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第18卷第6期

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用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63。结论: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抗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用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63.4%,有效率83%,帕罗西汀组为63.4%;78%,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抗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

  【关键词 】   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抑郁症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italopram and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LI Da-shun,  WANG Chun-lan,  YU Jian-xi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Dezhou, Shandong 253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citalopram and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Methods:82 patients who met CCMD-3 criteria for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italopram group and Paroxetine group. The Period of study was 6 weeks. The efficacy was rated with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and the side effects were rated with Treatmend Emergent symptoms scale (TESS).Results: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and response rate Was 63.4% and 83% for Citalopram group, 63.4% and 78% for Paroxetine group after 6 Weeks re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 Conclusions: Citalopram and Paroxetine is effective antidepressants with fewer side effects.

  【Key words】Citalopram;Paroxetine;Depression
   
  新型抗抑郁剂的问世,以其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耐受性,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好评。基本上取代了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剂,并成为临床一线药物,而新型抗抑郁剂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同为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正在我院门诊广泛应用,为此,我们对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对象为我院2004年1-10月门诊病人,符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性别不限,年龄17~75岁,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1],评分≥18分。排除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对符合标准的82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入组,其中男37例,女45例,平均年龄(39.13±14.33)岁,其中西酞普兰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39.37±17.52)岁。帕罗西汀组41例,男18例,女23例,平均年龄(39.02±13.01)岁,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0.01,P>0.05)。

  1.2  方法  用药前凡服用其它抗抑郁药物者,药物清洗1周。给药方法:西酞普兰20 mg~40 mg每天早饭后半小时服用,帕罗西汀20 mg~40 mg每天早饭后半小时服用,晚上严重睡眠障碍者加氯硝西泮2 mg。

  1.3  疗效评定  由两名主治医师对每一位病人进行评定,使用HAM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进行评定,临床疗效在6周末评价,根据HAMD的评分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痊愈:HAMD≤7分,显效:减分率≥75%,有效:减分率50%~74%,改善:减分率25%~49%,无效:减分率<25%。

  1.4  安全指标评价  用副反应量表(TESS)在用药后1、2、4、6周末记录,并记录处理情况。因严重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者停止本治疗,按病例脱落计。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在入组前和治疗后6周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肝功检查。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HAMD评定结果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HAMD各周评定比较(略)

  每次评定与前次的评定比较,P<0.01。疗后6周末与治疗前比较:西酞普兰组,t=18.73,P<0.01;帕罗西汀组,t=16.82,P<0.01。
   
  经6周治疗后,两组HAMD总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各时期HAMD总分及减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略)

  表2显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显效率(痊愈+显效)为63.4%,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为83%;帕罗西汀组分别为63.4%,78%。经x2检验,两组间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x2分别为0.00,0.31,P均>0.05)

  2.3  安全评价  西酞普兰组的不良反应有多汗(2例)、心动过速(3例)、食欲减退(1例)、失眠(9例),帕罗西汀组有心动过速(4例)、口干(2例)、头痛(3例)、食欲减退(2例)、嗜睡(8例)。两组睡眠障碍差异非常显著:失眠:x2=10.11,P<0.01;嗜睡:x2=8.86,P<0.01。两组其余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检查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目前抗抑郁剂正在广泛的应用5-HT再摄取抑制剂。在我院临床上用的最多的就是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经过临床对照研究,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与以往报道一致[2,3]。

  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3.4%和63.4%,有效率分别为83%和7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从不良反应来看西酞普兰组有多汗、心动过速、食欲减退、失眠。帕罗西汀组有心动过速、口干、头痛、食欲减退、嗜睡。两者睡眠状态差异显著,说明帕罗西汀在改善睡眠方面不同于西酞普兰,但是经过对症处理,并没有影响治疗。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西酞普兰易失眠、帕罗西汀易嗜睡的特点,来改善病人的睡眠状态,如遇帕罗西汀用药有嗜睡者,用法上可以把早饭后服药改为睡前半小时服用,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本研究提示,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参考文献

  [1]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34-174.

  [2]  李卫东,李志刚,吕纪珍.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1):17-18.

  [3]  栗大顺,于建新,庞月岱.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3):158-159.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022;德州学院)

 


 

作者: 栗大顺,王春兰,于建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