵守性道德及 正确推广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3]。
   
  因此在今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要大力加强美沙酮维持治疗、针具交换工作[6]及对暗娼、嫖客及男同性恋等高危人群进行适当的行为干预 ,改变其高危险行为;并同时提高公众对于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才能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贾佳,陆树程.我国艾滋病流行病流行现状、成因分析及其伦理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7:419.

  [2] J.C.考德威尔.亚洲的HIV/AIDS水平将达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水平吗?[J].国外社会科学,2007,1:98~99.

  [3] 王金声.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防治措施[J].医药世界,2005,(11):36~37.

  [4] 朱敏贞,胡志,张燕,等.中国西部地区艾滋病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4,18(6):325~327.

  [5] 吴尊友. 爱滋病危险行为与行为干预[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22(5):321~322.

  [6] 张军辉,李玉玲,吾买尔江,等.1997~2004年新疆阿克苏地区艾滋病报告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7,22(1):52~53.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20; 深圳市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40

作者: 邱劲军 戴建宜 李丽廉 刘莹 舒彬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