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第18卷第7期

迟发性运动障碍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迟发性运动障碍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三个病区的退伍军人精神分裂症病人295例,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患者有无TD及其严重程度,同时应用BPRS量表评价其精神症状。结果:TD发生率26。异常运动的严重程度主要为轻度(5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探讨迟发性运动障碍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三个病区的退伍军人精神分裂症病人295例,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患者有无TD及其严重程度,同时应用BPRS量表评价其精神症状。结果:TD发生率26.78%,好发部位依次为舌部、唇部和口周部、颌部、上肢、下肢、面部表情肌、颈、肩、臀。异常运动的严重程度主要为轻度(50.6%)和中度(43%);异常运动对正常运动的影响极轻到中度的病人之和只有21.5%,而大部分人没有影响(78.5%),能觉察到异常不自主运动的病人为32.9%,觉察不到的为67.1%。上肢异常不自主运动对正常运动的影响最重,且病人最易觉察到。TD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首发年龄越小、病程越长、合用安坦四肢不自主运动有加重趋势。结论:TD发生率较高,好发于舌部、唇和口周部,2/3的病人异常不自主运动对正常运动没有影响且觉察不到。

  【关键词 】 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相关因素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dive dyskinesia  

  JIANG Long

  (Hebei Rongjun hospital,Baoding 07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its correlation factor of tardive dyskinesia(TD). Methods:Selects 295 cases retired serviceman in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my hospital three wards, The diagnosis and its the serious degree of TD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 score, Meanwhile psychiatric symptoms were rated using the BPRS scale.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TD was 26.78%. The predilection site is the tongue、lip and mouth、jaw、upper limb、lower limb, facial expression muscle、neck shoulder buttocks in turn. The abnormal movement serious degree mainly is mild (50.6%) and moderate (43%). The sum of influence of the abnormal movement to normal movement extremely light to the moderate patients is 21.5%, does not have the influence (78.5%),The patient who can perceive the unusual movement is 32.9%, did not perceive is 67.1%.  The influence of upper limb 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to normal movement is the most serious, also the patient is the easiest to perceive.Conclusions: TD formation rate is high, The predilection site is the tongue、lip and mouth, 2/3 patients 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does not affect the normal movement, also does not perceive.

  【Key words】Chronic schizophrenia; Tardive dyskinesia; Correlation factor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产生的一种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口面部、下颌、肢体和躯干的异常不自主运动。发生率相当高,近年来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重视。本研究采用AIMS[1]评定量表对79例精神分裂症伴迟发行运动障碍病人进行评定,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79例迟发性运动障碍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三个病区长期住院的男性退伍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TD的诊断参照Schooler and kane的研究用诊断标准[2],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至少一项≥3分,或至少两项≥2分。排除严重心、肝、肾脏疾患及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兔唇综合症、口腔疾病所致口唇运动异常、抽动症、亨廷顿舞蹈症及精神病性刻板动作。

  1.2方法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患者有无TD及其严重程度,采用BPRS量表[3]评价其精神症状。

  1.3统计分析所得资料使用SPSS 10.5统计,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年龄28~60岁,平均(44.63±7.48)岁,精神分裂症首发年龄17~31岁,平均(22.32±2.84)岁,总病程9~39年,平均  (21.14±7.62)年,文化程度:文盲1人(1.3%),小学18人(22.8%),初中48人(60.8%),高中11人(13.9%),大学1人(1.3%)。婚姻:未婚57人(72.2%),已婚8人(10.1%),离婚14人(17.7%)。家族史阴性74人(93.7%),阳性5人(6.3%),现用药氯丙嗪4人(5.1%),奋乃静4人(5.1%),氯氮平66人(83.5%),舒必利3人(3.8%),奎的平2人(2.5%)。

  2.2AIMS评定结果,见表1、表2、表3。

  表1AMIS总分因子分结果(略)

  本组病人AMIS总分11.14±3.91,面部运动7.04±2.77,  四肢运动4.10±2.68,比较两个因子的因子均分发现面部运动略重。

  表2AIMS量表1-7项评分结果分析(略)

  以项目严重程度≥2分为阳性,79例TD病人中舌部不自主运动发生率最高为93.7%,其次唇部和口周部79.7%,再次为颌部70.9%、上肢(手臂、手腕、手和手指)68.3%、下肢(腿、膝、踝和足指)63.3%、面部表情肌36.7%、最低是颈、肩、臀30.4%。严重程度的大小与发生率的高低顺序基本一致,以舌部最重为2.48±0.81,颈、肩、臀最轻为0.78±1.19。

  表3AIMS量表8-10项评分结果分析(略)

  异常运动的严重程度主要为轻度(50.6%)和中度(43%),因异常运动而影响正常运动影响极轻到中度的病人之和只有21.5%,而大部分人没有影响(78.5%),病人对异常运动的觉察能觉察到的为32.9%,没有觉察到的为67.1%占大部分。进一步分析因异常运动而影响正常运动,有影响和无影响两组病人AIMS总分(t=2.49,P<0.001)、  四肢运动(t=2.92,P<0.01),异常运动的严重程度(t=3.60,P<0.001),上肢运动(t=2.64,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TD程度越重,尤其是上肢运动异常不自主运动对正常运动影响更明显。分析病人对异常运动的觉察发现,能觉察到和未觉察到的两组病人只有因异常运动而影响正常运动,(t=2.40,P<0.05)有显著性差异,既TD影响了正常运动,病人才会觉察并感到痛苦。

  2.3TD的相关因素分析

  2.3.1首发年龄本组79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首发年龄17~31岁,平均(22.32±2.84)岁,与AIMS总分、面部运动、四肢运动以及a1~a10的相关分析发现,首发年龄与AIMS,总分为-0.218(P>0.05),四肢运动-0.222(P<0.05),与颈、肩和臀的不自主运动为-0.258(P<0.05)。其它项目无显著相关,表明发病年龄越小,四肢运动,尤其是颈、肩、臀的不自主运动严重程度越重。

  2.3.2总病程与上肢、下肢的不自主运动相关,分别为0.231(P<0.05)和0.237(P<0.05),其它项目无显著相关。表明病程越长,上肢、下肢的不自主运动严重程度越重。

  2.3.3用药情况本组病人有69例口服氯氮平,服用其它药物的病人较少,所以只分析了氯氮平用药剂量与AIMS及各项目之间的关系,但无显著性意义。有10例病人合用安坦治疗,结果见表4。

  表4安坦对TD的影响(略)

  应用安坦的病人较未用安坦的病人不自主运动量表总分及四肢运动高,尤以四肢运动差异显著(P<0.05)。

  2.3.4TD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本组病人BPRS总分为35.34±3.48,AMIS总分与BPRS总分无显著相关。

  2.3.5年龄、本次住院时间与AMIS总分及各项目无显著性相关。

  3讨论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由Crane于1968年首先提出,它是一种特殊而持久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相当高。TD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由于长期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酚噻嗪类(如奋乃静)和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等经典抗精神病药,使纹状体多巴胺能受体超敏,从而引起黑质-纹状体DA功能相对增高所致。

  TD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  本研究为26.78%,与王德林等[4]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调查TD总的发生率24.9%接近,高于徐维安等[5]上海市民政局三所精神康复医院1989年协作进行的长期住院精神病人中迟发性运动障碍调查14.06%~16.39%,低于朱凤艳等[6]住院5年至10年之间病人的迟发性运动障碍37.4%,这可能与调查对象、诊断标准的差异有关。TD的发生部位及严重程度,本组病人舌部,其次唇部和口周部、颌部、上肢、下肢、面部表情肌、最低是颈、肩、臀。严重程度的大小与发生率的高低顺序基本一致,以舌部最重,颈、肩、臀最轻。与徐维安等报道的顺序上肢、唇及口周有一定的差异。

  关于AIMS整体评价项目,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发现异常运动的严重程度主要为轻度(50.6%)和中度(43%)。大部病人异常运动对正常运动没有影响,并且没有觉察到,这似乎与对TD的传统认识有一定的矛盾。进一步分析因异常运动而影响正常运动,有影响和无影响两组病人AIMS总分(t=2.49,P<0.001)、四肢运动(t=2.92,P<0.01),异常运动的严重程度(t=3.60,P<0.001),上肢运动(t=2.64,P<0.01),有显著差异,说明TD程度越重,尤其是上肢异常不自主运动对正常运动影响更明显。分析病人对异常运动的觉察发现,能觉察到和未觉察到的两组病人,只有因异常运动而影响正常运动(t=2.40,P<0.05)有显著差异,既TD影响了正常运动,病人才会觉察并感到痛苦。

  TD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首发年龄越小、病程越长、合用安坦四肢不自主运动有加重趋势,年龄、本次住院时间及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与TD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5-207.

  [2]Schooler NR,Kane JM.Research diagnosiS for tardive dyskinesia[J].Arch GenPsychiatry,1982,39:486.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93.

  [4]王德林,张晓斌,张志珺,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30-31.

  [5]徐维安,沈志琴,丁关元,等.长期住院精神病人中的迟发性运动障碍[J].上海精神医学,1992,新4:42-44.

  [6]朱凤艳,徐东,费立鹏,等.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  四川精神卫生,1998,11:148.

  (河北省荣军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作者: 蒋龙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