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9期

参芎注射液对青年脑梗塞ACA和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参芎注射液对青年脑梗塞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及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影响,探讨参芎注射液对防治青年缺血卒中的机制。方法58例青年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参芎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参芎治疗组每天加用参芎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采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参芎注射液对青年脑梗塞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及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影响,探讨参芎注射液对防治青年缺血卒中的机制。 方法 58例青年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参芎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参芎治疗组每天加用参芎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ACA,D-Dimer的含量,并与18例健康人做对照。 结果 参芎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ACA阳性率和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两组治疗后14d神经功能评分、ACA阳性率和D- Dimer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参芎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降低更加明显(P<0.01)。 结论 ACA和D-Dimer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参芎注射液是治疗青年脑梗死的有效药物,能降低青年脑梗死复发的危险性。

【关键词】  参芎 青年 脑梗死 ACA D-Dimer

  近年来,卒中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我国人群35~45岁青年脑卒中发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8/10万~142/10万和23/10万~95/10万,占全部脑卒中病例的9.77%,且以缺血性卒中为主[1]。诸多研究表明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在与老年性脑梗死有许多共同之处的同时,又具备其自身的特点,研究发现,D-Dimer和ACA与青年脑梗死发病有关,并且认为它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2]。本试验通过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ACA,D-Dimer的含量,探讨参芎注射液对防治青年缺血卒中的作用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0~2007年在我院临床首次发病1周内,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青年脑梗塞患者58例,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35~45岁,平均(41.6±3.8)岁,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58例青年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参芎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9~47岁,平均(44±2.4)岁。(2)对照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35~47岁,平均(37.8±2.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可比性。选体检正常青年18例为健康组,男10例,女8例,年龄34~48岁,平均(35.2±2.4)岁。排除标准:(1)近2个月有感染史;(2)伴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3)伴血液系统疾病;(4)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5)入院后有明显感染症状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行常规治疗(口服尼莫地平每次20mg,每天3次;口服肠溶阿斯匹林片100mg,每日1次;胞二磷胆碱0.75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参芎组除常规治疗外,予以参芎注射液(贵州壹佰制药有限公司)200ml,每天1次静脉滴注,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予以吸氧、控制降压及脑水肿、预防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处理。

  1.2.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脑梗死患者于入院确诊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4ml,离心分离血清,在入院第7d和14d再次抽血和神经功能评分,用ELISA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Dimer和ACA。D-Dimer测定试剂盒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ACA试剂由美国TRINITY BIOTECH公司提供。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采用SAS软件包处理。

  2  结果

  2.1  参芎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参芎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 5)。治疗后7d和14d,参芎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治疗后14d的两组评分比较,以参芎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更为明显(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参芎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见表1。

  表1  参芎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略)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参芎治疗组与对照组ACA阳性率比较  参芎组和对照组ACA阳性率在治疗后7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5),治疗14d后参芎组ACA阳性率降低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参芎治疗组与对照组ACA阳性率比较(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参芎组和对照组D-Dimer含量的比较   治疗前参芎组和对照组Dimer含量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参芎组和对照组治疗后7d与治疗前比较D-Dimer含量均有所下降(P<0.05);参芎组D-Dimer含量在治疗后14d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参芎治疗组和对照组D-Dimer 变化的比较(略)

  注:与健康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复杂多样,除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炎、脑血管发育异常、心脏病、血液疾病、高脂血症及高半胱氨酸血症外,D-Dimer和ACA也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选用参芎注射液治疗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以D-Dimer和ACA作为观察指标,旨在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探索有效的方法。
   
  ACA是一组自身免疫抗体,主要存在于细胞线粒体膜上,当细胞膜受损后,线粒体磷脂释放,刺激机体产生ACA,ACA识别细胞膜上的磷脂成分后,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导致凝血系统激活,促使血栓形成[4]。Siqueira[5]等对原发性抗心磷脂综合征患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时发现类似颅内血管炎的表现和原发的血栓形成。Bartko[6]等证实在基于脑梗死患者的整个病程中ACA(最普遍的同型抗体是IgG)发挥重要的作用,认为ACA在青年人中,也包括较大年龄者是一重要危险因素,它的出现增加复发性卒中的危险。本研究发现,青年脑梗塞患者ACA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ACA阳性率在参芎注射液治疗后14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提示参芎注射液能降低青年脑梗塞复发的危险性。
   
  D-二聚体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能特异地反映血栓形成、纤溶增强及溶栓治疗的效果,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7]。脑梗死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基础是血液与受损血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血管内皮损伤,胶原暴露,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增加有关,易于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D-Dimer增高[8]。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D-Dimer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和对照组,D-Dimer含量在参芎葡萄糖治疗后7d和14d后均明显下降,提示D-Dimer含量可作为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
   
  丹叁、川芎为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参芎注射液为两者的复合针剂,众多研究表明参芎注射液能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增加脑组织ATP含量,抗氧化,抗炎,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本研究发现参芎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7d和14d,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14d后,以参芎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1),说明参芎注射液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D-Dimer、ACA作为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水平的高低和阳性率的多少可作为判断脑梗死病情,估计预后的重要客观指标,参芎注射液是治疗青年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 毕齐,张茁,张微微,等.2359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2):106~108.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Brey RL.Antiphospholipicl antibodies origin specibicity.and mechanism of actoin[J].Stroke,1992,23(supplI):13~15.

  [5] Siqueira Neto JI,Santos AC,Fabio SR,et al.Cerebral vasculopathy in the primary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Report of 2 case[J].Arq.Neuropsiquiatr,1996,54(4):661~664.

  [6] Bartko D,Lesicky O,Buc M.Cerebral.infarct and the immune response[J].Bratisl LekListy,1997,98(6):321~329.

  [7] Lópzz Y,Paloma MJ,Rifón J,et al. Measument of prothrom-botic markers in the assessment of acquired hypercoagulable states[J].Thromb Res,1999,93:71.

  [8] Takano K,Yamaguchi T,Uchhida K. Markers of a hypercoaguliable state follow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1992,23(2):194~198.


作者单位:海口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海南 海口 570208.

作者: 杨国帅 周小艳 李海鹏 延民 周治平 余丹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